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以前写作文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特喜欢用排比句。动不动就1、2、3、然后分号分号省略号。不过越到后来翻来覆去都是那几个例子,爱因斯坦;爱迪生;司马迁;小明小红小方;张三李四;我同学的弟弟妹妹;别人家的孩子……还有一阵子特喜欢用题记,像《萌芽》上哪些人在文章头尾扯上一段从没听过的哲理警句,觉得很牛逼哄哄读书万卷胸中沟壑万千的样子。后来我终于醍醐灌顶并实际运用了无数次————你不需要知道那些名言到底是谁说的,你只需要随便说一句看起来很有道理的话,然后在后面随便安个名字,就像这样。———黑格尔
28、少年时总觉得人很难被理解,比如自己不喜欢乘车,喜欢走路,人家以为我是为了省钱,其实只是怕晕车,比如人家都以为我喜欢吃XXX,其实心里真正喜欢吃的,是不会告诉别人的,害怕吃多了吃腻了,就不再那么喜欢了。后来总是用老罗鼓励自己,牛逼的人生不需要解释。人们老是对你说,你要让设身处地去想一想,可是他们从来不站在你的角度作为你去想一想。又后来微博上看到一句话,豁然开朗,大抵人都是矛盾的,渴望被理解,又害怕被看穿。
29、初三最后半年大抵是这么多年少有的闲暇时光。那时候没有竞赛,中考考得再搓也能保送,更没有高考的压力,每天都和沈霁泡在图书馆里博览群书,基本上把除了外国书和参考书以外的大部分书架一扫而过。最是难忘卫斯理系列,那些卫斯理,白素,原振侠,罗开的故事总是让人激动人心。那时候一张借书证能借5本书,又借了别人一张证,每天借10本,带回家,看完,第二天再带去还掉换新书,乐此不疲。后来去了南大,思源有着几十倍于中学图书馆的藏书量,却只借过寥寥几本,光顾着借院图书馆里的技术书了,真是悲哀,有了电脑有了网,就忘记去图书馆泡其他院的好学妹子了。
30、初一时乘自行车上学,初二起开始骑车了,一开始用的是奶奶的女式车,不多久放在楼下便被偷了,初三时又去买了一辆29寸凤凰的,可惜的是,最后也被偷掉了。后来去大润发买了一辆变速的山地车,从此一骑就是多年。后来去南京上学,把车也带了过去,每日从宿舍骑到20min外的软院机房上网上课,错过了不少湖畔匆匆行走的妹纸,不过也没撞到过妹纸并开始一段故事。后来到了唐镇那鸟不拉屎的地方,从娇哥手里搞了一辆12寸小车每周骑一次去家乐福买牛奶,带到漕河泾后又不幸连车带锁被偷走了。后来还是又从网上买了一辆组装车,重复着骑车上班的生活。
31、不喜欢也学不好英语,讨厌那种一长篇的文字里只有几个单词是认识的,却要意淫整个文章在说什么的感觉,自然更讨厌那种明明早上还背过的单词,一旦考试的时候完全想不起来是什么意思的感觉。所以一直觉得还是物理和数学什么的最好,即便公式都忘记了,一切至少还能从最初的最初推导出来。有时候电脑用多了,慢慢的居然会提笔忘字了,一下子想不起怎么写,怎么回忆都想不起来了。有时候又会看着一个字,明明知道就是这么写的,却怎么看都觉得不像。有时候你不想遇见一个人,世界会变得很小很小,举手投足间都摆脱不了她的影子,有时候你想遇见一个人,世界又会变得很大很大,怎么都找不到她。
32、12年底的时候,被钱管家3需求压迫的不行,说白了就是人月神话中焦油坑的现实加强版。每天和皓总除了和各种人扯皮就是替技术背黑锅,苦逼的就差每天以泪洗面了。于是和皓总毅然踏上了找工作的征途。不过最难熬的还是离职后,在家待业的那段苦逼日子。每天无所事事却又时刻保持还没搞定下家的焦虑,害怕在无尽的后悔中虚度光阴,一事无成。不过又常常想,如果不用工作又有人养,每天吃吃喝喝上上网,终此一生也就这样,也是蛮好无妨。
其实就是懦弱无能好吃懒做。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