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年,有大多数人靠着写作迅速崛起,甚至还有些人通过写作实现了财富自由。
《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一书的作者Spenser就是其中的一员。
Spenser原来是一名英文老师,后来到了香港成了一位金融从业者,最终靠自媒体写作实现了个人财富和影响力的跨越。
你或许也想通过写作实现个人增值,可是又担心自己无话可写,写不好?
又或是写的文章没人看?别人会不会嘲笑我?
甚至感觉写作太难,自己可能没有这样的天赋。
《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这本书告诉我们:产生这种困扰的原因,多半是对写作这种表达自己的方式还不习惯。
其实你只要拿起笔,写下去,就会体会到写作的魔力。
也就是说,当我们把写作当作生活中的一部分时,我们就不会感觉没有话题可写,反而会喜欢上它。
那么究竟怎样应对写作初期带来的困扰呢?明白了以下这3点,我想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1.每个人都有成为作家的潜质
作者认为,写作并不需要有很大的天赋,我们每个人都有成为作家的潜质。
正如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说过的:
“写作的艺术,就是把裤子放进椅子的艺术。”
只要你坐下来开始写,就会发现越写越好,越写越有灵感。
然而,大多数时候我们却因为给自己贴上了“写不好”的标签,而迟迟不肯下笔。
Spenser一开始也没有想到写作会成为终身的事业,因为他并非科班出身,而是学理工的,然而就是这样也照样可以写得很好。
还有一些宝妈,一开始学习写作是为了能够经济独立,没想到越写越顺,慢慢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如书中说的那样,写作是天性中的东西,它和说话、唱歌一样,只要勤加练习,任何人都可以做得很好。
2.只要留心,生活处处是素材
《文心》中有这样一句话:“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我们平时写微信、发朋友圈,写评论,发邮件,不就是平常的生活吗?
其实写作时时刻刻在我们的生活中,只是没有留心观察而已。
大多数时候,我们写不出来,不是因为没有掌握写作技巧,而是因为没有素材,然后深受困扰,自我怀疑。
因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生活是平平淡淡的,没有电视剧里演得那样精彩。
实际上,只要留心观察,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部小说,有些人的爱恨情愁、起起落落,甚至比电视剧还要精彩。
台湾著名作家吴念真的作品《这些人,那些事》就是取材于身边人的故事,就是将一些平常的事情,写出一个个经久不衰的作品。
一旦看到得多,思考得多,不断挖掘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写作灵感也就像源头活水一样汩汩而出。
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作为写作者就要时刻保持一定的敏感度,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尽可能挖掘故事背后的道理,我想就不会再为写什么而发愁。
3.写作是最划算的投资
听过这样一句话:“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没写几个字,就开始患得患失,觉得现在开始有点晚,已经没有任何价值。
也正是这种想法,让我们在没开始行动之前,就将写作的想法扼杀在了摇篮里。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兹曾说过:“我写作,不是为了名声,也不是为了特定的读者,我写作是为了光阴流逝使我心安。”
一旦不给自己太大压力,不再要求写出很好、高阅读量的文章,只是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生命美好时刻的时候,就会体会到写作带来的乐趣。
就像作者说得那样,“开始写作,是我人生最划算的一笔时间投资”。
开始写作之后,你会刻意训练自己对生活的敏感度,养成随时随地记录的习惯。
4.写在最后
作家彭小六说过:“所谓的牛逼,不过是像傻子一样在坚持,最后来了点运气。”
写作也是一样,它也需要时间的沉淀,只要对自己多一点耐心,坐下来,动起笔,你会发现自己根本停不下来。
古典老师说:“如果行动和眼光让我们能看到未来工作生活的5步,那么写作能让我们看到未来的10步。”
写作是自我增值最快的方式,也是最划算的投资。
只要你有写作的想法,那就开始行动起来吧,因为它会成为你通往美好未来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