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你最想对过去的自己说些什么?
《王牌对王牌》里有一期,安排了一个“天台告白”的环节。
王鸥站在台上,告诉15年前的自己:
“你应该把手上的工作全部放下,立刻赶回家,看你爸爸最后一眼,不然未来的日子里,你每一天都会为今天后悔。
我每天都会想起父亲的脸,我没有尽到一个做女儿的责任,在他病重时,没有回去陪伴他……”
话没说完,身边原本还在笑着的贾玲和沈腾,都落下泪来。
王鸥自幼父母离异,一直和父亲生活。
父亲生病时,她忙于工作,2006年父亲去世,没来得及回去看他最后一眼。
那一年,王鸥24岁,在演艺圈尚且默默无闻。
15年后的现在,她已经小有名气,却再也看不到父亲的脸,“每天都活在悔恨中”,她说: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最大的遗憾。”
贾玲在台下泣不成声:“如果时光倒流就好了。”
但世上没有如果,时光也不可能倒流。
1
时光不能倒退,是多少人的遗憾
这不是贾玲第一次因为“想妈妈”而流泪。
《欢乐喜剧人》的舞台上,她演过小品《你好,李焕英》。
李焕英,是贾玲母亲的名字,她19岁那年,在北京求学时,家里的妈妈不慎从堆着稻草的拖拉机上摔下来。
等贾玲回家,已经是天人永隔。
在小品里,贾玲“穿越”到母亲还年轻的时代,和她成了“姐妹”。
那时候的妈妈年轻、善良、活泼。
见到喜欢的人会激动地跳起来;
过日子又有点“抠”,不舍得花钱。
舍不得买冰箱,总是吃快要化了的雪糕;
老公想给她买“隔壁李婶儿的皮大衣”,她很喜欢却说“我不要”。
小品的最后,她站在黑暗中和“妈妈”对话:
“妈,我给你买了个冰箱,双开门的。”“妈知道。”
“妈,那件绿色的皮衣我也给你买了。”“妈知道。”
“妈,我现在是一名喜剧演员,好多好多人喜欢我。”“妈知道。”
“妈,我好想你啊……”
“现在我有能力给你富足的物质生活了,我事业有成了,可现在的我没有妈妈了。”
奋斗和父母,似乎是当代年轻人永远的共同矛盾。
等我有钱了、等我有出息了、等我实现梦想了……
年轻人总想着来日方长,父母,却不一定等得起。
金星曾问过岳云鹏一个问题,“戏比天大,还是父母比天大?”
岳云鹏回答:“父母比天大。几年前你要问我,我可能说戏比天大,但现在是父母比天大。”
2013年,岳云鹏在德国演出时,收到家里的消息:父亲去世了。
回家,无法挽回;不回家,亲人离世,怎么还有心情演戏?
最后,岳云鹏选择完成演出后,再回家,返场时,他终于泣不成声:
“就算有一个观众为我而来,我也不想让他失望。希望我爹在天之灵能理解我。”
只是多年后,再想起当初的选择,他感叹:“真的是遗憾。”
他离家很早,十几岁就孤身去了北京:“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不会出门那么早。”
节目里,三姐带来了一笼家里做的馒头,岳云鹏边吃边哭:“咱爹的味……”
一位博主发过一个互动话题:“如果让你回到十年前,有什么你后悔的事情,想去改变?”
5万条评论,不少都是关于初恋、关于梦想,还有一些人,则是想要挽回家人:
有人想每年带爸爸体检,用尽一切手段帮他戒烟;
有人想告诉外公,生日那天别出远门、别开车;
有人想回到两年前,给妈妈打个电话;
对年轻人而言,时间很慢、未来很长,没有体味过生离死别,更是很少懂得提前珍惜。
“父母”是多少人心中的“禁词”,一提起,就悔不当初。
毕淑敏在《孝心无价》中写:“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
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人生就是这样,可能让你在最需要金钱的时候两手空空,可能让你在最需要时间时风尘碌碌。
四面夹击之下,选择常常就意味着遗憾。
2
“我怕努力太长,家人等不及”
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自私,为了赚钱背井离乡不顾父母。
但很现实的一个问题是,没有钱,可能连父母的养老都负担不起。
李健翻唱过一首《父亲写的散文诗》。
事后他回忆起父亲患癌期间的故事:
父亲得了癌症之后,要做手术,他和姐姐七拼八凑集齐了钱,父亲说:“孩子们懂事了,给孩子们添麻烦了。”
“仅有几万块钱的我意识到,有些时候钱是多么重要。”
微博上有一段很火的视频:
地铁站里,小男孩弄丢了地铁票,年轻的妈妈对他大发雷霆,言语责骂,甚至动了手。
路人看不下去,劝她:“你再买一张吧,别打孩子。”
妈妈回答:“我没那么多钱啊。”
路人追问几块钱?
妈妈哭了:“5块钱啊,快急死了。5块钱很多了,钱好难赚啊。”
打孩子固然不对,但她也有自己的心酸——单亲妈妈一个人带孩子已经很累,还要去做钟点工,一个月只赚900块。
如果有条件,谁愿意因为5块钱的车票,大庭广众责骂自己的孩子?
谁都想给自己、给父母、给孩子更好一点的生活,只是“钱好难赚啊”。
今天的离开和狠心,或许只是不想有一天,在昂贵的学费面前无能为力;
不想有一天,在手术台前,因为“支付不起费用”束手无策;
不想有一天,所爱的人急需用钱,你却什么都拿不出来。
黄景瑜16岁离开家,受过冷眼吃过苦,都没什么。
唯独有一次录制节目,收到了一条家人的短信:“累不累?我们想你了。”
他转过身,背对镜头擦掉了眼泪:
“我想让家人过上好的生活,但是我特别害怕,害怕努力的这个时间太长了,家人等不及。”
最让人心酸的,莫过于此:孩子成长的速度跟不上父母衰老的速度。
孩子努力工作、成家立业,父母逐渐衰老、不再无所不能,我们带着父母花了半生为自己创造的一切,走得离他们越来越远。
日本畅销书《父母离去之前你要做的55件事》封面上,有一个残酷的亲情公式:
假如你的父母现在60岁,余下的寿命是20年,并且你没有跟父母同住。
那么你每年见到父母的天数,大概是6天,每天朝夕相处的时间大概是11小时。
所以,20年X6天X11小时=1320小时。
也就是说,你与父母相处的日子只剩下了55天。
这场注定离别的旅途中,无论是金钱,还是陪伴,都一样珍贵。
别吝惜你的付出,早点让他们知道,你的爱和牵挂。
3
“来得及”是成人世界最奢侈的三个字
韩剧《请回答1997》里,独自离乡打拼的女主角闺蜜,为了能在都市立足,一年多没能回家。
看着女儿一直忙于工作,家人一致对她隐瞒了父亲生病的事情。
直到父亲去世的前一天,她赶回釜山。
病重的父亲鼻子里插着管子,艰难地“撵她走”:“我没事,你赶紧回去工作。”
他担心女儿被工作单位解雇,担心自己的事情,耽误了女儿在首尔立足的梦想。
女儿在父亲葬礼上失声痛哭时,才幡然醒悟:
如果家人都不在了,我拼命工作,又在守护什么呢?
她劝朋友:“趁爸妈还在,好好孝敬他们吧,别像我一样后悔。”
你看,很多时候,父母是会理解子女背井离乡的:
他们向儿女隐瞒自己身体不适、家里需要帮助……只为了让孩子能安安心心工作;
他们责怪给自己买东西的孩子大手大脚,坚持“爸妈不用你养”,只希望孩子在外面过得宽裕一些;
他们常常嘴里满是嫌弃,孩子一回家就念叨着“快点走吧”,送行时却一定要等到看不到孩子的背影再离开……
很多离家的人说,父母和梦想,永远是天平两端难以两全,可事实上,父母常常会主动选择做“被抛弃的那个”。
再不舍得,也会催促着孩子“去拼吧,去选你想要的生活吧……”
他们已经付出了一切,就别再让他们空等。
柳岩说:“如果亲人都健在的话,有什么都给他们吧,有什么话就都告诉他们吧。”
“来不及”的事情实在太多,“来得及”才显得尤为奢侈。
梦想、事业,要追求的就去追求吧,但别忘了身后有人在等。
父母想要的,也未必就是日日夜夜的陪伴。
时常挂念,时常关心,他们需要时,你能稍稍放下手头的工作,多点耐心,少点脾气。
给文章点个赞吧,别让“父母”成为日后一提就痛心的禁词。
毕竟,“来得及”这种幸运,不会持续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