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诗词文书画全能型奇才。
他集儒释道于一身,一生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不是被贬官就是在被贬的路上。他自言:“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见天下无一不好人。”如此豁达的人生观,到底是天生,还是后天磨砺的呢?
1
苏轼,1036年,农历十二月十九,生于四川眉山。他的出生,是父母供了近七年送子张仙求来的。
苏轼出生前,苏母先后生了一儿两女,只活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叫苏八娘,出嫁就死在了夫家。直到苏轼出生,才算真正站住脚。又三年,苏辙出生。
相传五祖戒禅师破了色戒,转世到了苏家。苏母生苏轼前,梦见一个俊秀的和尚前来投宿。苏轼八岁时也做过相同的梦。这是佛家的说法。道家则说,苏轼是天上掌管文运的奎星下凡。甭管哪一个,反正苏轼大有来头。
苏轼自幼天资聪慧,十岁即能做文章。
他的经史多是母亲教的。苏母出生巨富之家,知书达礼,极重视儿子的教育。苏轼少时读《范滂传》,被范滂坚持真理的精神打动。问母亲:“儿惹要做范滂,你许我吗?”母亲凛然道:“你能做范滂,难道我就不能做范母吗?”
范滂短命,三十三岁被诬陷而死。可见苏母是个深明大义之人,她对苏轼一生影响极深。
1056年,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同时考中进士。“唐宋八大家”,他家占了三个。
苏轼才华惊艳了文学泰斗欧阳修,他曾对儿子说:“你们记得,更三十年,无人道着我也。”此话果真应验,后来苏轼取代欧阳修成为北宋文学界顶流。
同年,苏母过世。苏轼和弟弟守丧后,参加了制策考试。这个考试很难,苏轼兄弟寄宿京城的僧院,备考一年,每顿只有白饭、白萝卜、一碟盐,这就是苏轼后来和朋友提到的“三白饭”。
这次考试苏轼、苏辙考了三等和四等,一等和二等是虚设。宋初以来,除苏轼只有一人考过三等。试毕,宋仁宗高兴的和曹皇后说:“吾今日又为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
苏轼被任命凤翔府签判,二十六岁的他,初入官场,锋芒毕露。他自言:“生性急躁,心里有话,如蝇在食,吐之方快。”
在凤翔三年,他与太守发生了很多龃龉。被太守打小报告,还被朝廷罚了八斤铜。这个太守就是苏轼好友陈慥的父亲。苏轼诗中:“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说的就是陈慥怕老婆的故事。
苏轼年轻气盛,陈太守想煞煞他的锐气。夫人王弗也常提点他,要他防着章惇。两人同科进士,章惇在临县做太守。
一日两人同游,章惇要苏轼一起到悬崖对岸题字。苏轼谢说不敢。章惇就一个人下悬崖去提字,回来后神色不动。苏轼见他如此敢玩命,就笑说:“子厚他日必能杀人。”
一语成谶,后来章惇成了苏轼最大的政敌,极为狠毒。
2
北宋九个皇帝,苏轼一生就历经了五个。为什么北宋皇帝短命呢?基因问题,还有他们太迷信丹药。
苏轼还在凤翔,他的第一任大BOSS,宋仁宗崩逝。仁宗三个儿子全部早夭,最后赶鸭子上架把皇位传给了养子宋英宗。
英宗被立太子时,就神神叨叨的不想干。在仁宗灵前继位时,更大喊:“我不敢当皇帝啊!”他是被朝臣硬按着套上御服的。之前,无论太子和皇位,可没这么贬值过。
这不是有病吗?
是的,英宗继位三天就疯了。他有家族史,仁宗就有,只是不重。仁宗的女儿福康公主精神也有问题。
英宗在位三年多,曹太后垂帘听政。北宋皇后都很贤良,没有像武则天闹着称帝的。
为了治病,英宗服用了大量丹砂。所以准确说,英宗死于慢性汞中毒。这背后,宰相韩琦功不可没。英宗服药一阶段,由于药物毒性太大,身体本能的抗拒吃药。韩琦就端着药碗喂他吃。
英宗是个悲剧人物,他酷爱读书,很欣赏苏轼。1065年,苏轼回京他就想让苏轼入翰林,韩琦以年少资浅,挡了回去。
同年五月,堪称苏轼得力助手的妻子王弗病逝,后来苏轼续娶了王弗的堂妹王闺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首千古第一悼亡词,就是苏轼写给发妻王弗的。
不到一年,苏父也过世了。时隔半年,苏轼第二任大BOSS,三十五岁的英宗也崩了。
宋神宗接手的北宋,GDP虽处世界领先地位,却已是爬满虱子的华袍。北宋开国二十年,边事不宁,大小八十多战,只胜了一战,百姓急需休养生息。可冗官冗兵冗费,又急需改革。
急于富国强兵的神宗,把王安石请进了政治中心。
经济学家里,王安石最会写诗。他思想前卫,性格偏狭,一言不合就暴跳如雷。
早在王安石初入京时,欧阳修劝苏洵与王安石结交,老苏说:“我知道这个人,凡是不近人情者,很少有不为患天下的。”或许命中注定,苏轼为父守丧后回京就撞上了王安石变法。
如果说苏轼是奎星下凡历劫,那么他的劫难开始了。直到死,他也没能摆脱党争的磋磨。
王石变法初衷是好的,例如青苗法:取代民间高利贷,由朝廷为农户提供耕地贷款,可实施后就成了强贷。不种地也必须贷,还十户联保,七个穷户绑定三个富户,成了搜刮百姓、聚敛国库的苛政。
凡不利于百姓的,苏轼都坚决反对。.
苏轼认为,治国必先富民,王安石的新法重点只在富国。神宗极欣赏苏轼的文章,可老板要改革,他举双手反对,于是被投闲置散了。
吕诲、韩琦、欧阳修、司马光等一众元老也都反对,全部无效。为了支持王安石变法,神宗不惜清洗吕诲领导的御史台。
有皇帝撑腰,王安石一意孤行,谄媚奸佞之人大行其道。
苏轼最不能忍,又向神宗直言:现在情况已经到了“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地步了。
说谁瞎呢?
神宗直接拿给王安石看了......
苏轼开始横遭诬告,一众元老被贬官外放。司马光去了洛阳,编撰《资治通鉴》。苏轼无奈也请求外调,神宗批示出知州,王安石不许,神宗又为苏轼争取,才得杭州通判,相当于杭州副市长。
3
1071年,初到杭州的苏轼只有三十六岁,他与杭州有不解之缘:“前生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
苏轼作为新法的强烈反对者,在衙门每天见到还不上贷款的百姓被拷打入狱,以至除夕提点囚犯点都点不完。
“除日当早归,官事乃见留。执笔对之泣,哀此系中囚......”
他监工运盐河道,亲见被征役的百姓放下繁忙的田事,在泥淖里为朝廷开凿河道,垄断盐市。苏轼内心极度痛苦,他是外官,不能进言,就寄情于诗文。这些诗文,后来为他招来了一生最大的劫难,乌台诗案。
北宋天灾频仍,苏轼在杭州三年,有七个月在外赈饥,临走又遇上了蝗灾。1074年,苏轼即将离任杭州,那个理解他“一肚子不合时宜”的朝云,十二岁,进入苏家。
此时,王安石变法已经五年,搞得社会动荡,天怒人怨。流民拥堵京城,身无全衣,啃食草木,卖儿卖女。消息传到宫中,光献太皇太后,也就是宋仁宗的曹皇后再也忍不了了,疾呼:”安石乱天下!”
这时有个叫郑侠的人,回朝述职和王安石说了新法的弊端,被贬为皇城门监。郑侠谎称军情紧急,调用了皇城马匹,将一幅《流民图》和奏疏,送到了直呈皇帝文件的银台通进司。
神宗看到《流民图》,一夜未眠。不再和王安石商量,直接下令救济灾民,暂停新法。
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吕惠卿怕王安石东山再起,无所不用其极的陷害他。王安石终于尝到被党羽反噬的滋味。
神宗朝的人事变动如过山车,只一年,王安石又复相。
王安石的独子王雱恨极了吕惠卿,控告他勒索商人钱财,吕惠卿狗急跳墙,把王安石写给他的私信呈给了皇帝。神宗对“狗咬狗一嘴毛”烦透了,第一次对王安石发了脾气。
王安石大骂儿子鲁莽,王雱一气,生恶疮死了。王安石深受打击,归隐金陵。
平行空间的苏轼,到任密州查问蝗灾,地方官吏以欺骗为能,说蝗虫是来除草的,不足为害。
苏轼鼻子都气歪了,他在杭州亲见蝗虫来时遮天蔽日,所到之处皆成赤地。他上书朝廷报告蝗灾严重,并请求元老声援救助百姓。密州城外有很多弃婴,苏轼不忍,就筹措资金为养不起婴儿的父母每月发六斗米。
1075年,苏轼与友人会猎,微醺中作了豪放词的开山之作《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李白斗酒诗百篇,苏轼把酒问青天。
1076年,苏轼在密州最后一年的中秋,思念远在济南的弟弟苏辙,大醉后作了流传千古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但愿人常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之后调任徐州,黄河决口,徐州大水。他带领军民筑长堤,日夜守城,治水成功,受到朝廷奖谕。
苏轼八字水势很旺,一生功绩多与水有关。
4
1079年,苏轼四十四岁,刚调到湖州就被抓回了京城。
此时朝中已换了好几波宰相。欧阳修过世多年,司马光闭门写《资治通鉴》,倒霉的苏轼就成了新党猎杀的对象。
乌台诗案始作俑者是中国正史记载的第二个科学家——沈括。沈括是个十足小人。
1073年,神宗派沈括考察两浙,叮嘱道:“苏轼通判杭州,卿其善遇之。”神宗要沈括对苏轼好点,他心生妒忌。
到了杭州,沈括和苏轼热络完,要了一些他的新作,回京各种标注,告他讪谤朝政。神宗置之不理。
六年后,曾因隐瞒母丧被司马光骂衣冠禽兽的李定,摇身成了台谏官。他故技重施,挑出苏轼任湖州谢表里的四句话,诬陷弹劾。
此时神宗亲自抓变法,想控制舆论,就令苏轼协助调查。办案的皇甫连恐带吓,如赶鸡犬,将苏轼押至京城。苏轼害怕牵连朋友,途中几次想跳江,都被拦下。夫人王闺之吓得把苏轼的书稿烧了大半。
北宋印刷术应用广泛,乌台诗案是中国第一个以出版物为罪证的文字狱。
神宗不想杀苏轼,李定等人却要置他于死地。苏轼被关在百尺深的囚牢,进去就按死刑犯的五代审问,预定罪名:“传播反国家言论”。可想而知他当时的精神压力。
苏轼每日被肆意蹂躏,他将常服的药物藏在土里,以备一死了之。幸好有位好心狱卒,知他有睡前洗脚的习惯,就夜里偷偷烧壶开水给他。逆境时的一份温暖,最具力量。
苏轼后来托狱卒给弟弟捎诀别诗,苏辙看到后伏案痛哭。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或许苏轼料到台谏会把他写的每个字都拿给皇帝看,诗的开头就把皇帝捧上了天,随后悲哀凄婉的交代身后事,愿与子由永世结为兄弟。让人读之无不动容,神宗也深受感动。
此时,苏轼的大救星宋仁宗的曹皇后正在病中。神宗为太后病情大赦天下。太后说:“无须赦天下,只放了苏轼就够了。”
苏轼还没出狱,曹太后就归天了。
新党继续进言,神宗心疑:“为什么这么多人告苏轼?”苏轼后来和朋友谈起此事,归咎自己是摩羯座,“平生多得谤誉”。
神宗觉得人若有惭,定不能安眠。于是夜里派人观察苏轼睡觉,见他鼾声如雷,睡得那叫一个沉啊......
神宗得报后说:“朕知苏轼胸中无事者。”
乌台诗案,历时一百三十多天,牵连人数众多。连神宗的妹夫都因给苏轼报信停职。苏轼被责授黄州团练副使,苏辙贬去筠州收盐酒税。
大难不死,苏轼写道:“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写完痛骂自己:“不长记性!”
5
苏轼一生留下二千七百多首诗,三百多首词,四千八百多篇文章。他晚年自述:“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皆在贬谪期,也是他作品的丰收期。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首语意高妙的《卜算子》就是苏轼初到黄州,寄住在定惠院时所作。他宁愿受苦,也不向现实低头。
苏轼后来和家人借住在江边的临皋停,房子虽小,风景绝佳。他常策杖江边,看云山苍苍,江水渺渺,他给友人信中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此时,苏轼人闲心静,自我疗愈,已从痛苦中超越。
1081年,苏轼在黄州的第二年,得了城东一块荒地,自称“东坡居士”。又建了几间房,落成于冬日,他在墙上画了一幅雪景,取名“雪堂 ”。
他还发明了美味的东坡肉,自酿不怎么好喝的蜂蜜酒。连看田遇雨都要作诗:“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把流放生活过成了诗,黄州也因他三咏赤壁而出名。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千古英雄又如何?不外乎天地过客。之后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进一步道出人在宇宙间的渺小,以及融于天地间的超然。
造物无私,东坡夜游赤壁分文不费,我们去就要收费了。
苏轼是典型的招黑体质,他的很多作品一流传,谣言就纷至沓来。“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太守看了,以为苏轼坐船跑路了。
还有一次,苏轼生病数月闭门不出,关于他死亡的消息传到了京城,皇上听到饭都吃不下了,叹道:“难得再有此等人才。”好友听到更是哭着要去奔丧......
1083年,朝云为苏轼生了一个儿子。
四十八岁的苏轼对患难得来的儿子,十分钟爱。“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可怜这个孩子不满十个月,就在苏轼起复回程的船上夭折。苏轼老泪如泄水,朝云更是哭得死去活来,涨乳流到了床上。
殇子不久,归隐江陵的王安石骑驴到江边看苏轼,两人相逢一笑泯恩仇。这时的王安石因梦到儿子在阴间受苦,把皇帝赐他的宅邸捐给了佛寺,常骑驴四处闲逛、喃喃自语。苏轼走后,王安石长叹:“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6
苏轼在黄州的四年多,朝局每况愈下。北宋与西夏在灵州、永乐两次战役大败,死了近六十万人。神宗积郁成疾,朝政尽在政客手上。
神宗对苏轼,常有“人才实难,不忍终弃”的想法,却遭蔡确、章惇阻挠。可见北宋皇权衰弱。1084年,神宗跳过宰辅下“皇帝手札”移苏轼到汝州。”要知道,皇帝手札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用。
神宗想把苏轼移近点,稳步起复。
不想,1085年春,三十七岁的神宗就崩了。他只比父亲英宗多活了二年。英宗在位三年多,清醒时总想把亲爹追封成太上皇,延误了北宋强国的时间;神宗急于作为,错在用人和失策。
苏轼第四任大BOSS哲宗,十岁继位。祖母高太后垂帘听政。
高太后是个稳健的老太太,眼见儿子因变法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坚称祖宗的规矩不能变。她仅用七个月,就把苏轼从汝州移到常州,又知登州。苏轼到登州五天,又升为礼部员外郎,相当于国家文化部长,兼皇帝侍从官。
苏轼想在常州隐退,朝廷不许。于是又一次搅入了政治漩涡。
这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著成,已还朝拜相。
司马光上任大刀阔斧调整人事,凡王安石和吕惠卿所建新法一律铲除。苏轼认为免役法较之前的差役法更利于民,可不动。与司马光产生分歧,被司马门人排挤。
苏轼内心一派率真,他不搞政治,不曲意逢迎,还特爱说实话,他不是合格的官僚。
1086年,王安石、司马光相继离世。
王安石病逝时,司马光也在病中。他不愿新旧两党兼容并用,可还是识大体的上书朝廷厚礼王安石。苏轼也撰文引领风向,避免了“骑墙派”对王安石口墨鞭尸。这种胸襟新党人始终没有。
苏轼还朝不到一年,又从起居舍人升至中书舍人,随后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相当于中央办公厅主任,距相位只一步之遥。只要他想,有太后扶持,很容易。可他不贪恋权位,反倒为扶摇直上的升迁惴惴不安。
搞政治的害怕不搞政治的当宰相,那他们还怎么搞政治?
苏轼又开始横遭诬告,幸有太后信任。隔年苏轼兄弟又当上了哲宗的老师。这期间,弹劾苏轼的奏章就没停过。苏轼起初还上书辩解,后来谤书满箧,只求外放。
1088年某日,苏轼被锁禁中撰写机密公件,高太后忽然问他:“知道为什么你可以从前年的汝州团练副使,升到翰林学士吗?”
苏轼以为是太后和哲宗的恩眷,几答不对后,高太后说:“是神宗皇帝的遗意。神宗用膳常看文字,每看到学士的,就停箸不食,还常说学士是奇才。不幸,未及起用学士,就上仙了。”
苏轼听后失声痛哭,再不提外调的事,只披肝沥胆的极尽忠言,又开罪了不少人。其中就有李清照未来的公公赵挺之。
台谏攻不倒苏轼,就从苏轼推荐的人下手,黄庭坚、秦观、王巩等皆遭弹劾,苏门四君子、六学士后来也因与苏轼交好而仕途不顺。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他后来把女儿嫁给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或有政治考量。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苏轼不忍学生受牵连,上奏太后将所遭冤谤前因后果痛述一遍,然后称病请郡,等待发落。
太后想留苏轼在朝牵制新旧势力,拉锯近一个月,才批苏轼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领军浙西。以封疆大使赐金腰带、银马鞍,看得一众官员眼热心嫉。
7
1089年,苏轼五十四岁,重回杭州。他疏运河、治六井、开西湖、修长堤,这条长堤人颂:“苏公堤”。他还开办了中国最早的公立医院“安乐坊”,救人无数。
这期间,杭州先后遭受旱灾水患,苏轼多次上奏朝廷拨款救灾,稳定谷价。有个年轻人,因连月下雨扇子卖不掉、还不上债,被告到官府。苏轼问明情况,就帮他在扇子上作画,顷刻间扇子销售一空。
还有个穷书生进京赶考,带了两百匹绸子做盘费,害怕一路税史抽层,就假冒苏轼在行李上写收货人苏辙。被捕后,苏轼真的给他写了一张。后来这个穷书生考中,特意写信感谢苏轼。纵观苏轼一生,在地方很有作为,他惩大恶、积善行,极受民众爱戴。
苏轼在杭州仅一年半,就被太后召回去任史部尚书。这可是实权部门,专管文武百官的选拔奖惩。
苏轼不愿兄弟二人都居要职,避嫌仍就翰林兼给皇帝讲学。不得不说,高太后很精明,知道苏轼兄弟不玩弄权术,苏轼离京马上就把苏辙升到了高位,平衡朝中势力。
讽刺的是,苏轼到京就成了台谏的靶子。只顾争权的人,不顾百姓死活,弹劾苏轼谎报灾情。
苏轼已经五十六岁了,越来越感到蚍蜉撼树的无力。他想像白居易一样,晚年全身而退。奈何,他只是一枚棋子,越想退,太后越抓着不放。或许太后不信她护不住苏轼。可终没护住。
苏轼回朝三个月又遭迫害,太后气得大发雷霆。只得同意苏轼再下基层。他在颍州干了八个月,又在扬州干了七个月,然后又被召了回来。这次任兵部尚书,相当于国防部长,负责哲亲第一次外出郊祀。
大礼结束,苏轼再次求去,反被升为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罕见的以两学士任礼部尚书。高丽使者来京,朝中获知苏轼的文集在外邦圈粉无数。
苏轼名气越大,政敌越要搞他。这次御史给苏轼扣了顶“结党营私”的帽子,什么洛党衰、川党盛,胡搅蛮缠的不依不饶。
1093年八月,苏轼的夫人王闰之病世,她陪伴了苏轼二十五年,所生的两个儿子也已成家。
此时朝局即将生变,奸臣散布太后曾想废孙子、立儿子的谣言,谎称策立之功拉拢皇帝。事实是:当年有大臣嫌哲宗年幼,建议神宗的弟弟继位,是太后坚持,偷偷为十岁的孙儿准备黄袍,灵前继位。为避嫌,还把儿女撵出了京城。
可以想像太后听到这样的传言多么伤心和气愤,她一病不起。北宋的朝局烂透了,非一己之力所能改变。重病的太后见孙儿被一帮擅权的人哄骗,无力回天。让旧臣尽快隐退。
不出所料,太后崩了第二天,她暴躁好色的孙子就把神宗用过的政客召了回来。很快,苏轼罢礼部尚书,出定州守边。没多久,曾在太后面前暴粗口的章惇拜相,吕惠卿这个巨奸也回来了。王安石的新法又重新实行。
天可度,地可量,人心不可防。苏轼到定州几个月,旧友章惇就联合吕惠卿、赵挺之,把他一贬再贬,最后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
不到一年,哲宗把教了自己八年的老师,从中央官员撸到了副县级,还不许签署公文。多可笑!宁远军在广西,惠州在广东,你就是让他签署公文,他也不会飞啊!
8
1094年九月,苏轼五十九岁,准备带小儿子过大庾岭。朝云执意追随他去蛮瘴之地。
宦海浮沉,奔走四方,苏轼早已超然。他在《临江仙》中写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现在的他,只想“仙人拊我顶,结发授长生。”
北宋有不杀大臣的规矩,章惇就借刀杀人。把与苏家有仇的程之才派做广南提刑,巡察惠州。
前文说苏母生有一女,出嫁就死在了夫家。嫁的就是程之才。程之才是苏轼的表哥,两家结怨四十多年。苏轼擅长沟通。几封信过去,两家嫌隙尽消。还帮了他不少忙。
苏轼在惠州野外发现很多枯骨,无人掩埋。建议太守由公家收葬,还亲自捐钱。这件事由程之才帮忙推动,做得范围很大。
苏轼民胞物与的精神最值得敬佩。反观章惇,得势差点把司马光从坟里挖出来,连太后赐给司马光的碑文都磨平了。还鼓动哲宗把高太后请出太庙。
章惇在《宋史.奸臣传》里排名比秦桧还靠前。他是他爹与丈母娘的私生子,因八字好,才被养大。
旧党里,章惇最恨刘安世,这个人比包拯还公正,曾反对朝廷赦免他。刘安世流放南方,章惇让使臣逼刘安世自尽。刘安世是个大好人,使臣不忍开口。章惇又勾结当地商人去杀人。夜里商人到了刘家门口,竟然口吐鲜血,急病死了。刘安世后来活到了七十七。可见老天有眼 。
古时惠州,瘴疾流行,缺医少药。苏轼到后不久就托人买药材,与寺院联合施药。
苏轼乐善好施,做了八九年大官,也没多少积蓄。这点和他曾祖父很像,他的曾祖父能赚钱、爱施舍。曾言:“多财而不施,恐他人谋我;施而使人知,人以为我好名。”所以做好事不留名,终其一生仍住着破房子。
1096年夏,生死相随的朝云染疫死了,只有三十四岁。在惠州,苏轼潜身修道,与朝云已无鱼水之欢。朝云照顾苏轼饮食起居,余下孤寂就用佛法和练字排遣。
苏轼按朝云遗言,把她葬在了惠州“西湖”边的松林里。苏轼从前在杭州、颖州都有一个西湖,如今惠州城西也有一个。朝云是杭州姑娘,勉强算落叶归根。
至此,苏轼一生最重要的三个女人都先他而去。
此时朝中章惇一手遮天,他勾结哲宗宠爱的刘婕妤,把高太后为皇帝选的孟皇后废了,还常带皇帝到烟花柳巷微服私访。
苏辙被章惇贬到了岭外雷州。说来两家还是亲戚,章惇是苏辙小儿媳的亲舅公。章惇的两个儿子还是苏轼的门生。绝吧?章惇绝对是个狠人!
苏轼白鹤峰的房子建好,儿子们都迁了过来,就当苏轼打算在惠州终老。章惇听说远在惠州的苏轼过得很逍遥,“日啖荔枝三百颗”,还和“陶诗”,又贬他为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
昌化军远在海南下面的一个黎族县城,这下不但贬去了天涯海角,连语言都不通。
苏轼六十二岁了,以为此去必死无疑,让儿子准备棺材。去的路上与弟弟在雷州短暂相聚。兄弟俩四年没见,临别前夜苏轼痔疮发作,疼得无法入睡,苏辙就为哥哥背诵陶渊明的《止酒》诗。
这一别,成了永别。
9
千年前的海南蛮荒落后,苏轼在惠州还有羊蝎子吃,现在只能食芋饮水,好在苦难把苏轼打磨成了随遇而安的人。
他和儿子租住在漏雨的官屋里,一晚上换好几个地方,仍能酣然大睡。早上起来,发现枯树叶吹得满枕头都是。
昌化军吏看不下去,帮老人修房子,被章惇派来的人给免职了。雷州太守也因对苏轼兄弟的照顾被撤职。原来兄弟俩还可以隔海相望,这下苏辙又被贬去了循州。
章惇派人来赶尽杀绝,幸好苏轼命有贵人,被撵出了官屋无性命之忧。苏轼父子像流浪汉一样睡在桄榔林里,后来就地盖了五间棚屋,取名“桄榔庵”。
流放海南的两年,苏轼采药造墨、著书立作,过着偶然陶渊明般的生活。还有道士不远万里跨海来看他。但他仍希望有朝一日能回中原。
1099年末,苏轼做了一个梦,梦到死去的韩琦在天上做官,特来告诉他马上就能回中原了。
果然,1100年正月,只有二十五岁的哲宗崩了。哲宗无子,十九岁的弟弟宋徽宗继位,向太后听政。当初要不是向太后拦着,哲宗就把亲奶奶请出太庙了。相较皇帝,太后才是苏轼的守护神。
苏轼第五任大BOSS徽宗,因向太后得以继位,凡事听太后安排。苏轼很快被移至廉州,又移舒州节度副使,后又复朝奉郎,自由居住。
苏轼回程颇有司马光当年还朝的盛世,坊间传闻他即将拜相。此时轮到章惇被贬雷州,百姓知他是个恶人,连房子都不愿租给他。北宋自王安石变法就陷进入了死循环,反复的倾轧内斗,不亡才怪!
海岛瘴疠从生,苏轼安然度过,回程船上却得了细菌性疟疾,到了常州已病入膏肓。苏轼自知命定,把三个儿子叫到床边:“吾生无恶,死必不坠地狱。慎毋哭泣,让我坦然化去。”他以老庄思想,坦然接受生死。
1101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虚岁六十六岁。弥留前神智清明,方丈让他向往西方。苏轼说:“西天或许有,空想无用。”好友问他一生学佛,此刻何感?苏轼答:“此语亦不受。”遂即迁化。
或许上天不忍苏轼再受折磨,将他召回了仙班。
向太后听政七个月就还政给了徽宗,没几个月太后就薨了。苏轼仙逝一年,徽宗这个与名妓李师师扯出绯闻的亡国之君,用蔡京为相,随后苏轼等被刻入元祐党人碑,以罪人召示天下。
1106年某夜,天降惊雷劈碎元祐党人碑。
苏轼上仙十年,徽宗设道场祈福,道士神游至玉皇大帝殿上,回来说见到了奎星苏轼。徽宗大惊,立即为苏轼平返。又过十年,金兵围攻汴京,指名要苏轼的《东坡文集》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历史好似一个轮回,当初宋太祖赵匡胤俘虏南唐后主李煜,1127年,靖康之变,他的子孙宋徽宗、宋钦宗和皇族朝臣三千余人被金人掠去,押到黑龙江死得只剩百人。北宋亡。
苏轼一生,可谓飞沙走石。以他的能力,本可避开很多祸端。但他坚守知识分子的良知,不惜与现实碰得头破血流。这是苏轼的伟大之处,始于才华,忠于人品。
2024年11月16日 家中落笔完稿
参考书目:
《苏东坡传》林语堂
《苏东坡新传》李一冰
《苏轼十讲》朱刚
《大宋病人》韩福东
《苏东坡词集》
《中国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