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拼爹拼妈”的时代,拼的是经济实力、人脉资源、社会地位……
这也是一个“拼娃”的时代,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爱、活泼、聪明,小时候是文武双全的佼佼者,长大后做傲娇的人生赢家。
每个有关“望子成龙”的计划都充满了爱、期许和信心,然而随着人生起跑线的提前再提前,家长们的焦虑感也开始直线上升,更糟糕的是,一些养育和教育上的误区与陷阱非但没有让孩子“开挂”,反而把他们拨弄的晕头转向,变得手足无措,甚至更加“呆笨”了。
让孩子变笨的三大原因
1、过早的传授知识
很多热衷于所谓“智力开发”的父母,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就开始对他们进行读写算的训练,而这些内容其实并不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学会2+1后算不出1+2的孩子大有人在。
生活中,我们总是怕孩子“吃撑了”,却忽略了有时候学习也会“撑着”孩子,过量的知识填塞,会损害他们的自信心,大大降低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学心理。
2、永远也赢不了的游戏
适当的挑战可以激发孩子的斗志,但如果事情的难度大大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而成人又无法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引导,孩子无法知道自己为何而输、错在哪里,那么这些挫败经历会让孩子们的感觉越来越糟糕,觉得自己很“笨”。
3、大量的负面暗示
说孩子“真笨”是一些父母的口头禅,而动不动就比较也常常让孩子抬不起头来
与自信一样,自卑也不是一天形成的,整日被淹没在如此大量的负面暗示里,孩子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自我怀疑,结果就真的成了“什么都学不会”的笨孩子。
如果你不想孩子变笨
1、兴趣永远第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和兴趣也并不矛盾,在合理的范围内,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许多看似无用的“爱好活动”其本身所蕴含的教育能量往往出人意料。
对于幼小的孩子的来说,爱玩、爱动是天性使然,所以,让他们获得知识的最好方法就是通过游戏。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大部分的手工课,包括折纸、彩泥、木工等会赢得孩子青睐的原因。
乐木示范:
拿日本为例,他们的幼儿园几乎全部都开设了木工课,在国内,这门综合性的应用课程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比如做八音盒,孩子们在玩的时候不知不觉了解了自然知识、学习了文化,培养了动手能力,激发了创意,还能以有趣的方式接触三维空间概念。
“有了兴趣,伟大的成绩便随之而来”,尊重孩子的内在发展规律,让他们在玩中做,做中学,就能越学越聪明。
2、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做游戏、玩玩具、做手工及做家务等活动中,鼓励孩子大胆尝试,适当引导,让孩子可以通过一定努力品尝到胜利的喜悦。
当孩子获得成功,体验到快乐时,大脑里会释放出“脑内吗啡”,这种化学物质会驱使孩子想重复这一经验。
乐木示范:
木工桌上的那些凹槽是做什么用的呢?
木头的木纹都是一样的吗?找找看,有没有木纹形同的木块。
涂胶水还不简单嘛,多用一点肯定粘的牢啊。事实是这样的吗?
做木工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自信的过程,从观察到思考,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从规划到实践,每个项目都包含着各种“游戏关卡”,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会让孩子信心百倍,动力十足地向下一个更高的目标迈进。
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他挑战一件看似不容易的事,这就是为什么你会发现在木工教室里,即使只是锯断一根木头,也会让孩子兴奋上大半天的原因。
3、告诉孩子,失败了没关系
当孩子为“失败”而难过时,怎样给予孩子评定是一门艺术。因为孩子本身不具备自我评价能力,大多数是靠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进行自我认识。
父母应当要让孩子明白,结局不是最重要的,真正受益终身的是在过程中的学习、感受和体会。
乐木示范:
当孩子完成一件作品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成功的经验会带给孩子愉悦,但有时我们却能从失败中学到更多。一个错误的操作会带来错误的结果,但这个结果会迫使孩子去问为什么,那一刻,他们就得到了成长。
允许孩子失败、犯错,是对孩子能够成功的一种信任。
科学、自然、美术、数学、技能……每个孩子都能在木工课上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而乐木课堂将书本的知识和实践自然的融合在一起,让他们在快乐中探究世界,成长为一个更完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