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老师讲道:““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善于作战的将领,靠势不靠人,关键是形成势,在什么样的势下面,人就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讲任势主要就是说, 人是靠不住的,势才是靠得住的 。”
今天再听这节,对「求之于势,不责于人」的理解更深一些:人是靠不住的,真正靠的住的是「势」。
关于人,一共有两个视角,一个是向内的,另一个是向外的。向内的部分,也就是说,通过自己在团队的状态,可以反过来看团队的势能如何。团队的范畴很广泛,家庭团队、工作团队、日常爱好团队……人在团队中能不能打胜仗,跟团队的势能有很大的关系,天时地利人和。人和只占三分之一,成果好坏并不仅仅跟这个「人」能力的强弱有关,它只属于一部分因素。要对作战团队的人员构成有清晰的认识,明确每个角色的职责以及日常训练清单和目标。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跟部队对士兵的日常训练是类似的。明确每日的训练任务,每天去练才能真正训练到士兵,提升他的作战和协同能力。向外的部分是,要认识到个人的成果跟公司的势能有很大关系。成果跟势能有关,势能跟造势的领导有关,跟士兵的关系不大。
关于『势』,一共有两个课题,一个是造势,另一个是任势。
华杉老师讲道:“兵势可以造哪些势呢?李世民的大将叫李靖,他说: 兵有三势,有三种兵势,一种是气势,一种是地势,一种是因势。 气势是什么呢?就首先是你的内心强大。我们平时在工作、谈判当中,也都有体会,有时候成败的关键就在于气势。气势就是权力。如果别人看了你的气势,他也先让你三分,那你就先赚了三分。但是气势不是虚的,它是真的,是实力积累出来的,虚张声势是装不出来的。「地势」是地的形势。那你怎么能够得到地势呢?就是在别人还没有看到它价值的时候,先把它占了。地一直在那儿,关键你得知道哪张牌是王牌。第三个势叫因势,因势就是因势利导。 ”
关于「造势」一共有三个方面,其中可控的有两个:『气势』和「地势」,『因势』不可控,跟战局和敌人的情况有关。
「气势」跟实力积累有关,实力强气势就强,要想气势强,要做的是日常积累,也就是前面讲道的「修道保法」,修炼在平时,不在于关键时刻的临时抱佛脚跟突击。其次,气势强的好处是在博弈中占优势。
「地势」跟观察和判断的能力有关,即:能不能看见价值、提前占了。
华杉老师讲道:“曹操他是一个任势的高手。曹操自己讲任势是“任自然势”,就是顺其自然。你要先设计好“顺其自然”,然后把对的人放到对的地方,那一切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孙子兵法》里说:“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就是说你把人当成木头、石头就好了,它的性情是固定的。“投之安地则安,投之危地则危。”你把它放到安全的地方它就心安,你把它放到危险的地方它就会行动,木头跟石头它自己是不会回避的。”
「任势」就是“任自然势”,就是顺其自然。顺其自然的前提是:设计好『势』。
「任势」的关键是『求之于势,不责于人』,人,无论是家庭中的孩子、还是团队中的基层员工、部队中的士兵的表现都跟团队的「势」有关。作为领导者要把这些角色上的人当做木头和石头一样对待跟安排,不需要也不期待这些角色中的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只需要他们听话照做。他们的表现和状态是很好的反馈,反馈领导者「造势」的情况如何,以及基于现状如何进行调整和改善。以家庭为例,孩子的状态最能反应父母身为领导者的领导力和造势能力。
我在这里有一个额外的体会是,一个人要经历三个阶段,基层员工-领导者-企业家(创造者)。各个阶段角色的职责不同,员工的职责是:听话照做,领导者的职责是“组织领导、造势、任势”,企业家的职责是:创新。
结合华杉老师在《华与华方法》中的理论:“企业家只有创新才能获得利润,而创新获得的利润是短暂的,因为对手会学习赶超,以至于消灭创新利润。所以要想获得利润,就需要持续创新。”
关于「创新」,很重要的是理清『创新』的定义。华杉老师在《华与华方法》中讲道:“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组合,新组合意味着对旧组合通过竞争加以消灭。”
华杉老师在书中举例,蒸汽机这个新的科学发明出现并且有企业家将这个技术发明应用到生产中“建立了一个新的商业组合”,这个时候,这个新的商业组合在生产中最显著的表现是: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利润空间很足,而且销售价格也会降下来。俗称“把价格打下来”。这个时候新的商业组合就会逐渐地替代掉过去旧的商业组合,这一次行动也就被称为『创新』。华杉老师在书中也讲道,「创新」是一种瞬时的状态,一旦停止创新,利润也会停滞。
定义清楚了什么是「创新」之后,下一个问题是:如何创新。
创新是有前提的,创新不是凭空创造。华楠老师在《超级符号原理》中讲道:“创新的前提是守旧。”华杉老师在《华杉讲透论语》中讲道:“墨守成规,才是创新的基础”。
《论语》:“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室。”
《华杉讲透论语》:“善人是质美而未学者,子张问,世间有一种自然有善而无恶的好人,他们的行为如何呢?孔子回答说,善人如果不践迹,不踩着圣人走过的路径亦步亦趋地走,那他的学问道德也难以到家。「践迹」这个词很重要!就是踩着老师的脚印,亦步亦趋,一点不偏离地跟着走。人和学问都一样,经常有人自以为有什么新的理论发现。其实,它所研究的地方,前人早已经耕耘过无数遍,他自己读书少罢了。『创新』这个词,也被玩坏了。正纵容了这种不努力学习正确套路,追新逐异、表现自己的行为。为什么一定要「践迹」,要照着做?因为行动带来认识!所谓知行合一,当你还不知,你就照着师父说的,一点不打折地去行,在行的过程中体会,慢慢才能知,这在日本传承下来的儒家文化里,是剑道的『守破离』。「守」是一招一式严格照师父教的来,一点也不要偏离。完全掌握熟练之后,才可以有自己的创新和突破。就是你说要先『践迹』,才能入室,入室之后,再考虑突破,最后可以离,离开师父,从心所欲不逾矩,并能开创自己的风格。”
一个人要经历的三个阶段,也就对应剑道中的「守-破-离」三个阶段。
我们活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但人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的能力很有限,信息的多与人的有限性之间存在矛盾,这里激化了人的贪心和着急,沉不下心来做研究跟学习,无论学什么,都缺少「守」的阶段,没有「守」、缺少『亦步亦趋』就入不了室,也无法突破后面的两个阶段。
最近,我后知后觉地感知到,自己一进入快节奏讲究效率的社会,很容易被集体的情绪裹挟,加之受到人与人之间「比较」的影响,浮躁的、着急的、急功近利的心就会被激活,沉不下心和气去做沉淀,最显著的表现是:把时间投入在问方法,找捷径上,而非亦步亦趋地尝试、行动、修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