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每一次农历新年都是一波南北大迁移运动,不畏路途遥远,不畏票价高昂,只嫌假期短暂。农历新年不仅是回顾往昔、展望未来的时刻,也是阖家团圆、亲友欢聚的时刻。除此之外,对于很多的单身男女来说,新年意味着又一波“催婚潮”袭来。
在这个剩男剩女日益增长的时代,在这个无论是一线城市、二线城市,还是三线城市相亲平台都日益火爆的时代,不仅是和你交集甚少的三姑六婆,以及关心你的父母至亲在关注着你的婚姻大事,连你身边已经结婚的或未婚的同学好友也都会时不时和你探讨一下你的交友状况,催促着你早日找到属于自己的另一半。
即将面临“催婚潮”最旺盛的时刻,你该怎么办?是选择不回家过年来避开这种被催婚的局面,还是硬着脸皮回家过年准备迎战?抑或是已经找好了一波理由来应对催婚现场?毫无疑问,答案必将是五花八门的。
不过有趣的是,对于催婚这件事,有一波有趣的人组织了一场有趣的讨论,其中一个论点是:催婚是不是一个伪命题?为什么我要围绕这个论点来说催婚这件事呢?首先是因为无论是催婚的施予者,还是催婚的接受者,大家都没有好好了解催婚这件事是否真的是一件真实而且带有任务性质的事,施予者是否出自真心一定要求接受者必须在一定时间段内完成结婚这一目标;其次是只有了解了催婚的本质,才能好好的去面对催婚这件事,才能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下和父母亲友沟通自己的婚姻观及人生规划。
关于催婚是不是一个伪命题,参加的人士大部分人认为因视具体情况而定。催婚的原因有很多种,执行催婚这件事的人与被催婚者的关系也各有不同,这里就主要讲一下父母对子女进行催婚。父母对子女催婚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第一是父母因外界的压力而对子女进行催婚,比如因亲友以关心的名义进行的怂恿而对自己的子女催婚;第二是父母觉得自己的子女到了适婚年龄,要求子女在适当的年纪做恰当的事情;第三是父母出于面子问题而对子女催婚,觉得子女到了适龄年纪没结婚让他们在亲友面前抬不起头来。
第一和第三种情况下的催婚,我们是一致认为是伪命题的,因为父母显然没有意识到催婚这事并不是出于他们本身的需求,而是一种随波逐流的状态。至于第二种则是父母根据自己内心深处的一种认知,觉得子女应该结婚了而产生了催婚的行为,这是源于真实的需求,所以这样的催婚不是伪命题,是真正意义上的催婚,而不是随口问问子女有没有理想对象或交往的男或女朋友之类的形式主义催婚。
可是不管是形式主义的催婚,还是真实的催婚都让当下的单身男女们有了一定的困扰。每每在年底成为热点话题的租男女朋友回家过年就是最好的证明,除此之外,有的人直接不回家过年,或者是回家后以各种谎言来欺骗父母亲友以避开催婚这种尴尬而又煎熬的局面。
所以,又一波“催婚潮”袭来,该怎么办?我想这不仅是子女需要思考的事,也是做父母的、做亲友的该想的事。作为子女,对于父母亲友善意的关心,可以选择孝而不顺、可以选择先退步后安抚,可以选择让他们尊重并理解你的婚姻观和人生规划。关心的本意出于善意,但并不是所有的善意都是以一种正确的方式进行的,你的善意或许是别人的负担。作为父母亲友有时也需要与时俱进一下,以平常心去面对当下男女晚婚晚育的现象,去接纳当下青年们在物质层面已基本满足的情况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的那种宁缺毋滥的新婚恋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