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们认为脆弱的反面是坚强,不过这本书告诉我们脆弱的反面是反脆弱。作者在此提出了与脆弱相关的三元结构:脆弱、强韧、反脆弱。
所谓脆弱,打个比方,就像一个玻璃杯,在外界的冲击下轻易破碎;而强韧,则可以将玻璃材质换成橡胶,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外界的冲击而不损坏;至于反脆弱,书中给出的例子则是希腊神话中的九头蛇,砍掉一个头会长出两个头,这就是反脆弱。所以,反脆弱就是一种在外界各种打击下越挫越勇的特性,用尼采的话说就是:那些杀不死我的,让我更坚强。
我们其实都具备一定的反脆弱,只是之前没人提出这个说法而已。要更好地理解反脆弱,需要从脆弱这一元讲起。生活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脆弱性,只是这些脆弱性被有意无意地伪装起来了,如果不入木三分地分析,你很难发现。
天真的预测就是这样一种脆弱性。这种脆弱性来源于三个方面:现实世界的复杂程度、副现象的影响以及黑天鹅的存在。
这个世界的复杂性已经达到了不可预测的程度。彼得圣吉在他的《第五项修炼》里面构建了这样一个模型:让一部分人扮演消费者,一部分人扮演啤酒生产商,一部分人扮演酒店老板。模拟经营的最终结果是产能过剩,啤酒生产商对于啤酒销量的减少存在严重的误判。这个模型的复杂程度和真实世界比起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啤酒生产商却无法准确估计啤酒的销量,那对于真实世界而言就不存在什么准确的预测。
我们可以这么来理解这个世界的复杂程度。把这个世界比作一个无比巨大的函数,而我们每个组织、每个个体都是组成这个函数的参数,同时这些参数反过来又会对函数值的改变作出反应。所以这么一个函数已经不是单纯的非线性函数,而是一系列谁都不知道的超越函数叠加而成的。妄图对这么一个函数进行预测就是痴人说梦。
副现象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现象,说的是人们常常把并无因果关联的事物强行关联起来,而且看来十分合理。生活中最常见的副现象就是归因谬误。《清醒思考的艺术》里曾经提到过一个例子:人们看到游泳运动员身材都很好,于是认为游泳有利于塑身。而事实上则是这种身材适合游泳,而不是因为游泳才拥有这种身材。
副现象的影响导致人们预测往往失灵。一件事情发生的真实原因很难洞察,甚至不需要原因,因为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充满随机性的世界。而人们往往把催化剂当成事件的成因,据此进行的预测结果可想而知。更有甚者还有事后诸葛的心理,以为自己洞悉了一切。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曾经做过一项调查,询问测试者关于某事事情的态度,在测试结束后告诉测试者整个事情的真相再次询问,发现多数测试者会改变自己的态度,而且完全不记得自己最初的判断,并坚信自己作出了正确的判断。诸如此类的副现象也导致各种预测失灵。
我们说过,这个世界是一个无比复杂的系统,充满了种种不确定的因素。其中一种称为“黑天鹅”的事件也让预测显得苍白无力。“黑天鹅”可以理解为你平时只能见到白天鹅,但是有时候在极端的情况下你会看到黑天鹅。本书中的一个“火鸡”问题可以完美地解释预测在黑天鹅事件前是多么的无力。
一只火鸡在感恩节前期查看近期的火鸡屠宰数据,乐观地判断接下来的日子应该还不错。然后感恩节来了,我想我无须过多解释什么了。对于火鸡的预测,感恩节就是一个“黑天鹅”般的存在。你永远不知道黑天鹅何时会来,这是最大的问题。
无法准确预测,但人们的行动又根据天真的预测做出反应。这就是天真预测的脆弱性。对这个充满随机性、不确定性的世界妄图预测只能让系统越发脆弱。
与天真的预测相对应的就是天真的干预。
还是把这个世界比作一个函数,当你希望这个函数朝某个方向改变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应该改变哪些参数,或者说这个函数值已经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了。天真的干预也许会催化黑天鹅的诞生。这个哲学如今已成为好莱坞科幻大片惯用的逻辑,但脆弱推手们往往对此乐此不疲。
本书中提到,“2007年经济危机的主要来源就是,超级脆弱推手艾伦·格林斯潘旨在消除“经济繁荣与衰退的周期”的各项举措,导致所有风险藏于地下且不断积聚,最终摧毁了经济。”姑且不论这种说法是否夸张,经济繁荣与衰退是属于正常现象,就像四季更替一样属于自然发展的基本规律,试图消除经济发展中的各种波动性的举措就是违背基本规律,终将失败。这好比一个蓄满水的大坝,正常应该开闸放水的时候非要筑高大坝,结局只能是下一轮更大的泄洪。黑天鹅只能被延迟,不会被消除。
阿西莫夫《永恒的总结》这个故事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人类创造了一个永恒时空,在这个时空里对历史做出最小必要变革从而消除了疾病、战争等看起来不美好的一切,人类生活在一个确定性的世界,简直就是一个乌托邦。但未来人类却发现,永恒时空的存在消除了世界不确定性的同时也阻碍了人类的发展,人类从永恒时空建立之后就停止发展,在未来世界地球被外星人占据。所以未来人类毁了永恒时空,回到当初那个充满随机性不确定性的世界,从此地球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虽然只是科幻的世界,但其中表达的哲学就是反脆弱。天真的干预只会消除系统的反脆弱性,让它变得越来越脆弱。一个健康的系统应该是乐于拥抱不确定性、随机性、波动性,在各种冲击下越发强大。
识别生活中各种隐蔽的脆弱推手是反脆弱的前提。而书中提及的现象学则是获得反脆弱的途径。和现象学对应的就是各种理论演说推导,现象学没有任何的理论和公式,一切基于实践。在各种不确定性的冲击下,我们能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找到更好的方法更好的途径,这就是现象学。就像作者说的:“只要我们的生活遵循正常的秩序,我们就需要一些随机性、混乱性、冒险性、不确定性、自我发现、非致命的挫折等来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而在这些挫折下越挫越勇就是我们获取反脆弱的必经之路。
并不是所有的反脆弱都是好的,细菌的抗药性就是典型的反例。而佛教所谓的“贪嗔痴”中的“痴”也具备强大的反脆弱性。这往往体现在对一件事物痴迷的执着,甚至达到顽固不化的程度。如前所述,破除这种反脆弱性的方法也许可以从消除各种不确定性入手。不过这个说起来容易,真正实行就不得而知了,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作者说这本书内容庞大,甚至每个章节都可以单独成书。所以针对这本书也只能进行如此皮毛般的解读,要完整的理解这本书的内容,唯一的途径可能是反复阅读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