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握的住每一把杀人的刀,却握不住一滴真心的泪。 一一慕容雪村
一1一
读书的时候,我就称不上是严于律己的孩子。外界的严格已经是一种压榨了,我更没有什么向上的精神。但有一点很奇妙,我会通过另一种方式来为难和控制自己。
比如说,虽然每节课我都是躲在课桌下玩手机的那个颓废生,但我死活不会把手机里的2G卡升级。我希望慢吞吞转圈又转圈将人耐心消耗殆尽的网速狠狠束缚着我,让我不要太放肆,因为我很怕沉浸在无约束的条件里,即使我知道我平时有多放肆,又多渴望自由。这个习惯,就这么一直延续到我读大二。我从来都知道我不高尚不伟大不励志,做不出多么惊天动地的决定,也不敢表现出多么想努力的样子,于是玩归玩,我就用着这些笨拙的小方法让自己无法过界。
一2一
高三那年,无意间通过手机自带的一款读书应用,我知道了一名叫做慕容雪村的作者,名字听起来挺没含金量。在那之前,我都是个看电影从不在乎导演是谁,看小说也从不好奇作者是谁的人。但是奇怪的是,看了他的第一本书之后我便着了魔,在学校图书馆借阅了他的文集,在网上搜索他剩下的著作。到现在,他所有的作品,应该看了有百分之七十了。
我很容易沉浸到他所描绘的世界。那种绝望又充满吸引力的世界。他是个争议挺大的作家,有人说他故作世故,太残忍,悲观消极,更有极为严厉的批判,说他是社会负能量传递者。但我最喜欢的一个说法是,他的作品充满良知,和对爱的无上追求。
就像最好的喜剧,一定是悲剧一样。最残忍的故事,才是对善良最大的渴望。
我读书喜欢囫囵吞枣,看个大概。读慕容就更该如此了,因为有的故事过于冷酷,实在难以逐字逐句的阅读下去,大段扫过,还是会觉得很心痛。我能被那些故事吸引,是因为他笔下都是平凡人。
一3一
魏达初中毕业,中考成绩全县第一,在飘着炖鸡香味的土坯平房里,他上了人生第一堂伦理课:做个好人。
学法律,是为了一心杀贼。
后来,在夜总会招待法官,被中院的领导拿他故乡开了个羞辱性的玩笑,他愤然离席,思考了整整一分钟后,又回去道歉。那是一九九三年,他二十岁,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再后来,没经验的他为了一个执行案,给法官加车油,吃饭买单,借钱给他们美容推油,被他们指着鼻子说架子大。养殖场老板不在,白跑一趟,当事人骂他办事不力,不愿掏一分钱。事后他走了四十分钟回到月租一百三的小平房,周身寒彻却哭不出来。只有雨水冰冷缓慢地流淌。那年他二十四岁,很穷也很善良,每个好孩子都有人疼,唯独他没有。
他三十八岁那年,不算老,也不算年轻,还有很多愿望,但他就要死了。十几年来他在刀尖上打滚,聪明到以为可以游戏风尘,颠倒人间,但太多太多的罪证却只能带他步入绝望的深渊。他曾经血流满身,皮开肉绽,终于生出了一身鳞甲。他以淤泥为食,以漩涡为家,久而久之,每一个鳞片都变成了刀。
这本书之前叫做《满城衣冠》,出自辛弃疾。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后来改作《原谅我红尘颠倒》。
一4一
书里有个特别的人物,叫潘志明。放在现在哪部电视剧里,都是一等一的正面人物。他在大学是风靡全校的优秀精英,他一生都追求一汪清池,但这本书,却告诉我们他这一生活成了一滩烂泥。人人都往这池里撒尿,唯独他以为有朝一日能池如明镜。
海亮送了他一副真言:与其残民以逞,不如曳于泥涂。在魏达眼里,这是叫他破罐破摔。
生活中真的存在潘志明这样的人吗,乱世里能做天地英雄,在这世道却只能苟延残喘。
度过监狱里最后的时光,魏达是否看清了今生爱情我不知道,他不曾动过真心,死到临头才想起来学鸳鸯叫,终究毫无用处。行刑前,他一身冷汗从里醒来,原来他颠倒红尘,只是南柯一梦。
一5一
我今年二十一岁,我不敢说我能读懂慕容雪村。我羡慕魏达的绝顶聪明,但也欣赏潘志明的极端固执。
做个好人,这堂课,我也一定会继续学下去。
我们都是平凡人,所以才更喜欢看平凡人的故事。魏达的心曾柔软过,身陷红尘,生而不忧,死而不怖,却忘了应该多给自己一点束缚。
结尾说,一只幼鹤振翼而起,直入青天无垠。所以,再残酷的故事,也不是没有美好的希冀。
我经历不多,懂的太少,是非因缘都难断其实。但我也一心杀贼,愿一生守护住善良的准则。来生还长,还是要把控每一个选择。人应该带着那份柔软的心,披荆斩棘,今生一定在这方寸界定中,活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