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看到最近有关藏獒经济崩盘的新闻,依稀记起前些年的“藏獒热”,脑子里突然闪过这句话。藏獒,又一种利益驱使下的牺牲品罢了。
想起以前修过的一门课,叫“商业道德”,大概是大部分商学生开始商业课之前必须上的一节“节操课”。课程内容并不复杂,主要的讨论点就是商业的发展是否应该顾及到社会环境。比如,由于棕榈油广阔的市场需求,好多热带地区的居民为了赚钱选择伐掉热带雨林,然后种上能生钱的棕榈,结果对当地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那么这个时候谁来为环境的恶化负责呢?当地居民负责吗?那收购商要不要负责呢?购买商品的消费者是不是也需要负责呢?于是,环保主义者开始拒绝棕榈油,有些商品上也开始标注“不含棕榈油”。
老师当时给我们发了一份资料,资料撰写者支持“从商者只需努力发展好商业就可以”这一观点,并给出了种种理由。但那份资料的所有观点都是建立在一个基础上的——作为一个自由人。这一“基础”的设立不禁让人思考,我们时常谈“道德绑架”,有的时候,从商可能也是这样,作为一名商人,利益肯定是最终目标,而在追寻利益的过程中,只要不犯法,社会又凭什么要求一位商人去做“道德”的事儿呢?作为一名“自由”的商人,自然不该接受这样的“道德绑架”,即使有人不满,只要不影响利益的获得,商人又有什么必须的理由去为社会负责呢?
但是,我们真的是自由的吗?
生活在这颗星球上,接受着大自然的馈赠,只是幸站在了食物链顶端,我们就有底气说出自己是“自由”的了吗?阳光,空气,水,土壤……以及作为利益牺牲品的藏獒,又有哪一个又是真正属于我们的呢?我们被给予,却想着不顾一切地去“自由”吗?
其实我们心里是有答案的。
“藏獒热”过后,有关流浪藏獒生活状况的新闻一出,网民便在新闻评论里开始了反思。为了暴利而炒作藏獒的人,将藏獒作为炫富手段的消费者,经常出现在新闻里“拦车”“反狗肉节”的爱狗人士……全都在评论里被挑了出来,谁该为这些负责,谁又会为这些负责呢?
我们什么都懂,只是,自我反思的人很少。
我们心里一定清楚,藏獒只是这个社会经济发展当中一个微不足道的牺牲品罢了,而类似的牺牲品从来都没少过,只是因为藏獒的特殊性,才引起了这么大的关注。它们曾经是高原上带有神秘色彩的犬种,只是一夜之间,被神化,又迅速跌落,而后,无处可归的生命开始拷打我们的内心……也许,如果换作一个没有生命的商品,我们的反应就小很多了,甚至不足以做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但藏獒又何尝不会是一阵风呢?
也许我们从来都是健忘的。每天打开手机,浏览大量的新闻,发出或悲哀或愤慨的评论,缓解一下一天的工作压力,感叹着为何社会糟糕成这样了,而后第二天开始新的新闻。新闻永远都在继续,而新闻的当事人永远都不是网上那些责任感爆棚的网友,骂地铁性骚扰的人从来都不少,可真有人被骚扰时,能够站出来的人仍是寥寥……
所以,也许当我们去谴责社会的时候,也可以转头反思一下自己,如果当初站在“藏獒热”前的商人是自己,自己会有保持清醒并为可能发生的后果负责的能力吗?即使有这个能力,在砸了藏獒生意后,又真的会愿意白白搭进去巨大的财力为自己买单吗?还是把它们也丢进收容所呢?同样,不只是藏獒,哪怕只是在身边的陌生人受到骚扰时,我们真的会替他站出来吗?
写到这儿,突然想起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那也是有着“麻木的看客”的年代,为他拉车的车夫撞到人,当时并没有其他人看到,而被撞的人看起来又像是要讹人的,但车夫还是毫不犹豫地搀扶起他并主动和他一起去了巡警分住所。鲁迅说,“中国的脊梁”从来都不少。
愿我们都能做这个社会的脊梁,而不是躲在床底下骂他人的人,如果每个人都能尽力保持头脑的清醒并担负起肩上的责任,大概新闻里的牺牲品就会少一些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