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已经20多岁了,虽然在父母眼里你仍是个孩子,可是无论怎样你须得长大了,像个大人一样陪着父母唠唠家长里短。你或许现在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来照顾父母,可是你肯定能够好好的陪着父母聊聊天。
今天中午打开电视切换到北京卫视,正好主持人在播报关于今年中秋放假的通知。转念一想我没在家里陪父母过中秋已经五年了,高中三年加上大一大二这两年,可不,至少五年了。
说实话我们这里农村过中秋没什么特别的,可能也就是吃上一两个月饼,并没有出现电视里一般的场景,什么高级礼品盒包装的月饼,什么海南空运的香蕉,然后晚上一家坐在阳台上赏月。
大抵是我的父母日子过的淡了,他们也不要求中秋的时候必须陪着他们。这两年在离家不太远的保定上学,我往家里打电话的次数也不太多,偶尔晚自习下课或者晚上跑完步给家里的爸爸妈妈打一个电话,电话那边的爸爸妈妈也没什么激动的语气,最常问的就是钱还够吗,临了叮嘱我不要经常熬夜,好好照顾自己。
我其实是很羡慕那些给家里打电话的同学一口气给家里父母聊上半个小时的,我常常是几句话说完,便剩下持续的沉默声,然后自己告诉爸爸妈妈:
我要吃午饭去了,你们也快吃饭吧。
我到宿舍了,太吵了,先不说了。
待会我还有课,我挂了昂。
大二的一天中午我接到姐姐的一个电话,上来便问我:你是不是好久没给家里打电话了?
我支支吾吾说:最近太忙就打的很少。
姐姐稍严的语气变得有些柔和:嗯,最近爸妈经常吵架,你多打点电话吧,家里就他两个。
挂完姐姐的电话,心里顿时变得有些酸楚。
我其实也并不是多么恋家的人。高中三年往家里打电话也不是很多。当时高中去上学学校是明令禁止手机的,可是临走前爸爸总会说一句:有什么事给家里打电话,然后接着问我手机带了吧,别掉了。
手机是一部功能机,它大多时间被我拿出来是因为它的广播功能,并不是因为手机通讯录第一个人:爸爸。
那部手机陪我度过两年的高中时光,高中最后一年我开始特别频繁的回家——我开始常常生病。那时候等着班主任拨完我爸爸的电话,我就会在老师办公室里或者教室桌子上等我爸爸来接我。来的频繁,以至于到了最后我趴在桌子上后排挨着门的同学会把我叫醒:XX,你爸来接你了,或者是办公室里的老师推醒我:假条开完了,你爸爸正好来接你了,快回吧,调理好身体。
我现在根本不敢相信我高三竟然是那么频繁的请假,班主任竟然还那么容忍我。
其实现在想想,我根本不能体会到爸爸接到班主任电话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那段时间最熟悉的画面是我在后面跟着爸爸走进医院,然后挂号看医生,临走的时候提三四百元的药。
前几天一个邻居来我家说她的孩子跟我考上了同一所大学,等着我跟她说完大学的感受,爸爸妈妈便和她闲聊起来,不知怎的扯到高三的日子,我爸爸突然就说:哎,别提了,你都不知道,我当时一接到XX班主任的电话,别提多担心了。那时候恨不得每天接他回家一次。
我坐在旁边,默默低下头。
大二下半年我开始频繁的往家里打电话。那个时间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给爸爸妈妈打电话的时候你会聊些什么?”的问题,答案说别聊太多在学校的事情,尽量聊些离爸爸妈妈近的事情,比如这几天的天气,比如最近什么菜涨的最快,比如家里谁要结婚,或者是不是快要定亲了。
其实你会发现,爸爸妈妈碰见这样的话题会说的很多,可是当你说学校里的事情的时候爸爸妈妈虽然没有不耐烦,却很少说话。
你得这样想,爸爸妈妈不知道你在学校的生活,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或者是那段学校时光离他们太远,早已经不被记得;可是你却是实实在在经历了至少十多年同父母一样的生活,你也陪过爸爸妈妈买菜,你也知道父母常常提起的你儿时的玩伴。
你生活里多彩的事情层出不穷,可是他们没能够参与,他们脑海里的却一直都是你大学生活之前的人和事。
你已经20多岁了,虽然在父母眼里你仍是个孩子,可是无论怎样你须得长大了,像个大人一样陪着父母唠唠家长里短。你或许现在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来照顾父母,可是你肯定能够好好的陪着父母聊聊天。
今年的中秋节我还是不能够陪在爸爸妈妈身边,可是我一定在电话那头像个大人一样陪他们唠一会儿,把他们当做孩子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