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求生存、谋发展。当环境变化时,不变的物种很可能会由于不适应而灭绝。不否认有一直不变的例子,但极其稀少,概率很小。哪怕环境不变,自身也得变,因为当别的物种不断变化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时,自己的相对竞争力就降低了,等待的也是淘汰的命运。
创新就是成功的变化(变异)、更适应环境的变化。失败的变化都被淘汰掉了。因此创新有风险,变化失败的或者跟不上环境的物种都被淘汰掉了。当然,不创新(不变)风险更大,参考上一条。
怎样变?生物的方法是在群体中每个个体变一下,那么整个群体就是向所有可能方向尝试。成功的个体会带着成功的变化推广到整个群体(因为更大的生存和繁衍优势)。
生物也是事物(things),是一种复杂的事物,是可以根据指令、或者说蓝图(比如基因等遗传信息)“造”出来的。其他复杂事物,比如气象系统,星团系统,湍流系统则不需要指令和蓝图自发形成。
生物以及其他需要指令的事物的演化过程可以概括为下面这张图。整个流程就是“复制->变化->(映射->)选择->复制”的不断循环。创新的来源就是这个流程中的“变化”。
“变化”包含哪些?首先可以随机变化,像生物演化一般无方向的变化。头脑风暴的想法可以看作无方向的随机演化的信息来源。也可以根据一些提示(来自环境)有方向地变化,比如互联网产品的迭代式创新就是根据用户反馈来演化(改进)。时下火热的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主要以数学原理、信息论、以及工程师的工作经验作为演化信息的来源。
变化还可以包含组合进化,不是一点一点地积累变异,而是几个成熟地事物组合在一起编程新的事物。比如生物的内共生:一个元和生物进入了真和生物体内演变成线粒体。比如说铅笔和橡皮粘在一起成为橡皮头铅笔。比如手机、iPod、和网络连接器合在一起成为iPhone。
怎样提高创新质量和效率?第一点,提高各环节的速度,更快的复制、更快的变异、更快的映射(从指令到事物)、更快的选择。整个流程加快,就能跟上环境变化的速度,更快产生更有适应性的变化。另外还能从变化来源入手。若要追求快速,则要多寻求从环境而来的提示,或者历史经验,或者使用组合进化,比如常说的不同想法的连接。使用的信息量越多,越具体高质量(提示了适应环境的演化方向),演化越快。若要追求高质量,则要拓宽信息来源,甚至可以进行比头脑风暴更加随机的变异。
创新的实质是成功的变化,变化的实质是主宰事物背后的指令蓝图中信息的增减。有关演化和创新的思考都应该回归到这一点。
我以前一直想不通创新这件事,总觉得那些创意的产生过程有点迷,中间总有一个流程像黑盒,好像突然间magic一下就出来了。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我觉得现在我把全流程想通,再也没有迷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