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金融旨在解决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外部性问题——气候变暖问题,通过控制碳排放总量在降低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达到平衡。
文│本刊记者 陈 芬
8月份,湖北碳交易年底启动的消息传出。据悉,目前湖北的碳交易体系的研究设计层面已经差不多完成。有153家企业被纳入试点碳排放交易,年耗煤量均超过6万吨,主要涉及钢铁、化工、水泥、汽车制造、电力、有色金属等高能耗行业。目前,上述153家企业的碳盘查工作已经告一段落。
这一消息,将大家的视线再次引到碳金融上。碳金融旨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既包括与碳排放权有关的各类权益交易,又包括金融衍生交易、直接投融资活动,以及为减排企业或机构提供的金融中介服务。就目前而言,我国碳市场的碳交易只允许在现货市场进行,金融衍生品交易并未纳入交易范畴。
碳金融起源
近些年来,世界各国一直为改变全球气候变暖而积极努力,2009年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则进一步明确了世界经济“低碳转型”的大趋势。碳金融的来源是碳排放权。碳排放权具有需求性、稀缺性及流动性特征,其实质是环境产权在不同所有者之间的转移。
在大气污染治理紧迫的背景下,历经多轮争议的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诞生便显得“恰逢其时”。国家发改委2011年10月29日下发通知,批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和深圳7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要求在2013年启动碳交易试点,2015年基本形成碳交易市场雏形。据悉,今明两年国内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或试点市均将陆续上线,这也意味着中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版图”将日渐清晰。
据了解,这7个试点地区代表着中国不同区域的经济水平和形态。整体而言,北京、上海、深圳的减排将集中在大型公共建筑,其示范意义在于建筑和城市减排;广东、湖北、重庆和天津的减排集中在高耗能产业,向全国复制推广的借鉴意义更大。
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产品的制造者是政府,政府与企业之间的配置关系就构成了一级市场。政府发放配额有无偿和有偿之分,除了免费的配额之外,有偿的部分就会存在价格。政府是卖方,企业是买方,而交易所是让买卖双方能够产生一个合理的市场价格的场所。
企业买回来的碳排放权配额,有可能在用的过程中产生富余的碳排放权配额。这包括淘汰原来的落后产业、或者是使用新的技术、新的能源使得碳排放降低等原因。这时允许企业出售碳排放权配额,就形成了二级市场。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董事长李正希曾表示,一级市场、二级市场都应该成为碳交易所交易的内容。
目前,欧洲、美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日益成熟。以欧盟为例,借助于排放交易体系的实施,欧盟已培育出多层次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体系,并带动了碳金融产业的发展。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私募基金以及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甚至私人投资者竞相加入,碳排放管理已成为欧洲金融服务行业中成长最为迅速的业务之一。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碳交易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及条件成熟,中国版碳交易市场也同样需要期货市场的参与,让期货产业介入到碳价格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真正市场化的交易模式。针对碳期货业务,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总裁陈海鸥曾表态称,未来将与国内外金融机构加强碳排放权交易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的合作,开发低碳金融产品,以吸引更多机构参与到碳市场中来。
6月18日,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正式启动碳排放权交易,成为国内首个运行的强制碳市场。据悉,交易所采取的是市场定价的原则,最终价格由市场供给、投资人对市场的预期、能源价格、企业减排成本等因素制约。
据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启动当日交易信息显示,首个交易日已经完成8笔交易,其中3笔来自企业,5笔来自个人,碳交易价格拟定为每吨30元,略高于欧洲碳价。目前欧洲碳排放市场上的碳价约2.6-2.8欧元,美国加州约为10美元,而澳洲价格最高,为20澳元。
发展状况
在2012年9月,湖北与广东分别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后,两省曾有意探索碳排放交易权的省级联动,不过至今尚无实质性的进展。但依照欧盟经验,碳交易体系的搭建是一个“金字塔”结构,从基础排放数据统计,到技术和规则配套,再到交易管理办法和管理平台设计。相比而言,中国的碳市场建设目前呈现为“倒金字塔”结构,先有国家目标、规划和管理办法,之后研究配套措施,底部还缺乏基础数据作为金字塔塔底的支撑。未来从区域交易平台体系扩展到全国之后,系统性难题或将存在。
目前,企业和投资者的意识均处于培养阶段。据本刊了解,目前只有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一家已经开展碳排放权的现货交易。而其他的多数交易所尚处于准备中,还未正式开放市场上的碳交易。
在华南地区,有两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除了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之外,还有一家是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据本刊了解,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是广州省指定的碳交易平台,主要从事碳排放权配额的现货交易。目前主要是基于自愿减排的企业在进行试点,还没有进入总量控制下的碳排放配额交易阶段。
除了企业之外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也被允许进入“炒碳”行列,这是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的一大亮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深圳碳市场的发展。目前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开放的投资者会员分两类:一类为个人投资,需要一次性缴纳会费2000元,每年交年费1000元,也就是说首次投资的门槛为3000元,在排交所开户的个人不限深圳户籍;另一类为机构会员,一次性缴纳会费50000元,年费30000元。
为了把控交易市场的风险,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对参与深圳碳市场的投资者进行筛选,包括验证件、查风险承受能力与财力、考察对碳市场的了解程度等方面。有意者需现场填写问卷,专业人士评估70分及以上者才算合格。另外,要求投资者的投资资金拥有10万元或者10万元以上才能通过。
对于碳市场的新兴理念,也有不少企业仍存疑惑,首当其冲的是经济账本的权衡。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就曾针对是否参与碳交易市场,对120多家企业展开过问卷调查,发现有80%的企业选择的是等待观望,由于碳交易是否有实际的经济收益,国家方面的立法及约束存在不确定性,如果没有一个整体的碳交易市场氛围,企业并不会主动融入和参与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