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一别,如果永不相见 朱云乔著
她是一个传奇女子,为灵魂执笔,一生痴绝只为情深,她未成到过你的世界,却令你念念不忘她的人生。万幸,世间有过张爱玲!
提起张爱玲,估计没有人不知道她是个写作家,至于她的写作作品也是多的数不胜数。她的每一部作品都映衬着自己的人生经历,她是个天才写手,孩童时便发现自己有惊人的写作能力。但天不遂人愿,这样一个才女的人生却拥有诸多化不开的哀愁,即便如此,那个时代还是造就了如此一般璀璨的女子。
孩童时期,便在家中没有弟弟的地位高,这让张爱玲在很早便意识到男女平等的问题,激起心中那份一定要比弟弟强的斗志,,从上海迁到天津,再由之后的天津迁回上海,这之间所发生的种种令张爱玲在亲情方面的无比的淡薄,父亲的柔弱无能,母亲的向往自由,到后来的离开,张爱玲的童年几乎是没有太大温度的,即便父亲在某种程度的喜爱也不能弥补母亲的那份未知的温暖。或许正是因为这样才让长大后的张爱玲对事对人都如此淡漠,也在那个没有温度的房子里有了一次又一次的写作灵感。
之后母亲的回国,在幼小的张爱玲心里充满了期待和高兴,却也带着一份陌生感,在女孩朦胧的认知力,古老的记忆遭到了现代文明的取代,一个是黑白幻影,一个是彩色相片。(采摘于文中)母亲与她而言是那一段灰色地带的彩色相片,以及整个孩童时代最为和美安宁的一面。父亲的再娶,母亲的再次离开使原本已有色彩的生活变回了原本的老旧样甚至更糟糕。逐渐长大成人,张爱玲的文学写作迎来了第一位伯乐---语文老师汪宏声。(以下摘自原文)她的《看云》,得到了老师的赞赏。之后的英文撰写《牧羊者素描》和《心愿》都有了寻常少年不曾有的成熟笔触,到散文《迟暮》的发表更是让人感叹:只有一个孤独的影子,她,倚在栏杆上;她的眼,才从青春之梦里醒过来的眼还带着些朦胧睡意,望着这发狂似得世界,茫然地像不解这人生的迷。她是时代的落伍者了,在青年的温馨世界中,她在无形中已被摒弃了,她再没有这种资格。这种心情。来追随那些站在时代前面的人们了!在甜梦初醒的时候,他所有的唯有空虚,怅惘;怅惘自己的黄金时代的遗失。
如此苍白的文字写的不止是世纪,也同样反射着自己,。中学毕业后,以为羽翼渐丰,可以脱离那个黯淡无光的家时却遭到了父亲的冷眼。被父亲关禁闭的那段时光造就了之后的《半生缘》,将那时候的情节写进自己的文章里,是的,等我出来的时候便不再是自己了。张爱玲说:“于千万人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天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奥,你也在这里吗?” 聪明如张爱玲一语道破了人间的千恩万缘。
去英国留学是张爱玲的愿望,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伦敦大学,却因欧战转而就读香港大学,在那里遇到了一生的挚友--炎樱,那个性格和她截然相反的活泼女孩在张爱玲的人生添上已一缕云霞。此后的文章《我的天才梦》获得“西’风“杂志的奖,她的文章像开了挂一样倾心而来。香港沦陷,破了张爱玲的英格兰之梦。《倾城之恋》: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个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城市倾覆了.
时隔三年,她重新回到了上海,那个充满着故事却让她始终保留着那份清冷孤傲,此后的张爱玲继续写作,为电影写影评,成为了《二十世纪》的撰稿人以此来维持自己的生活费,幸运总是在毫无防备时突然袭来,让人始料未及,欣喜难言。在遇到周瘦鹃之后也奠定了张爱玲“沉香屑”在上海写作地位。她的出场,让寂寞的文坛迎来了灼灼火焰。在短短几个月里便人尽皆知张爱玲的存在。
柯灵说:“我板着手指头算来算去,偌大的文坛,哪个阶段都安放不下一个张爱玲:上海沦陷,才给了她机会。”机遇也好,巧合也罢,张爱玲经由柯灵,开始陆陆续续的发表小说和散文,再次期间,周边的人劝她要稳妥的走好每一步,她却坚持出名要趁早,在写作方面,张爱玲很快登上了灿烂的高峰,红遍了上海。时光是最抓不住的东西,她用那一段段文字创造了“张爱玲年”。此后的作品一部接一部的出版,《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这些感人的爱情故事一一流露,却也反映了张爱玲自身对爱情的排斥。让人疑惑的是,这样一个冷眼面对爱情的女子究竟会遇到怎样的男子才能让其动心,付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