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音乐演唱与曲调音域之关系
□山田耕夫
近来了,因我对古今中外的歌曲,听了不少,而那些曲调与歌词的演唱之音域,在我心中总是挥之不去。W.S学校的“红歌”比赛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现象,也让我想到很多。在此,把我的想法录下来,供大家商榷。
一、音乐是音乐家讲出来的音乐故事
听音乐听多了,倒成了在听故事。不知是谁说的,他说:“一首歌的背后有着一则非常感人的故事。”。至于,这句话没有多少的真理性或规律性可言,我暂不管它,我只是说它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用音乐来讲的音乐故事。这个问题上,只有我们去音乐里,仔细聆听一首歌的曲调发出的声音,发现它们有高有低有强有弱有长有短。有人说,那是歌的心声。你会同意吗?
当然,还会有人不大明白。那些“声音”也就是一种特别的语言,这里称之为“音乐语言”,从艺术的角度去看,这也是一种很特别的语言艺术。首先表现为一种特殊的声音,一种通过特殊处理的“音乐声音”。人们通过“音乐声音”的物理性原理作用于人们的“心声”,达到一种艺术效果。这就是音乐艺术的社会的特殊贡献。
这种艺术效果,又是以何种形式去实现的呢?这就我要说的基本话题。前面,我已经讲过,音乐是以其有声的故事来张扬给人物的。中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音乐,本身就是一则故事性很强的故事。据有关研究资料显示,无音乐故事的歌曲大多出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占中国音乐总量的百分之一点五左右。大家还记得那时候的《战地新歌》吗?前后大约出版了六到八辑左右,除了少部分当时被称为“传统革命歌曲”,现在称之为“红歌”。之外,就是应时的“政治歌曲”和“语录歌曲”,就在没有其他的了。这个时候的音乐就离开了故事,被应时气氛弄得连自己都知道自己是谁啦!还谈什么音乐艺术呢?
从那时候,音乐离开了音乐故事整整十年,时间指向二十世纪七十年末八十年代初,我记得一首《义勇军进行曲》,以其特有音乐故事第一次让我感受到了音乐里故事给当时苦难深重的中国人以强大的动力,让中国迈开坚定的步伐冲向抗日战场。其音乐故事激动得让当时中国热血沸腾,如出闸之水,一泻千里。
今天想起来,一首好歌首先是一则尚好的音乐故事。细细想一下每一首好歌都发端于一则感人致深的音乐故事。
二、音乐的演唱是用表情给人讲述音乐故事 在前面,我说过一首歌就是一个故事。那么,我们的歌唱家去怎样唱好一首歌呢?这是人们特别是歌手们都非常关注的一个大问题。而不少的人们(当然也有音乐爱者在内)热衷于歌星的摸仿。我记得有人说过,唱歌能唱自己的歌声,就是歌星就是歌唱家。说起很轻巧,做起难。
如何为之呢?其他我不谈,单从歌词谈起好了。因为其他方面大多大广,不属于我主题研究的范围。从音乐故事谈起是我的音乐研究的根本。我们打开《中国音乐史》的时候,你会发现,有曲无词的歌曲不占多数,除了《高山流水》以及以乐器演奏为主曲子外,有曲无词还少有,与外国的音乐有所不同。这是为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源于黄河流域的“乐礼文化”。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他第一次接受教育的就是“乐礼文化”,其中的“乐"在孔子那里,可算是找对了承传人,在儒家思想中其“乐”居重要地位。《诗经》中,大部分诗篇来自春秋各诸侯国民间的歌谣。当时,大多数诗歌都可以合乐而歌的,那时候,管能唱的诗叫歌诗。这种文化现象一直延续到唐诗宋词和元曲。所以说,这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始终保持着良好的承传关系。
从这些歌诗看来,它们的背后确实都一个故事性很强的故事。所以说,要演唱好一首歌首先得从歌诗入手,真正把握准词的情感在乐曲中的流线程,用心声去感知歌所要表达的感情。这样,才能让你把歌唱得是文情并茂,这时候,你才会感觉到你用心声在唱歌不是用声音在唱歌。我记得四川达州广播电视台有一个《草根大舞台》栏目,他们的口号是“草根大舞台,有才你就才。”,这个节目主要是唱歌,栏目主持人石头,当年也在浙江杭州干过,他在点评那些歌手时,说过许多很有音乐水准的话,其中有一句对我触动致深的话就是,“歌不是用声带吼出来的,它是人用自身物理性原理与气流相对控制技巧的有机结合而产生的。”那么,能走向这一步,能自动而有效地对歌词情感的合理张扬与收拢,能自然而然最佳。
所以说,注重歌词情感的理解与合理开发利用对于一个走向成功的歌唱家而言,是何等的重要啊!注重歌词的理解那是第一要务。如果只是去摸仿人家的声音,跟着人家的感觉而盲动,那是唱不好歌的。还是那句话说得好,“歌唱家唱歌是用音乐讲一个优美故事给人听用。”,不是吗?
三、音乐曲调之域活在音乐故事里
音乐曲调是一个给定的板块,音域宽窄轻重缓急在乐理方面都是有一定规定的。比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以及休止符号的介入,这些就是音域是否充满的标准。唱好一首歌,理解好一首歌词有很大的关系,然而掌握好音域的时空拓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首歌唱得是否得体,唱出歌中的感情,打动了听众(或观众)的心,而自发地与你互动起来,听者唱者都进入了忘我状态,就算是进入状态了。孔子说过,“余音绕梁三日无绝。”,他还说听了一首好音乐可以是“三日不知肉之味”。这两句话,于今的我们来说,虽然有定夸张,但有一个事实说明,这就是音乐艺术的力量之所在。另外,其“余音”在音乐就是指代的音域。所以说,唱准唱好唱完曲调指向的范围,那才是唱好一首歌的根本要求。
我和Z老师一起闲谈的时候,也不止一次地谈过音乐问题。我说,一首歌曲制谱时,基本上符合人之生理规律的,没有超过生理肌能的过高音和过低音,其音域之宽窄长短轻重缓急基本与人的声呼吸规律一致的。他也点头称是。
这说明唱好一首歌的客观条件是有的,作曲家早就为我们考虑到了。这次的“红歌”比赛,唱走调的现象挺严重的,抢调唱的也不少,这与他们的音乐习惯有很大的关系。首先一首歌的规定调,于部分老师而言,不大清楚,什么A调B调F调是干什么的,可能不大了解,造成情况不佳的主要原因。另外,就是养成音乐艺术的基本素质习惯还不很到位有关。说句实在话,唱歌,还得讲究自身的“音乐细胞”,如果没有就会把“A调”唱成“B调”啦,不闹笑话才怪呢?
基于上面原因,把握好音域还很关键。认识其基调,掌握好音符和休止符号等等,客观要求我们熟练掌握曲谱,不能跟人家的歌声去自由舍取自己的歌唱。
好,有关音乐这方面的东西,我闲谈于此,多有不当处,请批评指正,谢谢!
2017.12.30.于浙江温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