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7.31 星期一
今天学习了《答顾东桥书》的1——5节。
下面仅就第一节谈一谈。
信一开头就阐明了自己着意突出倡扬“诚意”的本意,是针对时弊的。这一段的核心意思,实际上是在说明“务外遗内”的不可取性,在文中的意思,是指学者白白读了那么多书,看似博闻多识实际上却是嘴上功夫,缺少诚意正心的心内功夫。
诚意,是为学的本出发点。否则,就容易务外遗内,博而寡要,即致力于外物而遗失了内心,博学多识但缺乏根基。
“诚意”本是治学的第一义,近世为什么落入第二义呢?这要看《大学》八条目的次序: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先格物致知,才到诚意正心。格物致知按朱熹的解释,就是要穷尽天下之事理物理,达到知无不尽,那就要向外求了。这与王阳明主张的修心、向内求是不一致的。毛病就在这儿。
顾东桥说的“时弊”,也是永远的时弊,今天也一样,或者说,今天有过之而无不及。人们处在“知识焦虑症”中,唯恐自己落伍了,拼命去学习,到处“格物致知”,却常常在对外界知识的海洋中迷失了自己。这是一种病。就像我现在跟读《传习录》,何曾真正静下心来认认真真研读?又何曾认认真真一字一句去切己体察,切实笃行,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我真正认同诚意正心,知行合一了吗?就算真认同要诚意正心,是已经诚意正心了,还是觉得我要诚意正心才行?
这社会,确实毛病很大?而我本人的毛病也不小!我也是这病中的一分子。怎么办?先不关心社会的病,先关心自己的病!我是不是有这毛病?我应该怎么做?自己的病治好了,才能去治社会的病。这便是诚意正心的功夫。诚意正心,是一种内心宁静的状态,是向心内求的一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