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所读书目是《沟通的艺术》,节选自1.1&1.2。
为什么要沟通?
你可能没想过,沟通是多重要的一件事。就像每天刷牙洗脸,在生活已成为习惯,却会想当然的认为,“沟通不就是说话吗?”说句话多简单,它不重要,不需要好好说话。说错话,也能敷衍过去,以“直率”为借口甩锅。
而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在关注高层次需求之前应该先满足基本层次的需求。而人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需求,第二是安全需求,第三是自尊需求,第四是自我实现需求。而沟通正是满足各层需求的最必要方法。
沟通与人的各层需求是紧密结合的,将其简单地概括为:
积极沟通,能保持身心健康。
参与沟通,能完善自我认知。
有效沟通,能建立紧密联系。
持续沟通,能助力目标实现。
节选:
每个人出生在这个世界上时,大概都没有或只有微量的自我认同感,我们需要通过观察别人如何诠释我们而明了我们自己是谁。
我们对于自我的认同源自于我们与他人的互动,究竟我们是聪明的,还是迟钝的,动人的还是丑陋的,这些答案不是我们照一照镜子就能找到的,而是他人对我们的回应中建立自我认同的。
说话≠沟通!?
能开口说话,不代表会说话。每天都在说话,我以为那就是沟通,但不是。有一次,在社团安排成员参加演出彩排,我把流程详细地公布在群里,发短信一一通知了,以为这就够了。然后我去默默做自己的事。在候场前的半小时,突然有成员告诉我,遇到了突发状况,赶不及上场。彩排结果,可想而知了,败得稀里哗啦。
沟通→双方互动的结果
交流式的沟通并不是我们“对”别人做了什么,而是我们‘跟’别人做了什么。沟通的交流性质在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中特别明显。
中学的时候,父母工作忙,我跟父母也缺少沟通。不是说没有聊天或者不说话。在家父亲找我聊天,给我出很多建议,那时候,觉得自己的想法很好,他们都不太理解。有一段时间,双方的沟通就是生活上的闲聊,并不想跟父母聊过学习问题。
现在意识到,沟通双方会互相影响的,双方的情绪和行为都能表现出来。良好的沟通依靠双方积极的态度以及互动行为。
在与父母沟通时,我有两个小方法,亲测有效。
1.每周都跟父母保持通话联系,在做选择或决定的时候,好好说话,参考他们的建议。
2.培养共同的小习惯,跟父母一起做件事。比如陪妈妈看剧,聊聊互相之间的想法。
沟通=跳双人舞!?
节选英文版:
Transactional communication isn’t something that we do to others; rather, it is an activity that we do with them.
In communication and dancing, even having two talented partners doesn’t guarantee success. When two skilled dancers perform without coordinating their movements, the results feel bad to the dancers and look foolish to an audience.
沟通不是指我们对他人做了什么,而是跟他人一起做了什么。
英文中的例子是两人跳舞,"即使是两个优秀的舞者,也不能保证成功。"跳舞的人如果不懂得互相配合协调,双人舞也是失败的。沟通也如同跳双人舞一样,如果只知道一味地表达自己的诉求,不懂倾听对方的话,不知道做出让步和调整,结果就是谈崩了,没有后续。工作的商谈也是同样的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