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爽 图|网络
作者:梁爽,文如其名,公众号:哪梁爽哪喜庆(ID:zheliangshuang)
微博:@梁爽笑抽筋了
01
双黄连再苦,苦得过被催婚的中国未婚女性吗?
过完春节,我的一个漂亮女友在她30岁“大限”之前,被父母亲戚的高压催婚催得三观异位。
当她居然问我“介绍人说我眼光太高,父母劝我降低标准,你说我是不是应该放宽择偶条件早日结婚”时,我立即领教到了三人成虎的巨大威力。
在全民催婚浪潮中,要保持内心不受外界干扰绝非易事。
我这女友是那种漂亮到去参加综艺节目现场录制,被摄像机扫到都要驻足停留几秒的美女。
她的日常里处处埋着“就算一个人也要好好过日子”的伏笔,学法语、跳芭蕾、做烘培、看画展、爱登山,解锁人生新技能的脚步从未停下。
怎么?连她都快沦陷了吗?我忍不住高举反对牌:
亲,明知催婚的人催促完也就散落在天涯了,你婚姻不幸福能找他们索赔吗?明知对方连基本的标准都达不到还急忙领证,你当真信奉“短痛不如长痛”呢?
写在配偶栏里的那个人,是你孩子基因的另一半提供者,是培育孩子的亲情供应链,是以后在你病危通知单上决定你生死的签字人,再怎么慎重都不为过。哪能随随便便就往民政局领人呐?
再说攻击未婚女性眼光高的问题,好像不幸福都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一样,我们可从来没有听过哪个已婚女性因为嫁给条件太好的男人而被奚落,怎么到未婚女性身上,连守住择偶底线都是错?
我的女友像是突然回神过来一样,对呀,结婚这回事,委屈也求不了全啊。
02
被催婚,简直就是降低未婚女性生活品质的罪魁祸首。
“只要红包,不要唠叨“的祥和春节早已与你无关,现在就连“只想安静,别提相亲”的日常生活已成奢望。
我发现身边催婚受体们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被催婚催得心慌。
在别人的催婚说辞声中,内心完成了一轮又一轮自我贬值的A轮撤资,仿佛错过结婚黄金期,自己就真变成嫁不出去的边角余料。
自己镜头里对大龄未婚且生活不幸的女人当作唯一的特写,反正父母肯定是为自己好,或者只想让别人消停一些,于是稀里糊涂地选择结婚。
我有一个同学就是,在她妈的催促中觉得自己再不结婚就没人要了,她和相亲男在双方父母撮合下闪婚,俩人认识不足三个月,就于当年的情人节领证,原计划劳动节摆酒,结果婚后各种看不惯,还没到喜宴就分手。
父母不敢想象你将来的孤独终老,希望你能有个圆满人生,把子女成家视为心结的释放,可那都是建立在婚姻圆满的假设上,如果上对花轿嫁错郎,父母的美好心愿也只是单方面的一厢情愿。
第二种是被催婚催得逆反。
受够了小区里的公狗母狗配对成功,父母的催婚火会烧到自己身上来,受够了过年或者家庭聚会之前,还得头脑风暴想着被催婚是的应对话术。
我就听其中一个朋友如是抱怨过,要是被婚姻幸福的过来人催婚至少有点说服力,可是她自己昨天还来哭诉她老公这不好那不好,推导出男人没一个好东西的结论后,今天见面就若无其事问我为什么还不去找个男人嫁了。
天哪,她是得了失忆症吗?一边加油添醋地赞美婚姻,一边又对婚后的伤害和内耗选择性失明,还敢再自相矛盾一点吗?
我身边许多女友本来也不排斥婚姻,可是铺天盖地的催婚,让她们对催婚人心怀敌意,刻意回避相亲对象,所有对催婚的反感让她们迁怒于婚姻甚至爱情本身,于是恐惧婚姻、累觉不爱。
因为害怕被伤害,反过来先发制人,穿上盔甲。
她们对催婚的逆反心理强烈盖过自己真实的情感需求,本来开放式的雷达全部关停,别人有心撮合也无从下手,因噎废食反而错失良机。
03
在我们的社会上,有很多人坚信婚姻是人生唯一体面的出路,他们不能把晚婚不婚作为一种正常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现象来看待,甚至把它们视为缺陷来纠偏。
首先,每个人都有永远单身的权利;再说,结婚不一定比单身好,无数所谓过来人都验证了这条真理,优质的单身比劣质的婚姻强出若干个数量级。
每个人的婚姻质量都参差不齐,如果硬要归纳出一条幸福比较链来,我觉得:婚姻幸福者≥单身幸福者>单身不幸者>婚姻不幸者,所以对于婚姻或单身,都没有刻意美化或丑化的必要。
无论别人催不催,你都别被“催”毁,继续不卑不亢地看待爱与婚姻,降低别人催婚的敏感度,正视真正的情感需求,遵循内心的节奏,去对待这所谓的人生大事。
别人催不催婚是别人的事,而你结不结婚是自己的事。
自己不是行走的广告牌,身上尽是展示别人的意志,自己也不是人肉示威板,泯顽不灵到拒绝任何和解。
以前某时,看到在广场上的人们玩一个游戏,人们先是故作镇定地绕圈散步,突然有个发号施令的人喊出一个数字,比如喊“2”,则两个人抱在一起,若说“4”,则四个人围在一块,落单者面临淘汰,广场上引发骚动。
这时有个女人不管你喊哪个数字都气定神闲、怡然自得,因为她知道,她只是路过,她才不陪广场上的人们玩这种蠢游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