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
《如何阅读一本书》D6
阅读一本书的最高层级,是达到与作者公平灵魂交流的分析阅读。
然而,当我们想要快速进入一个新领域,或者要深入研究某个领域的时候,只看懂一本书,往往就无法满足需求。如果你关注某领域很多书,又会发现许多矛盾的观点。此时,可以进行主题阅读,这是阅读的终极目标。
顾名思义,主题阅读是指就某一个主题、领域,较短时间内进行集中阅读两本以上的书。
这里包含着两个意思,一是你知道这个主题涉及不止一本书;另一意思是,你知道要阅读哪些书。第二个问题其实有困难,尤其是假如你无法找到专业人士帮你筛选,就更加突出。书中对这个问题,有一个解决方案:
1.找到你所有能找到的这个主题的书籍,全部进行检视阅读。
2.选择其中部分书籍分析阅读。
3.对比分析主题阅读。
看着就很累。
幸好,互联网轻而易举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哪怕是在百度、豆瓣上搜索,也能很轻易就找到特定主题所有经典教材,所欠缺的,就只是去读罢了。
主题阅读有五个步骤:
1.找到内容。在主题阅读中,你关心的主题才是重点,而不是你阅读的书。你最主要的工作不是理解整本书的内容,而是找出这本书对你研究的主题有什么参考价值。
2.引导作者。由阅读者建立共识,带领作者们与你达成共识,而不是你跟着他们走。用自己的语言消化不同作者的词汇,消除歧义,融会贯通。
3.厘清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先列出一些可以把我们的主旨说的比较明白的问题,然后让那些作者来回答这些问题,不过我们不能把思想强加给作者。
4.界定议题。如果一个问题很清楚,如果我们也能确定各个作者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回答——不论是赞同还是反对——那么这个议题就被定义出来了,有矛盾回答的议题才是真议题。
5.分析讨论。身为主题阅读的读者,我们的责任不只是要自己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找出的问题答案,与其说是立足任何一组答案,不如说是立足顺序清楚的讨论分析本身。
在此基础上,我认为还应该有重要一步,就是要搭建一个框架。现代社会,碎片化阅读无处不在,如果没有进行框架的搭建,碎片化阅读就是无根之木,没有立足之地。搭建框架的方法很简单,找一本经典教材,把目录变成关键字抄下来就是了。
无论如何,时过境迁,作为一本上世纪70年代出版的书籍,现在重读这本书,仍然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不得不叹服两位作者对教育阅读用心之深,视野之广”。
然而这本书读起来确实颇有难度,结构安排上也不太严密,所以想要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我推荐以下两本书籍进行主题阅读。
赵周《这样读书就够了》,核心是便签阅读法,感觉是《如何阅读一本书》在这个时代的方法论。
二志成、郑会一《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核心是通过读书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并学以致用。这是一本畅销书,问题很多,但里面的方法也值得借鉴。
掌握主题阅读的方法后,在任何一个领域,你都可以试着快速入门,或者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