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点简单的东西,就是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因为小事而去消耗孩子?我跟大家聊聊我之前在小事上是如何消耗孩子的吧。之前我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小事上消耗过孩子,而且我觉得说孩子的那些话都是正常的,对孩子没啥消耗的,看看无知是多么可怕,明明自己都错了还一无所知。
那时
孩子吃个饭掉桌子上了,自己要说两句,你这吃个饭都能弄的那都能是的,你都不会注意点……
孩子没有把鞋子放到指定的位置,也要说,你看你鞋子都不会放到该放的地方,就这样随便一扔,你咋这么懒呢……
孩子吃了一点冷饮,就会说你不能吃凉的,你看你天天是吃的,又该咳嗽了,再咳嗽又该吃药了,再这样我可不管你了……
你看你这水又撒了?拿个水都拿不好,你能不能注意点?以后这样拿就不会撒了……
这些事真的是有很多
而且这些事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很小的事情,平时我们也不会太在意,因为太小所以容易忽略不见,而且有可能我们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所以也会不自觉的用这样的方式去对待我们的孩子,用我们一贯的习惯去说教孩子,不停的打压孩子,我们常常是意识不到这是有问题的。
有一天自己无意中看到的一个老师说的一段话,她说:“孩子不爱整理家务,孩子偶尔的不洗脸、不刷牙,就不能很好的过一生吗?我们一直盯着孩子的这些小事,用这些小事消耗孩子,孩子那还有能量去面对外面的世界,他在家都已经把能量消耗完了,他哪里还有心力去面对外面的社交、学习、各种的状况?......”那段话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哈。
我当时就突然想到我对我家孩子,我就喜欢盯着孩子这些小事,喜欢跟他不停的唠叨,还时不时去打压他几句。当有一次我又跟孩子说教唠叨,孩子突然来了一句话:“你不要再说了,我都知道了,你都说了好多遍了。”孩子当时那种神情和状态真的是给了我太大的刺激了。
我当时就有点愣住了,后来我就反思:我啥时候成了这个样子?我这样不停的在这些小事纠着孩子不放真的好吗?而且那时候我家孩子的脾气还特别容易炸毛,我还一直想着是孩子小,不会管控自己的情绪。后来我去学习发现根本原因是:我的说教和打压,让孩子承受很大的压力,孩子要用精力去对抗,他就那么小一个孩子,精力都用来与我对抗上了,他在遇到别的事情上就没有心力了,就很容易炸毛和崩溃。
其实把这些情形换位到我们成人身上,一点小事就要被唠叨,被说教,还不停的被打压,而且还不是一次而是长时间,我们是什么感受?是不是开始我们可能还会忍耐着听下去,时间长一点你还愿意听吗?而且我们是不是也会在这些事情上去消耗自己?时间久了我们是不是也会觉得自己很差劲,连一点小事都做不好?再去做事的时候是不是也会变得小心翼翼或者直接就不敢去做?
当我们在这些事情上被消耗了,我们对待其他的事情就没有那么大的精力了,孩子也是如此。
我们没有人喜欢一直挑自己毛病,打压自己的人,孩子更是如此。
当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时间长了他就会有以下一些状况:
一个就是自动屏蔽你的信息,你跟他说的话,他就自动屏蔽掉了。我们应该会发现经常跟孩子唠叨说教一些话,后来你跟他说他就没有反应,我们还会很生气,觉得自己说了多少遍孩子咋就不长记性呢?
其实这是孩子的一种自我保护,把自己给保护起来了,因为他的心里不想去承受这些让他不舒服的信息了。
还有一种就是直接跟你对抗,就像之前的我家孩子你稍微一说可能他就大喊大叫,发脾气,哭闹……还有大一些孩子可能就是直接甩门,不理你了。
这些行为的背后就是他不想听这些了,而他又不会用别的方式表达或者是他觉得跟你说已经没有用了,你根本不理解他,他这是再用这些方式方法跟你对抗……
最后一种就是孩子变得不自信,自卑,变得每天小心翼翼,因为我们长时间的打压,孩子会觉得自己很差劲,觉得自己就像爸爸妈妈说的那样,我就是啥事都做不好,我干脆不做了,就破罐子破摔了……
孩子有问题不是说我们不管,而是我们要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去帮助孩子解决那些问题。我们与其抓住孩子这些小事不放,不如抓大放小,让孩子在一个轻松自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当孩子感受到爱,感受到被尊重,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完全接纳,此时我们去跟孩子说我们的想法和建议,孩子才会听也才能听进去。
我们可以试着多去看看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转换我们习惯批判的思维,你会发现孩子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差。
每个孩子都是有优点的,与其我们盯着孩子的错,不妨把看到孩子的好和优点去放大,将批评孩子的话转为赞扬孩子的话,经过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孩子会有不一样的变化。
有句话说:即使你的缺点像星星一样多,但在我眼里,你的优点犹如太阳一般炽烈。只要太阳升上天空,星星就都会隐藏起来消失不见了。
虽然这是一句情话,但是也可以用在我们对孩子的身上,当我们随着孩子的成长,随着我们自身的认知不断改变,你就会发现孩子洗不洗脸?刷不刷牙?整理不整理衣物?上课被扣了一分?考试少考了一分?……那真的就不是什么大问题。
我们与孩子的相处应该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当我们感觉跟孩子的相处很疲惫,很烦躁,很无奈,很痛苦时,那一定是我们的方法出了问题,不如我们去反思一下自己,把我们关注在孩子身上的视线转移到我们自己身上,做一些让我们身心富足的事情。
当我们自己好了孩子才能更好,我们自己就一个很匮乏的人,孩子也很难成为一个富足的人。与其事无巨细的唠叨,不如顺其自然让孩子成长。
不管我们之前对孩子做过什么,都不要自责,因为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是我们能做的最好的。
与其让自己很累,孩子不痛快,不如让我们都轻松点,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比任何事情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