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借力”,不成事

先说个事,回家途中经过一个小广场,每到傍晚,不少电动玩具车“突突突”开入广场,微信支付,每次大约10-15分钟,10-15元不等。最近这种车子越来越多,寻思其利润。某宝查询,一台车价格250-800元不等,视车辆大小决定。

假设均价500元/辆,10辆,每晚每车消费10次,12/元/次,每日营业额1200元,每月36000元,按管理员2人工资6000元、广场管理费及冲电费5000元(随便猜的,也许更少),月收入25000元。暴利啊!广场还有一些供小孩子磁铁钓鱼、圈地滑轮培训的,各出其招。

听完分析,女儿目瞪口呆。为什么说这事呢?主要想说这些卖家利用了广场的免费场地(也许有少许收费,未了解)、人流。竞争太激烈,很多时候,不会借力根本PK不过对手,甚至难以盈利(生存)。

在一辆高速行驶的火车上踱步,一定比马路上骑自行车快得多。找到并踏上那趟火车,比使劲锻炼大腿肌肉更重要。

一些商家延伸地届,“借”着公共用地;运用一些关系,联接着公家的水电;蹭着知名人士的热度销售自己的商品……都是借用的范畴。

对个人而言,学习,借的是别人的经验与思考,丰富自己的大脑,是一桩极合算的买卖。

运用到理财方面,靠自己骑车,总有体力不支的一天,得找到那趟火车。自己行,造火车;自己不行,找到好火车。办不了企业,就投资企业。身边有合适的,借款赚利息、或入股。没有合适的,那就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基金。当然,投资有风险,看政策、看市场、看人,都不是本文的重点。这里强调的是“借力”。

聪明人总会在方方面面四处借力。

持续借力,需要“成人达己”。相互受益,才能保持长久关系。力量不在胳膊上,而在团结上。

在关键对象上提供对方最需要的东西,事半功倍。这也是一根针经过若干次交换获得一套房的逻辑。

多学习、多动脑。不“借力”,不成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公司的数仓建设到一定阶段之后,对于业务类型比较复杂(比如存在不同业务形态的事业部)的公司,业务部门之间会彼此争抢技...
    LinKiD_蔡阅读 1,235评论 0 4
  • command文件是mac的一种双击可执行的脚本文件。 比如,一个s.command文件内容为ls 有时候可能权限...
    鸭梨山大哎阅读 12,865评论 0 2
  • 工具 笔狼豪 弹性好,力度强,可用于画老枝。羊豪 柔软,线条圆润浑厚,可用于点叶或渲染。 纸生宣吸墨,洇墨,表现力...
    云雨枫阅读 2,010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