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来干货满满,收获了几十种培训中可以用到的视觉模型,非常落地和实操,如果用几个词来形容,我想是惊喜、震撼、颠覆。绚丽多彩的呈现方式,一环扣一环的课程设计,新颖有趣的游戏体验。可谓是我今年参加的体验感最好,想到最多可以回去实操落地的课程。感谢美好的相遇!
收获诸多,浅谈以下几点:
1.学生没学好,一定是老师没教好。
在过往我带领课程的破冰环节时,我总会和学员强调,要更多的投入参与环节,投入越多,收获越多,今天体验了雨鑫老师的课堂,我现在觉得这句话是一句很无力的话,其实学员参与度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学员自律性的问题,但其实更重要的是本身课程设计的问题,如何把课程设计的让学员自行屏蔽手机,觉得不想下课,觉得学不够,觉得错过几分钟就错过很多精彩内容,这是我们课程设计努力的方向。
2.视觉课程不是画画比赛,是课程催化剂。
来之前,我一直在担心由于自己非常不擅长画画,是否会影响自己对这个课程的运用及后续的实操落地,甚至觉得我学完的效果一定不如另外两个有美术基础的同学。结果事实是,第一天的学习中竟然没有让我们画一幅画,在眼花缭乱的一幅幅视觉引导作品后,更多的是老师带我们了解种种设计背后的逻辑。这令我兴奋,因为我很喜欢推导逻辑,而且在逻辑上对自己还有一些自信,这十分给我赋能。
同时,正如老师今天用去理论化(不讲理论,但处处都透着理论的痕迹)的方式带我们学习的WHY一样,视觉确实会催化你原来的课程,把一盘平庸的家常菜变成米其林餐厅大厨做的菜。
3.如果线下课没有体验,人家为什么要跑那么远,花着高昂学费,出着交通、食宿等费用来听而不如直接听线上?
最近学的【正面管教】和【视觉化课程设计】课程,都在课时中融入大量的让学员体验、复盘的时间,他们都不做“讲”师(麦霸),而是做引导师,更多激发学员的创造力,这种方式也让学员更好的掌握,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我想,这才是这个知识付费如此普及的时代,线下课学费高出很多却依然有存在的必要的原因,这种体验的感觉,自己领悟的觉知,永远比别人直接讲解给你效果好很多。
我反思,我们的师资班为什么招生不易,我想和我们的课程中学员体验环节太少,不能突出线下课优势是有很大关系的。所以,改革!革新!做激发而不是教导。
4.任何时候都得先死磕自己。
我今天印象最深的【概念蜂巢】和【十字街头】这两个活动,因为它的蕴意最多,值得反复、深度思考,通过给我带来很重要的觉知是:呈现方式只是形式,如果没有隐形→显性,抽象→直观的梳理过程,这些也只是徒有其表而已,要真正要把你要讲的内容吃透,弄懂他们背后的逻辑和关系,才谈得上视觉化的呈现。因此,打铁还需自身硬,继续努力学习提升自己,教学相长,2020年,向成长路上的李老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