三、关于实在论与教育
(一)实在论者及其观点
实在论者的核心观点:本体、知识和价值存在是独立于人的心灵之外的。
亚里士多德:质料(物质)和形式(理念)的关系——形式(理念)可以脱离质料(物质)而存在,质料(物质)不能脱离形式(理念)而存在,可以通过研究质料(物质)的特殊性而达到形式(理念);“三段论”逻辑方法(演绎法);中庸之道(黄金中道)的教育思想。
阿奎那:人类是物质和心灵或者肉体与灵魂的结合;人们能够通过对物质的研究,运用他们的理智触及上帝,因而,单凭信仰获得的真理启示和通过细致、理性的观察和研究而获得的真理并没有矛盾;教育的首要媒介是家庭和教堂。
培根:抨击了神学的思维方式(以教条主义和先在的假设为起点,而后推理出结论);相信“知识就是力量”;创立了知识产生的思维方法“归纳法”。
洛克:所有的思想是通过感觉和反映从经验中获得的,是一个经验主义者。
怀海特:现实是一个过程。
罗素:宇宙以形态为特征,这个形态可以被精确地改变,用数学来分析。
普特南:“内部”实在论,一个客体是真实存在的,但它必须通过“相对概念”被理解。
塞尔:现实至少可以从两个角度去接近:原初事实和社会事实,原初事实是指物质,社会事实由语言构成。
(二)实在论者的教育哲学——教育目的
1.超越自然,认识自我,进入更高层次的思想领域;
2.通过掌握基础学科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基本的价值信念,达到理解、控制物质世界、实现自我保存的目的;
3.实现教育的实践方面,即道德的提高和性格的形成。
(三)实在论者的教育哲学——教育方法
1.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2.测量和测验的方法;
3.严格的要求和纪律;
4.有组织、有条理、完整性的教育过程;
5.兴趣的培养。
(四)实在论者的教育哲学——课程
他们的课程倾向于智力和体力,强调与外在客观世界的密切联系,并且从一开始就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系统性。
(五)实在论者的教育哲学——教师角色
不仅教给人们必要的知识技能,还要教育人性;以批判的眼光看待所做的事情;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提倡问题解决、方案和学习活动中的快乐体验。
(六)对教育实在论的批评
1.重知识的生产,忽视了知识的整体性(即知识的意义);
2.倡导的教育测试、调查研究等方法存在争议;
3.努力工作和训练遭到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