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往事就觉得丢人,初二时因为不懂事,上课思想抛锚,成绩一塌糊涂,期末考完试,我爸恨不得拿鞭子抽我,但是学习问题终究得解决,最终他舔着脸去求人学校让我留了一级。
读第二个初二时我就用心多了,谁知道一用心才发现原来学的东西如此的简单,数学哪次要是不考个99分都不算完,你问我为啥没有100分?因为我马虎了……
那时候,学校抓的也是比较严格的,每周晚自习都要考试,每次考数学的时候我不到半个小时就刷刷的把题做完,然后偷偷的看课外书。
那个时候的课外书无非就是《美少女》《青春少女》这类的无氧小书,如今我已经全然想不起书里的内容,却记得自己看过这类书。
至今记忆犹新是因为我在考试偷看课外书被老师抓到过,人赃并获。
那时我个子长得高,坐在最后一排,老师从前面往后面走的时候我丝毫没察觉,然后便被抓了个现行。
被抓现行之后,老师也不给我做思想工作,也不批评我,而是拿我老爸来要挟我!因为老师知道我什么都不怕,唯独怕老爸,当时便投降了,答应老师下次考试要考阶段前几名,他才不告家长,这事才算完。
高中时最流行的课外书是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班里简直是传疯了,也许是因为高中学习的枯燥,所以这本书在那时显得那么的好看,故事情节如此的打动人心。
可是,如今,我想了很久都记不起来书里写的是什么故事了,依稀记得书名里有个梦、有个花,写这篇日志时,我还是百度搜全了书名,查到了作者,才敢写到这里来。
前几天跟一个高中同学见面聊起这件事时,又说起那些年傻傻的故事,谁也不愿意回忆起书里的内容,谁也不愿意翻开那类书,仿佛谁若真的能讲出里面的故事,便是真的还如以前傻×一样。
近两年的青春剧火爆的不可收拾,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到《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同桌的你》等等,对了,还有郝建,好吧,想想也是醉了,一群略微发福、三四十多岁的老男人穿着不合身的校服,演着十八九岁的小年轻,我只能慨叹化妆师好手笔了。
《左耳》的上映,剧情松散,演员粗糙,堪称是苏有朋拍的又一部烂剧。
晚上和一个熟人一起吃饭,又说起理想和现实,最后总结了一句:“先解决温饱,再考虑其他的。”
我的初三班主任是我这一生中遇见的最负责的老师,睡的最晚,起的最早,陪着我们上自习,陪着我们就餐,可以说是尽心尽力。
如果有学生要做与学习无关的任何事,老师都会不留情面的批评,而且说最实在的话,让人无法辩驳,让人无法空谈理想,反而更加的脚踏实地,也正是这样,创造了一个升学率的奇迹。
这是我见过将理想和现实对接的最好的一个人,不仅仅是勤奋,也不仅仅是为了责任,更是真实而且贴切的将平凡演绎成不平凡。
只可惜,英年早逝。刚过不惑,便因为肝癌去世了。
后记:这篇日志是我今天在书店里看书时碰到几个中学生拿零花钱购买花花绿绿的课外书有感,羡慕她们的年龄,又可惜着她们的奢侈。不过,人生总是要犯很多错误的,不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