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五一节假期最大的瓜,莫过于比尔·盖茨夫妇离婚。
他们的婚姻,揭示了三个残酷的真相:
1、再完美的关系也会有裂痕
相比其他大佬的离婚,比如贝佐斯移情别恋的狗血、马斯克离了又离的反复等等,比尔·盖茨这对夫妇的离婚姿态可谓是最体面的,理由也算是最高级的了:
“we no longer believe we can grow together as a couple.”
这句话很有意思,可以理解为“我们的婚姻持续不下去了”,也可以理解成“我们认为,继续保持婚姻关系已经无法让彼此继续提升。”
事实上,从梅琳达的自传《女性的时刻》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人的关系并不像外界看到的那么完美,他们也一直在试图努力修复。
梅琳达,曾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有权力的女性之一”,从小就是超级学霸,而且情商极高。但和一位带着巨大光环的天才男人在一起的生活,并非外人想象的光鲜。
有一次梅琳达向好友倾吐了嫁给比尔的种种不易,譬如有时会感觉自己无足轻重,即便在两人合作完成的项目中也会被忽略。
好友听了以后说:“梅琳达,你嫁的可是个如雷贯耳的男人啊。”
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梅琳达。
在一个“如雷贯耳”的男人身边发出的声音,注定是“无声”的。
她和比尔一起出去和朋友吃饭聊天的时候,比尔有时会打断她,或者用他自己的话再重新解释一遍梅琳达刚说的话。
而大家也总是期待地看着比尔,因为他才是这桌上最聪明的那个!
刚结婚的时候,类似这样的问题时常困扰着梅琳达,她渴望发出自己的声音,也不想成为比尔的附属品。
而这,注定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或许,也是关系中暗埋的裂痕。
如果关系中,两个人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势均力敌,那在感情中还能平起平坐吗?
2、各司其职 ,是婚姻中最大的谎言
梅琳达在书中写道:
“不平等关系的一大标志,就是一方包揽所有重要、有趣的工作,强迫另一方承担那些没有技术含量的琐事。”
比如:我负责赚钱养家,你负责貌美如花(集美们千万不要再相信这种话了)。
她认为,平衡分工即平衡婚姻。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约翰·韦尔伍德(John Welwood)认为伴侣关系中存在着一种“自然平衡”的机制:
被一方忽视的事物,总会得到另一方的加倍重视。
这就是为什么女性通常在家里带孩子和承担了更多的家务。
因为如果丈夫知道妻子对孩子比自己更上心,那他会有这样的心理状态:即便自己什么都不管,妻子也会做好安排。
这种平衡分工,并不是时间上的绝对均等,甚至不是你刷碗,我做饭这种各司其职,而是共同承担。
因为如果严格划分每项任务,每个人都会试图减少自己的付出,这种做法最大的代价就是:伴侣双方渐行渐远。
而如果可以试着不同程度地参与每一件事,双方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引领。
最终,谁在什么事情上处于主导地位纯粹是在才能和经验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
当然,这也就意味着双方会花更多时间沟通,但那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婚姻中最残酷的真相就是:
夫妻之间看似最平等的分工,恰恰是最不平等的。
3、婚姻关系中,分歧比共识更重要
在盖茨基金会成立的头几年,梅琳达一直在幕后运筹帷幄。但即便如此,在很多人眼里,相对比尔· 盖茨,她似乎还是显得没那么重要。
在《女性的时刻》中,梅琳达很多次讲到:她渴望找到自己的声音,也向往平等的关系,这二者互为因果,缺一不可。
其实,比尔并不是那种“有钱就是爷”的人,他也相信关系中的“平等”,但这并不代表他在婚姻中可以一直平等地对待另一半。
2013 年,起草盖茨基金会每年一度的年信时,梅琳达认为她作为基金会的联合创始人,有充分的理由与比尔合写。
但比尔却认为,在此之前都是他写的,自己理所当然应该继续执笔,为什么要变呢?
两个人争得越来越激烈,当时梅琳达甚至认为“他们的婚姻将因此而结束”。
最终那封信的题目是《来自比尔·盖茨的2013年年信》,信中仅收录了梅琳达的一篇文章。
但梅琳达并没有放弃。
第二年,公开信的题目变成了《2014盖茨年信》主题是“阻碍穷人进步的三大难题”,比尔写了其中两个,梅琳达写了一个。
第三年,标题变成了《2015盖茨年信:为未来下注——比尔与梅琳达·盖茨》
这次争执对他们是一次巨大的考验——考验的不是如何达成一致,而是如何面对分歧。
”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因为如果无法以尊重与倾听的态度来化解重大的分歧,那么即使最小的分歧也会被无限放大。
他必须学习放下身段,我也必须提升自己,成为与他势均力敌的伙伴。
我们必须弄清谁更擅长什么,做到能者多劳,学会不在对方的领域指手画脚。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学会处理两人观点相左时互不相让的问题。”
最后:
结婚的时候,比尔的父母送的结婚礼物是一尊雕塑,两只鸟儿目不转睛地直视前方,神情出奇地一致。
梅琳达非常喜欢,觉得它象征着夫妻对未来共同的期待。
那两只鸟,现在决定不再一起飞了。这还是让人有些唏嘘。
正像梅琳达在书中讲到的:
“我一直相信婚姻也会成长和演变。”
被不爱我们的人了解令人不寒而栗。
被不了解我们的人爱无法带来改变。
但被人深刻地了解与热爱,能让我们脱胎换骨。”
也许这种“脱胎换骨”般的成长,就是梅琳达想在余生追求的。
赞叹这份重新开始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