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了linlis的创业三年记,我想我也该写点什么了。写的东西纯粹有感而发,欢迎XDJM们吐槽拍砖。
08年,在一份号称要做中国的“华尔街日报”的纸媒里厮混了4年之后。受了亲戚的嘱托,我跳出了事业编制,和几个朋友一起搞了蓝狮子读书网。读书网从诞生起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首先,亲戚做的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已经是国内首屈一指的财经书商了,而占国内财经图书70%码洋份额的出版社投了我们500万,是我们的大股东,这意味着创业初我们不差钱和行业资源;其次,两个朋友也均来自倒闭的贝塔斯曼书友会(Bertelsmann AG), 做读书网的运营可谓轻车熟路。而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CEO也直接空降成为项目的创始人之一。再加上我多年厮混媒体,自以为推广上还有两把刷子。OK,万事俱备,东风也不欠。从宜家搬了几张桌椅,我们就在交大慧谷安了家。
08年,电商已经开始崛起,传统行业都想着怎么和电商搭个边,赚点额外的钱。读书网怎么做呢?刚开始我们想得很理想也很超前:我们想做一个搜索外加SNS社交的财经类图书的垂直电商。实现方式就是用户提个问题,采用分词法提取问题中关键词和图书数据库进行智能匹配,最后给出推荐书单和打包优惠,促进在线购买。想法很美好,但结果很残酷。由于没充分考虑电商的仓储、配送成本,外加图书利润太薄==原因,读书网还没上线就夭折了。就这样,网站前期开发成为了沉默成本。唯一懂得的是,原来当当卖的每一本书都是亏的!
之后,我们开始转型,直接把读书网改成了读书会。在送走了两个贝塔斯曼的朋友后,我们开始做高端读书俱乐部。简单地说,就是以图书为媒介,做一个高端商务人士的圈子。读书会很重线下,也做得很累。记得第一个个人会员和第一个企业会员,都是我亲自人肉快递去送书的。在上海总会,杭州分会有所起色之后,迫于大股东要求盈利的压力,我们又急急忙忙地四处开分会。迫不及待地想把成功复制到祖国的每个角落。老祖宗的话“欲速则不达”再次得到了验证,分会复制不了成功,却创造了不少失败案例,分会的成本也差点拖垮了我们的现金流。
关了大部分分会后,我们才开始用心地做产品和服务,开发了不少有亮点的产品,也因此拓展了不少诸如银行、券商、地产等大公司客户。10年底,由于身体原因,我离开了蓝狮子时,已有5000多个人高端会员,100多家企业客户,年收入也破了千万。
虽然我的创业经历谈不上成功,但回想起这些,我还想对刚创业的朋友说点什么:
1、创业在心理、生理上还是要做些准备的。创业的前几年很辛苦,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机会成本很高,所以没想好还是别创业了。另外,身体一定要好,否则也是熬不下去的。
2、很多事物可以变通,也需要变通。我们开始做电商,然后转型做线下的俱乐部,每次看到第一版的商业计划书我们就会发笑,现在做的和原来想做的压根没有任何关系。
3、别太相信投资机构或大股东。我们原先的大股东***出版社在只投了200万,在预计项目盈利无望后,第二年就退出了,幸好我们还有人接盘,否则就死得很惨。
4、天使用户还是靠“熬”出来的。如果你做得不是颠覆性产品,如果你没有海一样深的行业背景。你的天使用户一定是慢慢熬出来的。不必担心刚上线的产品和体验有多烂,在熬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改进。
5、有个导师很重要。但这个导师最好只是“先你一步或两步”的师兄,因为,师兄的建议更可行,更靠谱。而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佬,一般和杜甫一样忙,很少会有时间真正帮你做些什么。
云破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