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一些史书发现历史上有几个相同的事件,所以写来和大家一起讨论。
秦始皇和吕不韦,他们是不是父子关系暂且不提,至少吕不韦对嬴政的关心和教育程度是不亚于其他父子关系的。他教秦始皇读书写字,如何治理朝纲,如何杀伐决断。一切都以明智的帝王标准来要求嬴政。对当时的秦国吕不韦更是(一字千金)来招纳人才,对全国各个行业整治巩固,为秦始皇后来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吕不韦也算是呕心沥血了吧。可是嬴政亲政掌权以后却对自己这个恩师反咬一口,并将吕不韦赶出咸阳贬到洛阳,最后在洛阳也没有让他安享晚年。
顺治和多尔衮,多尔衮放弃称帝的机会扶持了年幼的顺治,并对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和培训,希望他能成为一代明君。多尔衮对大清的统一更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杀人不见血的宫廷斗争中对顺治母子更是关爱有加,就算是亲生父亲也不过如此。可是多尔衮死后顺治很快就对自己这个亲叔叔反了脸,不仅列举了多尔衮几大罪状更是从棺材里挖出来并且鞭尸解恨。究竟有什么样的仇恨?
万历和张居正,先皇驾崩张居正伙同他人串改遗诏立年幼的万历为大明王朝的继承人,自己则当了内阁首辅。张居正对万历也是辛辛教导,不息不倦,将大明朝的希望寄身于他。对国家也是一系列的改革,从军队到朝政,从农业到经济,都是大刀阔斧的整改。真的是挽救大明于倾倒,甚至出现了盛世景象,张居正最后过劳而死。他死后万历皇帝马上就推翻了他生前的一系列改革政策,更是把他一家老小封锁在屋里将其活活的饿死。
这三件事情都是学生对老师,养子对养父的反目成仇。无论是吕不韦还是张居正或者是多尔衮他们对小皇帝的教育和关心都是一个好的出发点,没有任何害他们的意思。都是希望小皇帝能够有朝一日成才,成为国之栋梁,民族骄傲。这和我们现在一些父母的望子成龙心态是一样的。
当今的孩子一出生就背负着光宗耀祖的责任,从小就要被老师和父母安排各种的学习和培训,学外语,学钢琴,学礼仪社交。感觉比那些上班的白领还要忙,根本没有什么假期,偶尔的空闲也是要靠比别人优异的成绩换来的。他们不能玩泥巴那样有失体态,他们不能说脏话那样有失身份,脸上的笑容也只是一种礼貌。不大的一个学生被父母教育的像极了一个成年人,那样踌躇满志,那样抑郁寡欢。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现代版的秦始皇和吕不韦,这家的孩子从小就喜欢画画,想着成为一个画家,可是他的父母觉得画画没出息。一股脑的希望孩子学医,他们认为医生有大好的前途而且收入很高,再加上父亲的关系肯定会有个很好的工作和将来。孩子没有办法抗拒父母的安排,只能努力的读书学习,终于有一天孩子考到了医学博士,所有医学的权威证书他都拿到了。孩子把这些证书连同一封信寄回去给了父母,信中写到”我终于拿到了你们想要的东西,接下来我要去追求自己想要的……”随后离家出走了, 然后父母拿着可以让孩子前途无限光明的一本本证书但却再也找不回一家人那曾经温暖的欢笑。
因此我想无论是吕不韦还是多尔衮和张居正,他们虽然培育了一代帝王可是却毁了一个孩子的美好童年。这大概就是嬴政还有顺治和万历痛恨他们的原因吧!
那么一个人究竟是功成名就重要呢?还是自由洒脱的人生更快乐呢?我认为望子成龙不过是儒家思想在我们中国父母的脑海里留下的一颗毒瘤,功成名就不过是统治者为了社稷利益而宣传的愚民政策。
万里长城今还在 , 不见当年秦始皇。纵然成为千古一帝最终也不过黄土一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