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以为父母无所不能,后来发现父母并非无所不能,很多事情也都不懂,再后来父母老了,我们也成熟了。我们不断成长的过程,就是父母渐渐衰老的过程。
我的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大半辈子都在出生的那个县里生活。除了生病住院去过市里,没去过更远的地方。他们有着中国最普通农民的狭隘,也有农民的勤劳、淳朴和善良,还有对子女的深深的爱。
我小的时候,家里物质条件很贫瘠,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自己舍不得吃,都让我吃。一年到头都舍不得给自己添几件新衣服,每年却总要给我买很多新衣服。家里干农活的时候,父母很少叫我去帮忙,都是让我留在家里看书看电视。有时我过意不去,跟过去帮忙,每次都是干了一会,就被父母叫到大树影子下休息。我在学校里得奖,成绩考的不错时,是父母最开心欣慰的时候。后来他们又是拼命工作、节衣缩食的供我去读书、盖新房子。
我曾经也羡慕过那些父母是有钱人的孩子,可以很容易的买房,可以生活的很轻松。然而,我的父母虽然没什么钱,只是个普通的农民,却把他们能给我的最好的都给了我。
我的父母为我提供了他们能给予我最好的条件,无私的付出了他们全部的爱。可我却很少回报他们。
我大学和工作都在离家很远的城市,平时和家里联系很少。在外地的我更愿意全身心的融入学习与工作的那个环境,很少想起老家那个农村世界,也很少会想起孤独在家的父母。每次回家,听到父母不经意间提到我在外地时,他们受过的伤病,生活的贫瘠,总让我觉得难过而惭愧。
这些年,因为种种原因,工作待遇不是很好,二十六岁了还单身,不仅不能让父母安享晚年,还要让年迈的父母为我的未来担心。而我,为了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生活,可能一辈子都很难很好的回报父母,让他们能过上很好的日子。
很多时候我都很感慨,父母对子女的付出,与子女回报父母的是那样的不平等。当我们以后结婚、生孩子、有了自己的家庭,我们都愿意跟自己的爱人、孩子生活在一起,却不愿意跟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也很能理解这一对待,在他们看来,孩子能偶尔回家看望,能惦记着他们就算很幸福的事情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明知道自己对孩子的付出,绝对远远大于孩子的回报,还有那么多人觉得很开心,明明这就是一个很亏本的买卖。大概是因为这就是父母和母爱的伟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