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是朱自清的散文《春》中的一段,我们小学六年级背诵过的文字。现在拿出来看看,仍然觉得经典确实是永恒。特别是自己要写文章,要创作,读大师的作品,才能近距离感受他的情怀,学习他的精髓。
只记得读书时老师在课堂上带着大家大声朗读,我的思绪仿佛跟着“春”的脚步跑了很远很远,仿佛看到了从土地里冒出来的小草,在田野里玩耍的孩童,还有百花争趣的场景。
也是在课堂上,老师教会了我们,文中频繁运用修辞手法,叠词、拟人、排比,诗情画意尽在其中。现在读起来却多了一份欢快 ,多了一份对作者创作的了解。
朱自清是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是江南人士,是北大才子,他的作品包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又不失情怀,文辞优美,感情浓郁。他的散文《匆匆》、《荷塘月色》、《背影》、《春》等入选了中小学教材,广为传颂。
朱自清的散文虽然篇幅短小,却独具匠心,《背影》讲述的就是他和父亲在车站分别,看到父亲的背影而默默伤感的故事,表达的细腻深刻。他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将感情寄托其中,从文章里能够找到作者情感的蛛丝马迹。
他喜爱阅读古典诗词,他的文章中多次出现诗词字句,只有反复的练习,句子、成语、词语才能顺手拈来,而且能够将诗句与文中描绘的场景无缝对接。
他的文字多来自于自己的生活,身边人身边事,以及所见所闻,润物细无声又不失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