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改变世界的苹果发布了5s和5c,这次改变的只剩技术参数和外壳。
文│陆文宇
浪潮就是这么回事,当你还在为那些技术参数所纠缠的时候,下一波的大浪盖过来,这些参数真的只剩下技术上的意义。MD还在和CD争论谁音质好的时候,MP3一来,现在消费者只关心存储容量与续航时间。特丽珑还在和钻石珑争论要色彩还是要汇聚的时候,LCD一来,现在消费者只关心屏幕大小与分辨率……例子数不胜数,历史一直在重复。
我们说回手机。苹果依旧在坚持2.31英寸的宽度,4寸屏,并宣称这是(美国)人手单手操作的极限。而三星和索尼,大概受锅比盆大的启发,决心把屏幕做得比(美国人)脸还大。消费者倒也买账,这个和脸没什么关系,谁让视力越来越差成为趋势。再者苹果率先把手机发展成了游戏机,游戏机在这个大小真心不好玩,这次算是玩大了自己挖坑把自己埋了。
趋同竞争下,消费者也不管iOS到底有多封闭,安卓到底有多烂(虽说它现在已经没那么烂了),开始回头纠结起技术参数:你有两核我有四核,你有retina屏我直接1080p,4寸屏过时了8寸屏我都早发布过了。技术参数越是热闹,灭亡的步伐就越靠近,烟花易逝。
抛开这些技术参数,回头看看当年由乔布斯提出的在一台手机(设备)上完成所有工作的思想到今天已经不堪重负。如果说伪多任务的iOS靠着不断升级CPU以及不断牺牲的续航性能还在死撑的话,原生多任务的安卓早已在稳定性和续航上退到了消费者的底线。无论多么新的机型,消费者都不得不面对买回来爽快的一段时间后,随着不断的安装应用与系统升级,越来越频繁的假死或者真死,重启,程序出错等问题而不得不重置。很熟悉对不对,还好这比重装个Windows快不少。于是生活中,拿出kindle来看书,拿个pad看电影或者玩游戏,最后手机大概就玩玩微信什么的渐渐成为常态,一个设备一个任务。当然最重要的其实还是移动电源……
我们来看看前景,各类廉价传感器穿戴在身上或者在你的私人物件(衣服,包,自行车甚至一只笔)上,通过通信协议组成阵列,通过一个或者多个终端(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或者别的什么通信模块)记录或上传到云端,显示会更多样化,大小屏幕的组合,平视显示器(Google Glass)或者直接的实物投射,你更在意已经不是屏幕大小,而是你有多少块屏幕和它们之间如何的互动。
可以预见,在这波浪潮下,小而专的硬件设备重新成为主流,又因为是佩戴式的设备,所有人都用iphone的场景也不再,3D打印技术让个性化和定制化变得方便,拥有钢铁侠核心外表的心率带,完全融入你的鞋子的动作传感器等等,科技不再以换壳为本,科技以定制壳为本。摆脱了屏幕的束缚加上廉价的制造技术,工业设计在个人电子产品上又会重新发挥。UI设计貌似已不再重要,但如何让设备间互动会成为设计师研究的课题。
我每天跑步的世纪公园,心率带已经成为大部分35岁以下锻炼者的标准装备,放在几年前,断然会被认为是变态。或者不远的将来,人已不会抗拒植入式的电子设备。《星际迷航》中,人被无处不在的电子设备所包围,但与电子机械完全融合的博格人却是剧中人类联盟最大的敌人。而到了《攻壳机动队》的年代,人工义肢与电子脑早已普及,人类转去寻找为数不多的有机质上剩余的灵魂。我不知道哪样的将来会比较好,只知道未来早已扑面而来。
做好准备。
作者为资深交互及视觉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