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六月,早上睁开眼,才发现艳阳高照。数天的阴雨绵绵,总算是有了夏日的初状。翻起身来,脑袋懵懵然,似乎又辜负了半年的光景。
网络里,大家都在过节。一朋友告诉我,每年的这个时候她都会买上哇哈哈,作为儿童佳节的念想。一时间我也不知如何去念想我的童年,太多记忆,不知从何说起,也不知所言何物。
我在南方山区里长大,山区的沟沟坎坎陪伴了我的儿时。小孩生性喜欢玩水,我也是如此。而在山区,好多的乐趣与小河沟有关。
老家在渝东北地区,山川耸立,加之雨水丰沛,因此河流发育。在乡村,则多是小河,小溪。上了大学,在外地读书,距家千里,一年半载回家一次。风土人情的不同,加之游子的情怀,对家乡的事物会不自觉的多些偏爱。江河湖海,是多少文人墨客的笔端挚爱,而与河流相关的文字自然不在少数。谁不爱“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谁不爱“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我最喜欢的还是王羲之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映带着清流激湍,在如此的清流旁,又有知己好友,故而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一觞一咏,畅叙幽情。字字美妙,句句精彩,皆为经典。有河多有景,有景更有乐。
老家的村子不大,有两条小河从村边流过 ,像是两只臂膀将村子环绕怀中。小河发源于千米高山之上,颇有几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神韵。以前,人们很少使用农药,河水也就自然干净。几户人家商量合作,到小河上游找一处小水沟,挖出个小水潭,用废弃的水瓶制作一个简易的过滤器,当作是家庭用水来源,水源充足,一般不会断流。有时候,人们干活累了,便到河边的梧桐树上摘几片梧桐叶,折成勺状,到河里一舀,即可饮用。 几个小伙伴到河沟里玩耍,累了,就到河边折一茅草杆,茅草杆有节,中通外直,折下无节的杆,含在嘴里,趴在水边,直接吸允,一解甘渴。 每年的四五月份,雨水增多,河流开始进入汛期。这时,人们便开始开挖小水道,打理自家水田。村里的稻田全在河流的两旁,地势好的,可直接开挖水沟,引水入田;不能直接引的,便搭上水管,在河里挖个小水潭,向田里引水。水稻需水量大,小河就成了稻子的生命保障了。到了六,七月份,雨季过去了,便到了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这时候,小河里的水就显得至关重要。好在小河顽强,虽然有时干旱难耐,但小河却从没有干涸。
小时候,村里大部分家庭都没有洗衣机 。河流从山上下来,会流经一块巨大的石板,在岁月的洗礼下,形成了一些凹槽。石板面上光滑,少沙少泥,河水分外清澈。在河边,洗衣宽敞,方便,快捷。因此,小河就成人们最喜欢的洗衣场所。妇女们将衣服装在背篓里,带上搓衣板,拎上洗粉,三五成群,相约洗衣。到了河边,卷起裤脚,将脚放到水里,再将搓衣板横在跟前,这就开始了,三三两两,有说有笑。此外,在酷热的夏天,偶尔一阵微风,清清凉凉,何其舒爽。 小河是人们的乐园,更是动植物的天堂。
小河虽然不大,但河水丰足。河中生物众多,比较常见有:小鱼,泥鳅,黄鳝,螃蟹等等。小河蜿蜒曲折,河床多沙石,在河流拐弯处,或是石块堆积的地方,形成了一个个小水潭。小孩儿特别喜欢在河里玩耍,捉小鱼,网泥鳅,抓螃蟹.......乐趣良多。出发前,一人找一根长棍,一来是起到一个保护作用,河沟里是蛇经常出没的地方,用棍子可以起到“打草惊蛇”的作用;二来是,遇到深水潭,便可用长棍捅水中的石缝,鱼儿受到惊吓,就会四处逃窜,水中的情况我们也就清楚了。知道河里的情况后,小孩们便会折些长条树枝,拔一些杂草,将树枝和杂草裹在一起。三两个伙伴下到河中,站成一排,将裹好的树枝杂草放到脚下,几人同时向前推动,鱼儿受到惊吓,便会向前逃窜,喊着小号,几人继续追击,直到推到水边,这时鱼儿便无处可逃。等在水边的小伙伴早已等待不及,打开水袋,装入小鱼。抓到一定数量,几人相约分掉,有时运气上佳,会有几条稍大的鱼儿,调皮的小孩会生起一小堆火,直接烧烤,虽无任何调料相伴,也是吃得津津有味。
如今,也只是偶尔见它。多是春节时分,那也是它最犹豫的容颜,记忆里最美的样子多年未曾相见。可怜的是,我写着对它的追忆,我缅怀着我童年。想找点东西,划开手机来回找寻,却没有一张小河沟的印记 。那时的伙伴,那时的单纯,那时的快乐,那时的纯真,或许再也不会有了。记忆还在,只是难以捉摸。
时间改变了许多,小河沟也不例外。美好总是美妙而短暂。时过境迁,小河仍在,只是不再依旧。村里人走了许多,小河变得清静了,也变得憔悴了。行程中,孤单的你,孤独的我,不知还有几回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