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一个堂兄在朋友圈提问:你们和爱情结了婚过得幸福吗?
我知道,他一定是又被我姑唠叨了。
我这个堂兄其实也就比我大几个月,我庆幸还在求学的我可以躲几年清净,也在为同龄的被催婚族感到同情,遂写此文以表己情,还有一些看法。
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催婚都是普遍存在,到现在已经演变成我们互相调侃揶揄的段子,大家用娱乐化的方式化解这种无奈。
据我自己的观察,农村的催婚状况还是强于城市的,而且“遵从率”也是高于城市的。除了思想文化水平,经济等大环境因素外,还有重要的一点是邻里的熟知性和封闭性。
在农村,一个村庄的人几乎全部认识,而且一旦有什么大事件,周围十里八里都会传到消息。久而久之,在农村就会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不成文规定,例如到了一定年龄就该结婚,过了这种年纪还未成家,一定是本人或家庭有什么问题。在我家所在的地方,这种年龄限制一般是男孩20-24,女孩19-23。比法定结婚年龄都小。低于法定结婚年龄时采取的方法是先举行婚宴,等到了年龄再补办证明。对,在农村,周围人的认定比法律更具有认可性,这也是为什么有这种约定存在的原因之一。
最过分的是很多年轻人会“遵从”父母的意思,开始在一场场相亲中罗列条件,然后挑选“合适”的对方完成任务。我没有说的过分。
什么年龄做什么事,这是正确的,所以该结婚的时候就结婚。但是我想说的是,结婚这种事不是该着急的事啊。如果遇到了合适又喜欢的人,顺理成章走进婚姻殿堂是对的,但如果没有遇到这个人,我们就该为了身边人的着急而匆忙选择一生的伴侣吗?
我知道,每个催婚的家庭也都有各家复杂的原因,父母的年老,家庭的经济能力,孩子众多的压力,多年心酸的苦盼,街坊的流言等等。我们体谅所有的不容易,但这些都不是可以将就的理由。
因为责任。
如果选择一个不那么喜欢的人进入到自己的生活里,每日相对,那会是多么无趣啊。
在校园外认识的一个姐姐跟我讲,他的弟弟长得帅招女孩喜欢,后来就和一个特喜欢他的姑娘结了婚,因为不好意思拒绝对方家人的好意。婚后男孩不愿意带女孩出去吃饭见朋友,理由是嫌弃女孩太胖。没过多久他们就决定离婚。
没有爱,对方的缺点就是放大的隔阂,日常的相伴就是煎熬。
我很庆幸,我的那个堂哥还在坚持的路上。去年正月走亲戚时,堂哥就被一群亲戚围住,轮番劝说。最后他落荒而逃。一年了,堂哥一直在相亲。听爸爸说他相过的几个姑娘都很愿意,都是我堂哥相处一段时间后选择放弃。堂哥不拒绝相亲,却也始终欠缺一种感觉。他是在找爱情吧。
爱情这两个字在我的家乡很少被提到,我们都管它叫有感情。但它同样神秘而难以捉摸。
记得有人说过人到这世上最重要的事就是经历一场爱情。虽然生活不只有爱情,但我也认为爱情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现在我心里是排斥相亲的,但也不可否认这是一种相识的渠道,而且身边也有很多人通过相亲走到一起,日久的相处也有爱情滋生。当然,也有恋爱结婚但最后分道的案例。婚姻重要的还是日常的相处吧,这个先不谈。
我相信缘分,相信缘到才会姻缘到。所以我对渴望爱情的朋友说过的“相信有一天那个人会突然闯进你的生活,或许是在参加工作后的某一个工作伙伴,或许是朋友的朋友,或许是在路上不小心撞到你的路人......然后他会想要了解你的生活你的过往。”并不是在安慰,而是真的在相信。
只是越长大,越觉得爱情不是很容易就能遇到。
前几天发小生日,也是当天,他儿子降临到这个世界,母子平安。听到消息开心又感慨。她和她老公相亲结识,过程中有点坎坷,断了联系几个月,直到男方再次上门提亲,两人才终成。发小和我说起,眼里已只剩温柔。婚后他们过得也很好,我才愿意相信,不管怎样相识,该在一起的还是会走到一起。
可能有一天我也会走上相亲的路吧,但不管怎样,我也不会选择凑合,毕竟我还是想要选择一个我喜欢也喜欢我的人过这一生。
如果可以,长辈们不要再去催孩子了,等到他遇到想要结婚的人,会迫不及待地告诉你们的;还在被催的朋友们,抓紧时间去找爱的人吧,更多一点勇敢,说不定对方就是那个陪伴你一生的人。祝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