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武陵郡人潘浚,是蜀汉大司马蒋琬的表弟。当初被刘备任命为荆州治中,跟他表哥一起效命于刘备。后来,孙权夺了荆州,潘浚不知为何投了吴国,拜为辅军中郎将,带兵打仗。因有战功,又迁奋威将军,封常迁亭侯。
看来这个人是有点眼光的,若在蜀汉,还真不一定能混上一个“侯。”
潘浚一向奉公守法,不爱说话,但很有主见。善于观人于细微之处。因为这个过人优点,救了他儿子一命。
02
青州人隐蕃,能言善辩,口才呱呱叫,并且喜欢结交英雄豪杰,与朝廷的大小官吏相处融洽。因为这些长处,魏明帝曹睿秘密召见他,命令他诈降入吴,并且一定要想办法在吴国得到廷尉一职,找机会陷害和离间大臣,挑起东吴内斗。
于是,二十二岁的年轻帅哥隐蕃,根据上级安排,一路辗转,从曹魏投奔吴国。
隐蕃到了东吴,稍作休息,便上书孙权,希望能召见他。孙权于是招隐蕃入宫,初一见面,就给孙权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隐蕃年轻潇洒,仪态从容,侃侃而谈,口才确实顶呱呱。
听完了隐蕃的滔滔表白,孙权按捺着激动,故意问在场的侍中右领军胡综:你对隐蕃印象如何?我能给他一个什么官做?你说说。
胡综说:从隐蕃的奏章来看,语气很大,像东方朔;善于诡辩,乖巧敏捷,又像祢衡,但是我认为,他的真实才能比不上前面两位。胡综又说,不能让他管理人民,可以试着让他做京都的低等官员。
但是孙权听隐蕃说了很多关于刑狱的事情,又因为第一印象极好,便让他当了廷尉监。
从此以后,隐蕃门前便车水马龙,宾客满堂,一大帮官员都倾心与其交往。左将军朱据,廷尉郝普还常常惋惜说:隐蕃哪,你有辅佐君王的才干,只做了廷尉监,真是屈才啊!
03
我们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潘浚,他儿子潘翥(zhu),听说隐蕃风流倜傥、年轻有才,也很艳羡,就经常跟隐蕃在一起混,动不动还赠送隐蕃一些财物,以表明交往之诚心。
当时潘浚在外驻军,听到这件事后,非常愤怒,立即给潘翥写信说:
我受国家厚恩,志在以命相报,你倒好,在京城与一个投降分子称兄道弟,你不好好想想他是什么样的人?还拿粮食赠送他!我听到这件事,心里不安,脸上发热,惆怅了很长时间!
你小子收到信后,你赶紧到邮差那里接受100杖的惩罚,并立即把送他的礼物给我要回来!
当时潘浚说这话,人们都很奇怪,想着打100杖就算了,还把送给人家的礼物要回来,你说潘翥也老大不小了,让他的脸往哪儿搁啊!这个老糊涂,真是没事儿找事儿的老顽固!
可是没过多久,隐蕃与人密谋策划叛乱,事情败露逃走,又被抓回来处死。
孙权狠狠地斥责了郝普,没想要杀他,但他越想越害怕,自杀了。朱据被关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被放了。
潘翥因为他爹的及时阻拦,没有继续与隐蕃来往,逃过了一劫。
人们此时才恍然大悟,佩服潘浚有识人的先见之明。
04
对于我们来说,要看清一件事情的真相很不容易,看清一个人,更不容易。
潘浚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敏锐的洞察力,他一贯的做人准则和人格修养,使他对儿子不加明辨乱交朋友的行为极为愤怒,不失时机地阻止儿子,从而避免了一场杀身之祸。
长辈们常说:“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多、”“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此言非虚。
有时候,多听听“老人言,”的确可以让年轻人少走弯路、少摔跟头。可是,年轻时候我们又有几个人能听得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