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一个人陷入悲惨境地,最有效的方法不是夺走他的财富,也不是抢走他的工作,而是让他没有思考的能力。只要在他的大脑里塞进各种错误迂腐的观念,让他把这些观念当做信条,持之以恒,日日坚守,不用再怀疑,他的生活将是一片烂泥,等到死去时也不明白为什么会有如此失败的一生。
许多中国人受的教育,包括学校和家庭教育,即是这人生悲剧诞生的源头。当我面临困境时,我沿着困难回溯,总能找到问题的起点,这些起点往往是小时候植入我大脑的某个观念。
“成为有钱人是一件可耻的事”,这个观念在我的大脑里盘旋过许久许久,直到这两年才开始松动,直到如今,我终于想明白,人生的真相恰恰是这句话的反面——成为有钱人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只要通过正当的手段致富,成为有钱人极为光荣,不仅对自己有益,也对他人和整个世界有利。
这个世界上凡人的苦恼,有很大一部分和金钱相关。从医疗到 教育,从养老到住房,这些层面的烦忧占据着无数人的内心,当然,你可以找到替罪羊,比如政府的错误政策,房地产商的贪婪,以及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人是如此擅长于找借口,到最后,一定会陷入顾影自怜中。
实际呢?也许答案很残酷,但它就是如此赤裸裸——没钱。当你有了充裕的物质,你才能较为方便地去追求精神满足与更高层面的快乐。
心理学家马洛斯将人的需求分为从下到上的五个层面:
1.生理需要,如吃、喝、住处。
2.安全需要,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
3.社交需要,人是社会的一员,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宿感,人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
4.尊重需要,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自尊心。
5.自我实现需要。通过工作以及其他活动,舒展天性,实现人生使命。
在第一个层面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去追求第五层面的需求无异于舍本追末。有些人过着清贫的生活,把他人都想象成庸俗之徒,获得精神满足,却不知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井底之蛙。
贫穷是一件可恶的事情。因为贫穷,多少患先天疾病的婴孩失去了治愈的机会,多少山区儿童止步在知识殿堂之外,多少人的宜居梦永远是一场梦。
贫穷和穷人是两码事,许多人会因为家庭或者意外事故,暂时背上穷人的身份,这并不可耻。世界本来就不公平,有人天生贵胄,自然有人出身贫寒,处于贫穷境地的人们,最好的生存策略是认清现状,抓住机会,做出改变,如果因为贫穷而对社会充满怨气,整天将时间耗费在诅咒富人身上,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一直悲惨下去。
孔子有两个著名的弟子,一个叫颜回,一个叫子贡。颜回非常安贫乐道,深受孔子喜爱,短短一万多字的《论语》中,记载孔子夸赞颜回的,就有十几处之多。但他二十九岁的时候就满头白发,四十岁去世。而子贡恰恰相反,他学问不错,但不安本分,也常常干些囤积投机的事情,所以很富有,一直活到七十岁才去世。孔子周游列国,要依靠子贡提供资金支持。因此子贡在列国很有影响力,受各国国君平等相待,但因为子贡不如颜回一心向学、安贫乐道,所以孔子对子贡批评很多,论语中也有记载。
在追问学校教育为什么会给我留下“做有钱人可耻”这一观念时,我好像突然找到了答案。历朝历代,孔子被奉为至圣先师,他的所言所行成为读书人判断是非曲折的标准,因此,重颜回而轻子贡就逐渐形成了一种教育和文化传统,让很多认为有钱是可耻之事,这传统害人不浅,到今天,你依然可以看到许多沉醉于精神世界而忽视现实的人,他们以颜回自居,虽贫寒而不改其乐,生活在现代,思想却停留在古代。这种行为,既可以称之为清新脱俗,也可被看做是自我麻痹。
每一个人都有权作出自己的选择。对我而言,子贡的人生更值得追求。财务自由,有能力空闲专研学问,对现实产生积极影响,这一切,都比在年轻时因为贫穷死去,更让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