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托孤
三国时期曹魏末年,曹氏集团笔司马氏集团为了争夺国家的统治权而明争暗斗,使得官司扬异常腐败,许多有才学的人都不想混入其中,便逃避现实。其中有七个有名的文人,他们是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贤、王戒。这七个人经常在竹林里闲游,并且经常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弹琴,试图寻找乱世中的一份清静。历史上把这七个人称做“竹林七贤”。
虽然他们行为古怪,但是他们都是信守诺言、不畏强权、品德高尚的人。 当时的朝廷,表面上是曹操的后代当皇帝,实际上是丞相司马昭把持朝中的大权,甚至暗中谋划夺取帝位。他为了扩大势力,争取社会名流的支持,还请“竹林七贤”出来做官。他首先请山涛出来做官,由于司马昭的祖母是山涛的堂姑祖母,山涛不好拒绝,只好答应了。 后来山涛又推荐嵇康到朝中做官。由于没有事先征示嵇康的意见,嵇康非常生气。就写了一封信给山涛的字。在这封信里嵇康不但责备了山涛,还猛列地批评了当时的司马氏集团。
山涛知道嵇康诚实正直、清高直爽,并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还是和嵇康保持着真挚的友情。但是这件事情使司马昭对嵇康怀恨在心。 后来一个势力小人钟会在司马昭面前说嵇康的坏话,司马昭就随便找了个借口把嵇康抓到监狱里,并且判处他死刑。 这个消息传出后,洛阳城里的好多人都为嵇康求情,山涛也几次上书请示为嵇康减免罪行,但是都没有用。
在临死之前,嵇康把自己只有十岁的儿子嵇绍托付给山涛,山涛爽快地答应了。嵇康把儿子叫到跟前说:“你山涛叔叔是个值得信赖的人,只要他在,你就不是没有父亲的孤儿,他会像父亲一样照顾你。” 果然,山涛是个信守诺言的人。嵇康死后,山涛不怕司马氏集团把他和嵇康当做一伙儿的,对嵇康一家老小尽心照顾,把嵇康的儿子更是当做亲生的儿子一样看待。 十几年过后,司马炎当了皇帝,朝廷的混乱局面有所扭转。
山涛就上书给司马炎说:“父亲有罪,和儿子没有关系。嵇绍现在已经长大成人,并且品德高尚,才华横溢,应该给予重用。” 司马炎采纳了山涛的意见,任命嵇绍为秘书郎。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嵇康信友托孤、山涛守信不避嫌抚育遗孤的故事。嵇康对朋友的信任和山涛的诚实守信都被后代人所赞扬。
亭主看过嵇康在狱中写的《家诫》么?
就是要儿子不要走自己的老路,谨谨慎慎做个世俗之人。但嵇绍遗传了父亲的优秀基因,到底长成了一个志气高宏,卓然不群的青年。他和父亲一样正直刚毅,敢于顶撞权贵,不惜以血为墨,写下赤胆忠心。《晋书·嵇绍传》有关于他的较详细的资料。我和楼上两位一样,喜欢嵇康父子。
李敖是怀着怎样的感觉把孩子托付在大陆的?
我是饕餮思文,找证据,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