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个学生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情,说自己跟一个同学从小两个人就被拿来作比较。但后来自己决定出国,所以先转学了。发小成绩确一落千丈。发小妈妈不能接受这个现实,让孩子转学到省内出了名的严厉的学校,结果学了几天根本不适应,又转回到原来的学校。从此发小便一蹶不振,别说追回以前的成绩,现在更让人担心的是孩子的心理问题。而她自己的妈妈知道这件事后也不像原来一样要求她,因为有了对比所以更加庆幸自己决定出国,没有让孩子在高考的道路上遭罪。
其实如果没有发小的对比,这个孩子的妈妈可能不会觉得自己的决定是多么正确,甚至可能在孩子成功以前都觉得心里没底,但正是因为有了身边人的对比,所以即使孩子不能成功,只要不那么失败也是可以接受的,我不禁想,难道幸福真的是对比出来的吗?家长们是不是都在对比着养自己的孩子?这样做是对是错?曾经看到一本书上说:“世界万物都是对比出来的,包括人类进步的发展,也都是和历史对比出来的。”这是一个哲学问题。但是对于我们的学生和家长对比却不是一件好事。
家长会进行对比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孩子在对比,成熟的孩子会跟比自己好的同学进行对比,想要超越或有更高的追求。心理不够成熟的孩子会跟比自己差的同学对比,经常会说:“谁谁谁还不如我呢,其他人也不学习,我比谁谁谁努力多了。”他们这种心态一是给自己的不够努力找到充分的理由,二是能够躲过家长对他们不够努力的指责,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家长也是喜欢对比的人。因此如果家长喜欢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作比较,那么孩子也会拿比较做借口。在有些孩子的眼中“比别人好”和“学到了什么”对家长来说,前者更重要。所以孩子们开始不再重视“学到了什么”,只重视自己排第几,比谁好。
人类就是有这样的劣根性,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老板在黑板上做了这四道题:
2+2=4;4+4=8;8+8=16;9+9=19
员工们纷纷说道:“你算错了一道。”
老板转过身来,慢慢地说道:“是的,大家看得很清楚,这道题是算错了。
可是前面我算对了三道题,为什么没有人夸奖我,而只是看到我算错的一道呢!”
这就是100-1=0人性的道理。
我们的家长也会这样,对比之下不会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只针对自己孩子的不足。
而这样的道理对于教育是不对的。
幸福可能是对比出来的,但是学习肯定不是,学到多少就会在你人生的成绩单中呈现多少,家长们不要只看短期的成绩单,要用长远的目光,看孩子一生的发展。对比出来的幸福只是短暂的幸福,因为你的幸福会随着别人的变化而变化,而你又无法控制别人的变化。我们能够控制的只有自己拥有哪些,学到了什么。只有真正充实了自我,才会得到真正的满足感。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祝愿大家都能得到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