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香港铁杆闺蜜吸粉30年,大陆编剧大笔一挥全部毁完
提到香港作家亦舒,无人不知亦无人不晓。
《我的前半生》作为亦舒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如今能被大陆买回版权,搬上荧幕,让无数亦舒粉欢呼雀跃。
《我的前半生》这部小说,最核心的主题是亦舒对于女人当自立自强的声明,其中穿插着的,是子君和唐晶这一对史上最铁杆的模范闺蜜的故事。
子君离婚,唐晶一贴心照顾,伸出手拉朋友一把;二不做无用安慰,直指要害,教朋友往后如何重新做人:三纵使相交十几年,始终秉持:
尊重对方的隐私,也要求对方尊重自己的隐私;维护对方的边界,也提醒对方维护自己的边界。
最后两个女人,各自找到生命中一片天空,盛开得独立美丽,如同两生花。
这其中,并没有爱上对方男友这种狗血的桥段,来突出她们之间的情比金坚。
两个女人的友情,本来就和男人无关。
自从师太经典小说要改编电视剧的风传出后,熟谙内地电视剧制作套路的人会想到,又要完蛋了。
几乎能断言,内地编剧拿到版权后,第一就是给它”本土化“。
怎么本土化?
市侩丈母娘一个。
矫情没教养小妇人一个。
装修毫无品味的房子一套。
因为男人翻脸的闺蜜一个。
等到剧集播出,毫无悬念,全中。
到了编剧手里,《我的前半生》成了一个三俗失婚女靠闺蜜男友重新找到自己的故事。
打着亦舒原著改编的旗号,实实在在地反亦舒反得一塌糊涂。
一部掉了原著魂的婆妈剧,亦舒的个中三味被编剧全部毁完。
亦舒讲女人之间的友情不容男人置喙,电视剧就编出一个两个女人都爱上的唐晶男友来;
亦舒写子君在朋友的教导和提醒下一步步自立自强,电视剧就编个唐晶男友当子君人生导师,最后顺水推舟搞出”师生恋“。
原著里明明是唐晶手把手推心置腹带领子君重生,电视剧里莫名其妙的出现了靳东扮演的唐晶男友,全部成了唐晶男友的功劳。
原著里子君起初不能接受唐晶那一套职业妇女的世界观,也是很含蓄的吐槽一下,像两个生活环境完全不同的朋友,对彼此的偏见而产生的善意的玩笑。
而电视剧里,唐晶关怀失婚妇女子君,掏心掏肺,亲密男友都送人家听候差遣。
这等情义,子君却三番五次口出狂言,当着唐晶的面和人家男友翻脸,当着人面就挖苦唐晶,句句诛心,全然不顾自己已经是一个被抛弃的师奶,而觉得自己只是一个落了难的凤凰罢了。
原著里,子君是一个相当有品位和涵养的女人,而在编剧手下,子君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本地量产的泼妇,但是编剧没有想过,一个本土泼妇和一个有品有钱的高知女性怎么可能有掏心掏肺的友谊?
看了电视剧,别说是朋友了,就算是亲妈,也要上手一个耳光教她做人。
到了最后还没完,还竟然跟这么好的朋友的男朋友产生了感情?
而唐晶的男朋友,明知道自己的女朋友跟子君的铁杆友情,却因为自己当了子君的人生救世主,就对这个当时“谁娶你是瞎了眼”的女人产生了不得不说的感情?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这个,该剧的制片人还长篇大论的写了一篇创作感言。
制片人感言通篇就是讲为了使故事“主线统一”,如何将角色脸谱化、三俗化,以贴近本地观众的欣赏偏好。
这是变着法的骂观众没品位吗?
好故事谁不爱看,亦舒作品在大陆红了三十年,这么多粉丝足以说明故事没问题。
倒是大红唇丈母娘、穿得跟个青红椒一样的师奶哭诉被丈夫抛弃,转头又和朋友的闺蜜搞到一起,上演一出农夫和蛇的本土婆妈剧,你确定这是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改编?
不知道大陆的编剧被朋友抢过多少次男人,为什么那么喜欢写两个闺蜜爱上同一个男人?
跟闺蜜的男人一起见面的时候,双方为何不能控制一下动物本能?
难道铁杆闺蜜一定要穿一样尺码的高跟鞋,用一样的男人?
大陆三流编剧的三观,真是无可救药。
自己突破不了裹脚布一般的三观局限性,就把责任推到观众身上。
电视剧里不是说了吗?
唐晶男友在职场上”惯有绯闻“,都吃的是窝边草。
那么,请白眼狼罗子君继续和闺蜜男友没羞没臊,但请把亦舒粉的少女时代还给我们。
本文已入驻快版权”原创作品转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