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来是新春”,在我们中国传统生活里,还是习惯把农历年作为一年时间的度量。刚刚过完了元宵节,走亲访友,新春祝贺算是告一段落了,适逢现在信阳天气也算是阳光明媚,舒爽怡人。
估计再过两天就开始“踏春”了,可当你看着别人“出入成双对,牵手比翼飞”的时候,和我一样的单身汪们,是不是又想起了曾经的BF/GF,或者还有亲戚朋友们安排的一次又一次的相亲,及相亲未果。
一年又一年的重复,可是还是一年又一年的孤独,不知不觉就大了,也许真的是你
“还没有遇到合适的”然后继续等~
“跟ta没找到那个感觉”然后继续找~
“我们不合适”然后列举一堆对方的缺点~
在别人眼里你就是挑三拣四,后来该给你介绍的也不给你介绍了,所以慢慢你的年龄就大了,却仍然单着。
其实你是这样认为的“我还有好多事情没完成,成立家庭责任重大,应该再做做准备,这样才能对得起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 可是别人并不知道。
但是终其所以然,而是因为:
“中国人均寿命的提升!”
咋一看这貌似和大龄未婚没什么关系,但是分析一下看看:
就拿现在大龄未婚就按27--37岁,这是80年到90年出生的一代,80后的父辈们应该大部分在20-23岁左右结婚生子。
为什么父辈们能在我们现在看来这么小的年龄就结婚,因为他们(60后)只知道他们成长的那个年代人平均寿命只有56岁左右,所以当80后的父辈们认为自己能像他们的父辈们那样只能活五六十岁的时候,为了传宗接代不得不在刚过20岁的时候就张罗结婚。为了结婚之后还能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把孩子养大。
但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随着我们国家这几十年科技的发展,我们的平均寿命是在逐年提升的,等到60后们活到60多岁的时候,也就是现在,我们人均寿命已经达到83岁了,所以当这些80后们到二十多岁的时候还会认为:
还有充分的时间在这个世上生活,个人问题现在不着急,而要先解决工作/收入问题。然而工作/收入问题又因为社会变化发展变的不可捉摸~
如果我们在想想古代人的婚姻和人均寿命,包括民国时期,就会对那些十六七岁就结婚生子的现象不足为奇,因为经济发展就是那样。(所以我们现在的法定结婚年龄不是16-18 岁,)
今天在这里分析晚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权力。中国从古到今都是一个权力社会,当权者一定要维护了自己所处的利益之后才会去想其他。权力不可滥用,但是能承担一定责任。映射到家庭里面就是家庭里的当家人会不会提早放权,让你们的孩子们提前“当家”。当家了,承担责任了自然而然会考虑婚姻了。
而我们现在社会,基本上还可以看到孙子都快结婚了,一家人还要听爷爷的。
人均寿命还能不能在提高要看科技的发展,但是最佳生育年龄还是影响着我们的结婚年龄。如果真到有朝一日我们不再需要子宫来孕育生命的时候,借助医疗孕育出来的生命要比女性孕育更好的时候,结不结婚也就要另论了。
作者:生活经济研究员―影追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