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 田 从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的现状来看,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产业的废弃物造成的;另一类是由城市居民的浪费造成的。其中第一类只要找到了成为污染源的工厂和废弃物质,控制其散播途径,是比较容易防止的。但是由城市居民的消费生活引起的污染却很麻烦。所有的人都在以某种形式加重污染的发生,而且污染物的种类也极其庞杂。
历来一个完善的城市机构要顺利地运转,都是能够彻底处理污水或各种废弃物的。可是随着文明的进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东西已是旧机构无法处理的。
产业公害中,伤害者是特定的某一企业,受害者是市民的大多数。因此,通过政治性的规章制度、法律的修改或市民运动,可以说是比较容易杜绝的。但是伴随城市生活而发生的污染确是个大问题,市民的大多数既是伤害者又是受害者。
汤因比 正如您所说,造成环境污染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产业的废弃物,另一个是整个现代城市居民的过多消耗。我也认为,要防止污染,后者比前者困难得多。
确实,排出废物造成污染的是为数有限的一些营利企业。这大约是可以通过法律给予有效制约的。相反,对个人消费的限制,除了成千上万的个人自觉的实行以外,别无他法。通常,节俭令一类的东西与工厂的规章制度不同,显然是没有用处的。但即便是自发的限制消费行为,如果不是受了宗教意义的启发,似乎也不会有效果。
池 田 这实在是复杂而困难的问题,结果我想就是那样。作为解决问题的前提,市民不应该去责难客观,而应当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回顾一下自己的生活,尽力消除个人生活中有害于环境的部分。
例如生活汽车化问题,企业每年都在宣传更新产品,推销新车,甚至巧舌如簧地宣传不乘最时新的汽车就有失现代人的身份。还有电器产品,日常用品,也大肆宣传及时更新换代的好处。受到这些宣传、信息的左右,若不能自主,只是按照自己的物质欲望去生活,那结果就只能招致自己和人类的灭亡。我们应该铭记这样一个深刻的事实:我们自己的日常行为长此下去,积重难返,就剥夺了子孙后代的生存权。我认为,只有加深这种认识,人类才能在现代社会中自觉地确立自己的生活方式。
摘选自《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