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一生中扮演过很多角色,大多成功,偶有失败。而争议最多的是“父亲”这个角色。如果有幸为他打分,傅雷究竟是个怎样的父亲呢?
傅雷艺术造诣极高,在儿子学琴的这条路上给予他不少帮助。《傅雷家书》的一百多封信中,傅雷传授给了儿子很多为人之道,对待学问的态度,对待挫折的态度,对待名誉的态度,对待抉择的态度······他不光关心儿子的学业,也关心他的生活,信中的叮嘱事无巨细,“只担心一件事,怕你吃东西不正常、不努力,营养不够,希望你为了我们努力加餐饭,我指的特别是肉类,不一定要多吃米饭。”……从吃饭到搬家,到如何避免琴丝扎到手,关心无微不至。
如果只是这些,傅雷算得上一个十分的父亲,除了有点唠叨。
然而,当你结合他的生平,再读这本书时,你会在字里行间重新发现一些问题。
第一分,扣给傅雷的失责与风流。傅雷结婚后,风流韵事不断。不仅出轨,还情绪激动,为情人要死要活。生活上的幼稚和艺术上的成熟反差太大。对待孩子脾气暴躁、异常严厉。杨绛说她和钱锺书去傅雷家做客,傅聪在客厅外偷听,傅雷发现后厉声呵斥(why?),让杨绛和钱锺书非常尴尬。傅聪鼻梁上的那个疤,就是被傅雷用盘子砸出来的。如此粗暴严苛的教育方式给傅聪幼小的心里会留下极大的阴影吧?傅雷对妻子的不尊重,更是对孩子成长的错误示范,何况母子连心。
第二分,扣给傅雷的偏执与强势。小时候,弹琴不好,打;不听傅雷的话,打;自作主张,打……长大后,虽然不再有打骂,但所有决策,大或小,他都希望儿子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图来,写信旁敲侧击,语气也比较强硬。“爸爸只要求你多些有内容、有思想实质的信……为了你对爸爸的爱。难道办不到吗?”“虽然我一直怀有愧疚,但他们说你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很大原因是童年我给你打下的扎实的基本功。”他好像把儿子当成了未完心愿的延续,他迫切希望儿子成功,但忘记了,成功的前提找到自己而不是失去自我。
第三分,扣给傅雷的偏见与封建。傅雷在信中曾提到对儿媳妇的要求。他似乎从没有把弥拉当作一家人,要求她写信要细腻委婉,做事要小心翼翼,生活要照顾周全,要围着傅聪团团转才好,好像弥拉生活的意义就是帮助傅聪成功。不过不足为奇,从他对待妻子的态度中,不难看出他错误陈旧的爱情观,和隐藏在内心的男女不平等的封建观念。他是一个对艺术谦卑的人,却缺乏对家人的尊重。
如果只是这些,傅雷只有七分。
但人,贵在自省。
加一分,加给他真心真意的悔与改。
他信中已经无数次提到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真的,巴尔扎克说的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他只要有空就写信,寄出日期“5月8日”、“5月11日”、“5月16日”······很少超过5天。没有发自内心的爱和关心,这很难做到吧。wg期间,傅雷的生活很艰难,但他始终未向儿子诉苦抱怨,让时光静好。在傅雷自杀前不久,还在信中问询傅聪岳父,聊着琐碎的日常。
至此,傅雷是一个八分的父亲。
最后我想说,傅雷虽是成功的艺术家,我却不会打高分。艺术家的艺术不应只体现在作品中,更应该体现在生活里。他的生活诗意吗?美吗?为学如此,为父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