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头的故事是这样的。你做了一个疯狂的梦,然后成为了一个有远见的创业家。你找来朋友合伙。忽然有了突破或者受到了关注,于是每个人都想为你工作。你小而灵活。你相信员工们迅速做出的决定,而整个公司可以投个硬币就决定新方向。
但如果要打败竞争对手实现你的梦想,你就得变大。公司变得官僚,做决定时间被拉长。你有太多压力去改变方向。分配资源变得困难。你不再是初创公司,你是巨头。尽管薪水和外快都不错,但没人想给巨头工作。他们想要的是冒险。你已经冒过的险。
然后有些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小毛孩开了家公司,如果晚五年你也想开的那种公司。你现在也可以开,但太慢了而且小毛孩已经领先了。或者你可以跟他们或者其他人合作,但那太麻烦而且也不靠谱。结果你只剩下一个选择:要么他们吃了你的午餐或者你买午餐给他们吃。要么他们搞破坏,要么你把他们给买下来。
于是你买了他们。你要么让他们的产品继续运行并且活力因为你知道他们已经不再对你构成威胁,就像Facebook跟Instagram一样。或者你收了他们的团队和技术来让你的核心产品继续进步,就好像Box收购了Adobe Acrobat杀手Crocodoc那样。
<="" p="">
移动设计
在网上,你把所有东西都扔上去,有些只有一点点用的东西也能一直留在那里。因为屏幕尺寸够大,更新起来也很快,所以你可以做得更多。但移动是极简主义的。人们的期望值是一个app就做一件事情。它必须小。一旦东西太多就变得特别显眼。
你不仅需要移动设计师,或者优先移动的设计师。你更需要的是最佳的移动设计师。网络出现的速度很慢,已经有好几代初创公司是基于网络的了。几年前的明星产品现在仍然在发挥着余热。但移动的发展就快多了。并不是说技术发展的速度有多快,而是使用率的增长飞快。即便只是一年前,移动还只是一个备选项而已。而现在诸如Facebook这样的巨头的移动用户已经超过了网络用户。你要么为移动做些事情,要么就等着死吧。如果你做不来,也招不到人,那你大概只能买了。Yahoo收购GoPollGo并不是要专注于投票这个东西,而是因为后者是用心在做移动的。
更诱人的初创公司
要怪就怪经济崩盘、种子基金爆发、Y Combinator、Instagram和我们这种科技博客。以及这个每个人都想自己做老板而不是做忠实士兵的世代。或者你也可以说是移动或者云的错,因为它们让开公司变得太容易。不管原因到底是什么,优秀的科技人才已经开始分裂了。人们更愿意去抓一个改变世界同时又赚得大钱的机会。你想要招的人,他们不申请也不来面试,他们自己开公司。
对风投而言,谁都想通过投资热门的初创公司成为城中名人。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你有个好的idea,后者你的idea还ok但你的历史记录/人际关系/学历很好的话,你就能筹到钱然后发达。为什么不呢?最好的结局是:你改变了世界,成为了硅谷的新贵,然后卖掉公司或者上市来赚大钱。最差的结局是:你失败了而且赔了好多(基本上是别人的)钱。你最后获得的是基本的学习经验,会塑造你的人格。或许你变成了一个更好的人,或许你不再想在职业生涯中冒险。
多亏老巨头们为了活得年轻而做出的努力,现在你还有一个折衷的结局:在公司还很小的时候卖了它,在大公司里干一份轻松的活儿,做些值得去努力的事情,在你“下一次冒险”来临之前花时间积累经验。
美梦的温床
你可以说所有这些并购或者人才收购抑制了创新。原本有机会做大做强的潜力股被扼杀了。但其实没什么人是真的把“创新”放在首位的。
还好有并购所带来的保障,于是Yahoo基本上没法真的死掉——许多人在很多年前就觉得它已经死了。Mark Zuckerberg用了一眨眼的功夫就灭了Myspace。但如果他继续收购人材和像Instagram这样的希望之星,而不是让他们自生自灭成为真正的威胁,那么Facebook要被取代怕是很久远以后的事情了。
巨头们想要继续做梦。创业者们想要追寻梦想。并购至少可以让这两者都降低从噩梦中醒来的几率。
作者:Josh Constine
原文:TechCrunch / May 9, 2013
翻译:ha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