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价值观不同而产生的冲突比比皆是:有不和的同事、闹掰的合伙人,有离异的夫妻、分手的情侣……有人把它归咎于性格,然而在长期相处中,任何性格的组合,似乎都会产生冲突。
前几天我和我太太深夜卧谈,突然聊到了一个点,似乎可以看清我们的冲突。我们固有的价值体系正无形中左右和决定着我们与他人的关系。
且听我慢慢分析!
我们想要的和羡慕的东西,可能不是我们需要的东西
这是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人们常常羡慕这样或那样的收获和成功。但真正获得成功后,感觉却没有预想的那么开心。或者即使有,那份愉悦往往是短暂的,过了一阵子之后,就对此没啥感觉啦。
这个现象在小孩身上有明显的体现。比如我儿子看到别的孩子在玩一个玩具,就会非常想要那个玩具。而当他获得那个玩具后,玩不了两天就厌倦了,就想要买新玩具。女人喜欢买买买也是这样……
这里面的问题出在,我们想要的东西,也许根本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但话说回来了,既然我们不需要,为什么还会想要呢?想要这个东西,一定是因为它能实现我们某种价值或满足我们某种欲望。这些价值和欲望又是从何而来呢?
除了本身的心灵和原始生理诉求,我们也受到周围环境极大的影响,这些最后会左右甚至主是导我们的价值和欲望。
记得我小时候经常被家长表扬不随便吃零食。其实我起初真的对零食一点兴趣都没有,甚至会觉得吃零食是个负担。但这样被表扬多了,我开始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另类,开始感觉到吃零食应该是种享受,因此慢慢的对零食产生了兴趣。但同时因为家长一直以来的表扬,我后来面对零食又得强忍住不吃,从而换来家长的继续表扬。本来,对身为孩子的我来说吃不吃零食根本不重要,但由于我父母身边其他家长的孩子都在吃零食,家长们都在谈论吃零食的害处,这反而扭曲了我的价值,导致我对零食有一种别样的感觉和欲望。
我自己只是个小例子。而在大环境中,大家如同盲人带瞎子,让人追求他们并不是真正需要的东西,这些东西的表面价值观已经离人们内心真实的需求相差甚远了。
价值体系也因此带来了偏见和冲突。
农村与城市的孩子
成人最大的价值观差异来源于学校教育,而农村和城市间的教育水平区别实在可怕得惊人。这不仅仅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连教育理念都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相互之间甚至完全无法理解。
我出生在一个小镇上,家庭成员都是粮站的职员和干部。隔着一条尘土飞扬的土路,对面就是乡土气息浓重的田野。我的同学一半来自镇上,另一半则是来自附近农村。
在小学里我就感到农村孩子与镇上的孩子在思维和意识上有非常强烈的分化。农村的孩子普遍喜欢玩弹珠掏鸟蛋捉虫子……而追动画片、看《10万个为什么》《鲁西西皮皮鲁》才是镇上孩子的主旋律。两拨人甚至很少能玩到一起。
在中学,通校生和住校生的差异也非常巨大。我太太在中学时期作为农村来的住校生,会明显感觉到与县城里的孩子有隔阂。城里的孩子有时开玩笑,我太太不经意就把它当作是对自己的嘲笑,因此整个中学时期我太太的任务变成了如何融入同学们、如何跟他们玩在一起,最后耽误了学业。而我经历了小学转学,心理上也有类似的遭遇。
我在中学时有一个住校的同桌,经常请教我学习上的问题,因此我们俩关系特别好。有一次他和他父亲到我家做客,带了一大包家里种的黑木耳。虽然那时我家庭情况并不好,他们家的种植收入还是我家的好几倍,但在我家里,他们无论是说话的气场还是行为举止都明显不太自在。
一个人七岁到十几岁所遇到的环境,会决定他一生的价值体系。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家庭,父母的影响对一个人的价值观有着决定性作用。父母的意识决定你的内心状态是否打开,是否愿意接受不同的观念。我还记得小学的时候,农村同学的父母对老师就只有一个要求:孩子不听话就朝死里打!而我在太太小时候,甚至有部分同学的家长会认为学习会让人变傻。这样的成长环境下,我们的价值是扭曲的,单一的。面对新事物,首先会用对错进行判定,从而失了去好奇心。
我在此特别感恩我的中学老师们,给我们的海阔天空的自由思维。但我太太觉得,我最该感恩的是我的父母,在他们并不知道很多教育方式的时候,让我有最开放的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心态。
住在城里的孩子,真的就非常好吗?
大多数情况不是这样。首先城里的孩子会面对极大的考试和升学压力。城市的竞争压力会让多数人过早放弃自己的兴趣,甚至兴趣也是竞争的工具。因此,城里会有两种情况:撒泼打滚拼命玩儿的坏孩子,以及为了成绩而放弃兴趣的乖乖学生。最后,大家的价值也都是偏向单一系统的。
城里和农村的孩子终于凭借努力完成高考,进入了一所还不错的大学。可惜我们大学的教育是专业性、技能性的,而不是通识性参与性的。最后,人的价值更加的单一化。
因此,我们进入社会之后,带着每个人单一化的价值系统,一定会跟另一些不同的单一化的价值系统产生巨大的冲突。甚至在同样的信仰下,价值系统的不同会对信仰产生不同层面的简化。
就算有一些人侥幸拥有内心比较丰富的多价值系统,面临大量单价值系统的人形成的环境,仍然会有困难、冲突甚至绝望的情绪。一个单价值系统思维和多价值系统思维在一起,一方会认为另一方单调无味,而相反另一方会认为这一方事儿多,做作。这样的矛盾非常难以调和。
这就是现代社会:同在一个地方,同在一座城市,价值观确实差异巨大,这会让人感觉到除了在工作和奋斗之外的人际关系巨大压力。
综上所澍
互联网社会下,人们的协作关系变得更加多维、更加复杂。单价值系统会越来越难适应大规模的协作。虽然我们偶尔也听到返璞归真的呼吁,但这样的生活方式确实回不去了。
我们看到家庭条件好的人,更加掌握教育资源,更加懂教育,这样的孩子也更具有多元的价值,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未来的意识差距似乎还在进一步被拉大,人类这个群体在被自己的思维意识撕裂。成功与否,不在于你的学历和出身,更在于你的心态是打开的还是封闭的。
而作为我们每个活在当下的人,无论你多大年龄,这件事情将变得非常重要:在不违反真理原则的基础上,去接纳和感受不同的事物,不要固执的用一个价值去判断他人的成绩。
因此,业余时间的分配会成为一个人了解和适应城市生活的重点。而教育的重点将不仅仅是知识点,而是怎么认真去的“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