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第六篇之《六元正纪大论》1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是《内经》运气七篇当中篇幅最长的大论,是关系到气化辨证论治的具体操作问题。其内容包括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论,提出问题,确立辨证论治为主题思想,预示论证方式,内容可分为两大节。

  第二部分是本论,以六大岁纪为序列,纵横捭阖地论述运气概要,岁气概要,客主加临,防病治病原则和药食法则。其内容可分为六大节。

  第三部分是是运气发微,层进式论证,对有关概念作深入细致地论述,补充有关内容,可分为六大节。

  第四部分是对本大论内容作归纳,综合分析,归结为八纲辨证论治。

【题解】

“六元”,即风、热、火、湿、燥、寒六气。《天元纪大论》谓:“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所谓本也,是谓六元。” “正”,正确。“纪”,作年份解。“正纪”,指正常的变化规律。由于本篇内容主要是论述六十年中六气的变化规律,所以命名曰“六元正纪大论”。

第一节:通晓六气的变化

一、欲通天之纪从地之理和其运调其化

【原文】

黄帝问曰:六化六变,胜复淫治,甘苦辛成酸淡先后(1),余知之矣。夫五运之化,或从五气,或逆天气,或从天气而逆地气,或从地气而逆天气,或相得,或不相得(2)余未能明其事。欲通天之纪,从地之理(3),和其运,调其化(4),使上下合德,无相夺伦(5),天地升降,不失其宜(6),五运宣行,勿乖其政(7),调之正味从逆(8),奈何?

歧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此天地之纲纪,变化之渊源,非圣帝孰能穷其至理欤(9)!臣虽不敏,请陈其道,令终不灭,久而不易。

帝曰:愿夫子推而次之,从其类序,分其部主,别其宗司,昭其气数,明其正化(1O),可得闻乎?

歧伯曰:先立其年以明其气(D,金木水火土运行之数(12),寒暑燥湿风火临御之化(13),则天道可见,民气可调,阴阳卷舒,近而无惑(14),数之可数者(15),请遂言之。

【讲解】

(1)六化六变,胜复淫治,甘苦辛酸咸淡先后

“六化”指六气的正常变化。“六变”指六气的反常变化。“胜”指胜气。“复”,复气。“淫”指偏胜或太过。“治”指正常。“甘苦辛酸咸淡”指五味,亦即指各种食物或药物。“先后”,指五味的生成各个年度不尽相同,有先有后。全句大意即自然气候有常有变,五味的生成与六气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各个年份气候各有特点,五味的生成也就有先有后。这也就是《五常政大论》中所谓的:“寒热燥湿,不同其化也” 。“少阳在泉,寒毒不生,其味辛,……阳明在泉,湿毒不生,其味酸,太阳在泉,热毒不生,其味苦,……厥阴在泉,清毒不生,其味甘,……少阴在泉,寒毒不生,其味辛,……太阴在泉,燥毒不生,其味咸”等等。

(2)夫五运之化,或从五气,或逆天气,或从天气而逆地气,或从地气而逆天气,或相得,或不相得

“五运”指木火土金水五运。“化”,指化生,亦即万物的生长化收藏现象。“五气”,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是“天气”之误,如《新校正》云:“详五气疑作天气,则与下文相协。”一种解释认为是指五运平气之年,如张隐庵云:“或从五气者,谓敷和、升明、审平、静顺之纪,五运和平,与六气无犯也。”笔者认同《新校正》的解释,以“天气”为宜。因此“或从五气”,应为“或从天气”。“天气”一般均司天之气。因此“或从天气?” 一句,意即有些年份,岁运的五行属性与该年的司夫之气相同。 “或逆天气” ,意即有些年份,岁运的五行属性与司天之气相首。 “或从天气而逆地气” 意即有些年份岁运的五行属性与司天之气相同而与在泉之气相逆。 “或从地气而逆天气 ,意即有些年份岁运的五行属性与在泉之气相同而与司天之气相逆。“或相得”,指客气与主气一致。 “或不相得”,指客气与主气不一致。以上所述,是说在五运六气的运算过程中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十分复杂。关于这些复杂情况,本篇将在下文中逐年加以讨论,此不详述。

司天象征在上,主上半年的气运情况;在泉象征在下,主下半年的气运情况。如子午年是少阴君火司天,则阳明燥金在泉;卯酉年为阳明燥金司天,则少阴君火在泉。司天与在泉,可推算一年中岁气的大体情况,及由于气运影响与发生疾病的关系。《素问·至真要大论》:"厥阴司天为风化,在泉为酸化。"

(3) .通天之纪,从地之理.  

“通”,指通晓。 “天”,指天时,即自然气候。“通天之纪”,意即通晓自然气候变化规律。“从” ,指根据或依从。“地”,指地理。“从地之理”,意即根据地理条件。全名意即研究自然气候及物候变化,必须首先掌握天时地理,通晓自然气候变化规律及地理状况,才能了解自然,掌握自然进而改造自然。

(4) 和其运,调其化           

“运”,指五运。“化” , 指化生。“运”, 有盛有训, 有太过有不及。因此其化生情况也就有多有少,有厚有薄。“和其运,调其化” ,是承上句而言。意即在充分掌握自然气候和地理变化规律的基础之上,人们就可以调和五运的盛哀,化生的多少,并进一步以防治疾病,保障健康。这也就是张隐鹿《集注》中所谓的, “用人力 以调其不和。”

(5)使上下合德,无相夺伦

”上”,指司天。“下”,指在泉。“合德”,指协调。“夺伦” ,指偏盛偏衰的失调现象。“使上下合德,无祖夺伦,是夭上句“和其运,调其化” 而言,意即可以用人力来使司天在泉之气在作用上和谐协调。质言之,亦即可以用人力来矫正由于岁运的盛衰而引起的物化方面的盛衰以及人体方面的盛衰现象。

(6)天地升降,不失其宜

“天”,指司天之气。“地”,指在泉之气。“升降”,指司天在泉之间的循回运转。“宜”,指正常。“天地升降,不失其宜”,其义与前句“使上下合德,无相夺伦”相似,均指使司天在泉之气循回运转正常。

(7) 五运宣行,勿乖其政

“五运”,指木火土金水五运。“宣行”,指运行。“乖”,指反常。“政”,指职能。“五运宣行,缴乖其政”,意即使木火土金水五运,在运行中不要出现反常现象。质言之,亦即使生长化收藏等物化现象正常进行。

(8) 调之正味从逆

“调”,即调整。“正味”,“正”指正常,“味”指五味。“正味”,即具有正常作用的食物与药物。 “从逆”,指治法上的从治和逆治,亦即正治和反治。“调之正赎从逆”,是承以上几句所述而言。前几句是说人们在充分掌握自然气候和地理变化规律的基础之上,可以用人力矫正因岁运盛衰而引起的不和现象。此句则是告诉我们如何来娇正这种不和现象。明确指出,矫正这种不和现象的具体方法,就是利用五味的作用,亦即利用食物或药物的作用,针对所出现的不和现象进行正治或反治。这也就是张隆庵所谓的,夫五运六气有德化政令之和祥必有淫胜郁复之变易今欲使气运和平须以五味折之资之益之抑之故曰调之正味盖在天为气在地为味以味而调其气也从逆者谓资之益之者从之折之抑之者当逆取也”亦即此义。

(本小节围绕主题思想分做三段作解。)

  1、六化六变:六气的变化,有正常胜复与反常胜复,“淫”是反常,“治"是正常。淡附于甘,甘苦辛咸酸的先后,也即五味的化生因岁气不同而有选择性。这些道理已经在《五常政大论》里讲明白了,所以黄帝说:“余知之矣。”然而知道这些还不够,故接着又提出新的问题。

  2、运气从逆:“五气”指五运之气,如“天元纪大论”说:“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五运从本化就叫做“或从五气”。“天气”指司天之气,“地气”指在泉之气。中运与司天之气同化,就是“从天气”。中运与司天之气异化,就是“逆天气”。中运与在泉同化,就是“从地气”,中运与在泉异化,就是“逆地气”。中运与司天同化,就必定与在泉异化,反之亦然,因为司天与在泉的气化不同。所以说:“夫五运之化,或从五气,或逆天气,或从天气而逆地气,或从地气而逆天气。或相得,或不相得”同化相从,相从则气盛,就是“相得”;异化相逆(相生耗母气,相克夺气),相逆则气衰,就是“不相得”。然而为什么要知道运气的从逆呢?故有“余未知其事”的疑问。

  3、欲通天之纪,从地之理,和其运,调其化:为什么要知道运气相临的从逆变化呢?总的来讲就是为了辨证论治。“欲通天之纪,从地之理”,这句话的意思即是欲通晓天气变化规律,以及天地合德的道理。也即知道运气相临的逆从盛衰,就是为了通晓天地的气候,物候和病候的变化规律,就是为了辨证。证辨清楚了,就能正确论治,即“和其运,调其化”,意即能调和与五运相对应的五脏气化。所以这四句话的意思就是“通晓气化,辨证论治”。是本大论的主题思想。

  4、调之正味从逆:“正味”即针对辨证论治规范而遣选的药物。依据运气法则辨证有从逆,论治用药也就用从逆。辨证不准,用药错误为“逆”,辨证准确,用药正确为“从”。只有辨证准确了,治疗方法及遣选的药物才能恰当,才能治好病。从而使五脏气化不互相乘侮而倾移,即“无相夺伦”,恢复五脏气机升降,不与天地气化的升降违背,即“不失其宜”,也即达到五脏应五行的气化宣明通畅,与司天在泉气化和谐统一。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应该怎样实践操作呢?故有“调之正味从逆奈何”之问。)

(9)令终不灭,久而不易

“令终不灭”,即永远不被消灭。“久而不易”,即长期不改变。全句意即对上述认识和掌握的自然变化规律,要进行阐述和整理,使之流传下去,不致因年代久远而被消灭或任意加以改变。

(10)推而次之,从其类序,分其部主,别其宗司,昭其气数,明其正化

这是谈总结自然气候、物候以及人体疾病的发生和治疗规律的方法。“推而次之即首先要推演出这一规律并加以条理化。“从其类序,分其部主,别其宗司”,即按照规律本身时有的特点进行分类,按排顺序,分别主从。“昭其气数”,即阐明其祖关类别的气候变化特点。“明其正化”,即阐明其相关类别的物候变化规律。

(11)先立其年,以明其气

先立其年”,即先定出当年的具体年份。“以明其气”,即根据不同年份来确定各个年份的气化和物化现象。如何“先立其年”?《六微旨大论》中指出:“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谨候其时,气可与期。”这里的“子甲相合,命曰岁立”,就是“先立其年”,“谨候其时,气可与期”,就是“以明其气”。这就是说,总结分析自然气候、物候以及人体疾病发生和治疗规律的方法,首先就是运用干支定出具体年份,然后就可以根据《天元纪大论》中所述的天干化五运,地支合三阴三阳六气等规律进行具体分析和推算。

(12)金木水火土运行之数

“数”,此处作规律解。“金木水火土运行之数”,是承上句说明在确定了年份之后,以该年天干来推算该年度的岁运在运行中的变化规律。张隐庵注:“运行之数者,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即属此义。

(13)寒暑燥湿风火临御之化

寒暑燥湿风火”,即六气。“临”,指降临或来临,此处指“客气”。“御”,指驾御,此处指主气。“化”,指生化。“寒暑燥湿风火临御之化”也是承上句而言,

意即在确定了年份之后,即可以根据该年的地支推算该年度六气运行中的主气、客气间气、司天在泉、客主加临等的运行变化规律。张隐庵注:“临御之化者,六气有司天之上临,有在泉之下御,有四时之主气,有加临之客气。”即属此义。

(14)天道可见,民气可调,阴阳卷舒,近而无惑

“天道”,即自然变化规律。“民气”,指人民身体健康状况。“卷舒”,“卷”,指收束;“舒”,指舒张或打开。此处意即阴阳消长,可以为人所掌握,如同一轴画卷,收束或打开,完全在人掌握。“近”,远字的对应词,此处是针对前述之“天道玄运”而言。全句意即如果掌握了上述按干支分析计算五运大气的变化规律,则自然变化规律就可以清清楚楚,人民因岁运岁气而发生的疾病就可以得到矫正和调治,阴阳盛衰也可以为人所掌握,玄远的天道就可以因此而变得近而清楚,不难了解。

(15)数之可数者,请遂言之

这里的两个“数”字,前一个“数”字指规律,后一个“数”字指数目。“遂”,副词,就的意思。本句意译之,即歧伯说到现在为止,可以作为规律加以总结的内容,让我就来讲一讲吧。

(本节分四段,围绕论证方式作解。

1、天地之纲纪,变化之渊源:因为“调之正味从逆”关系人体健康,关系到气化的辨证论治,归根揭底是要通晓天地气化之大纲大纪,万物变化的根源上来,是中医至关重要的纲要,故岐伯以最隆重的稽首礼节之后,说了这两两句话,希望后人听仔细,不要失传。

“稽首”,古代最隆重的拜礼。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再拜”,即两次“稽首”礼节。

2、推而次之,从其类序:本段是预示本论的论证方式。“推而次之”是纵向的层进式论证。按次序先论各大岁纪的运气概要,次论岁气概要,次论客主加临,然后论述防病治病原则和药食法则。再然后对前面的一些概念作诠释,补充内容,归纳综合分析,以致最后得出结论。

“从其类序”是横向的并列的论证方式。将六十年运气数归类为六大纪:辰戌之纪,卯酉之纪,寅申之纪,丑未之纪,子午之纪,巳亥之纪。六大纪的内容是彼此按平行格式展开的。如“分其部主,别其宗司”,即每一岁纪都要确立何气司天,何气在泉,如太阳司天则太阴在泉,就是该年的总部主。司天与中运结合即运气相临,中运统治一年的气化为“宗”,司天在泉分司上下各半年的气化为“司”。而每一纪共计十年,每年的部主都是相同的,分配于五运。如辰戌之纪,太阳司天,太阴在泉,属阳年的岁气,分配于阳年五运,得壬辰,壬戌,戊辰,戊戌,甲辰,甲戌,庚辰,庚戌,丙辰,丙戌,共计十年。如卯酉之纪,阳明司天,少阴在泉,属阴年的岁气,分配于阴年五运,得丁卯,丁酉,癸卯,癸酉,己卯,己酉,乙卯,乙酉,辛卯,辛酉,共计十年。

3、昭其气数,明其正化:“昭其气数,明其正化”是比较论证方式。“其”代指运气相临的“宗司”,只有推算出当年的“宗司”,才能明白“气数”,即明白中运与司天在泉三者构建的“正化度”,也即“常数”。明白“正化度”就是“明其正化”。有“正化度”,就有“邪气化度”,就可以将其表示的正常气化现象与反常气化现象进行比较分辨。

4、先立其年,以明其气:以上的三种论证方式,都是在运气相临的框架下进行的,所以必须按六十年“至数”的顺序,确立当年的中运和岁气,即“先立其年,以明其气”,“其气”包括当年中运之气与寒暑燥湿风火之六气,并按照运气的从逆进行推算和观察气候物候和病候的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调和人体阴阳变化(卷舒),没有疑惑,也即正确地进行气化的辨证论治。

        总而言之,辨证论治正确,就必须知道“至数”的子甲相合的顺序,故说:“数之可数者,请遂言之”

【节评】

      本节首先指出了五运、六气以及运气之间有许多复杂的变化,其次指出了只要了解了这一变化规律,人们就可以进而掌握它、利用它,调整它。而调整的方法,主要是利用饮食或药物。再其次指出了研究自然规律的具体方法是首先运用干支纪年的方法,然后在干支纪年的基础上分析各个年度的不同变化和气候、物候特点。这-小节虽然文字不多,但层次十分清楚。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作者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即人能胜天的问题。

        这就是说,《内经》作者认为自然变化虽然十分复杂,但是又认为它完全可以为人们所了解和掌握,并且在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对其所引起的危害可以加以矫正和调整。这就是原文最后所指出的:“天道可见,民气可调”。它一方面承认自然规律,认为自然规律不能违反,但另-方面又认为自然规律可以为人们所认识和掌握,并能对所引起的危害加以人为的矫正、调整以补弊救偏。这种自然观是十分卓越的,中医理论体系正是在这种科学的自然观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二节:太阳之政

一、    木运太过之年“太角”壬辰、壬戌

【原文】

帝日;太阳之政(1)奈何?

歧伯曰:辰戌之纪(2)也。太阳太角太阴壬辰壬戌(3)其运风(4),其化鸣紊启拆③,其变振拉摧拔(6),其病眩掉目瞑(7)。大角初正少徵太宫少商太羽终(8)

【讲解】

(1)太阳之政

此节以下各节,系以图表形式来列举甲子一周六十年中,每一年的气候、物候及疾病特点。“太阳之政”,是指太阳寒水司天之年。

(2)辰戌之纪

“辰戌”,是指各个年度上的年支。“辰戌之纪”,是承上句“太阳之政”而言

意即凡是年支上逢辰,逢戌的年份,都是太阳寒水司天之年。甲子一周六十年中,年支上逢辰逢戌属于太阳寒水司天之年者计有壬辰,壬戌,戊辰,戊戌,甲辰,甲戌,庚辰,庚戌,丙辰,丙戌等十年。以下原文分别将此十年的气候、物候、疾病特点列表简述。读者可按讲解顺序阅读原文。

(3)太阳太角太阴壬辰壬戌

“太阳”,指太阳寒水司天。太角”,指木运太过。“太阴”,指太阴湿土在泉。“壬辰”、“壬戌”,指壬辰年和壬戌年。这一段是说壬辰年和壬戌年,由于其年干都是“壬”,“丁壬化木”,所以都属于木运壬”在天干顺序上属于单数为阳干,阳干为太过,所以在岁运上都属于木运太过之年。古人以五音建运即以宫羽五音代表五运其中以宫音代表土运以商音代表金运以角音代表木运以徵音代表火运以羽音代表水运并以代表太过代表不及认为太和少都是交替相随由于壬辰、壬戌年都是木运太过之年,所以也是太角之年。壬辰年和壬戌年的年支是辰,是戌。辰戌太阳寒水司天,所以壬辰年和壬戌年为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太阳司天,一定是太阴在泉,所以壬辰、壬戌年是太阴湿土在泉之年。可以看出,这个表的第一行,在读法上应先读壬辰、壬戌,即先知道是什么年份。然后再读太角,就知道这两年是岁木太过之年。然后再读太阳,太阴,就知道这两年是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这样对壬辰、壬戌两年的岁运和岁气也就一目了然了

(4)其运风

“运”,指岁运。“风”,指风气偏胜。“其运风”,意即壬辰、壬戌年,属于岁木太过之年,所以这一年,特别是这一年的春天里,风气偏胜,气温偏高。

(5)其化鸣紊启拆

“化”,指生化。“鸣紊”,指风气偏胜时所出现的飘动摇荡的自然景象。“启拆”

指自然界在春天里所出现的萌芽生长现象。“其化鸣紊启拆”,意即岁木太过之年,春天里风气偏胜,自然界一片活跃,万物萌芽生长。

(6)其变振拉摧拔

“变”,指灾变。“振拉摧拔”,指岁木太过之年,风气偏胜,如果过甚,就会出现灾变,狂风大作,摧屋拔树,形成灾害。

(7)其病眩掉目瞑

“眩”,指头晕。“掉”,指抽搐。“目瞑”,指视物不清。“其病眩掉目瞑”,意即岁木太过之年,风气偏胜,人体容易发生肝病,因而在临床上可以出现上述眩掉目瞑等肝病症状

(8)太角初正少徵太宫少角太羽终

上表是指壬辰、壬戌年的主运和客运的运行次序和变化。

所谓“客运”,指一年之中五个运季,即春、夏、长夏、秋、冬等季节中的特殊气候变化。客运的计算方法是在每年岁运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每年值年的岁运就是当年客运的初运,以下按五行相生的次序依次推移。由于壬辰、壬戌年岁运是岁木太过,所以这两年的客运初运便是木运太过,亦即“太角”。二运便是火运,由于五音建运有个“太少相生”的问题,既如前述,太过之后便是不及,所以二运的火运便是火运不及,亦即“少徵”。三运是土运太过,亦即“太宫”。四运是金运不及,亦即“少商”。五运是水运太过,亦即太羽。以上便是表中这一行“太角少徵太宫少角太羽”的含义。

所谓“主运”,即一年中五个运季的一般气候变化。五个运季的一般变化顺序即按木(风)、火(热)、土(湿)、金(燥)、水(寒)五行相生之序进行,年年如此。因此主运的计算方法很简单,即木为初运,火为二运,土为三运,金为四运,水为终运。因此,表中的这一行还可以表示主运的运行次序。

表中“太角”右下方的“初正”二字,“初”字即表示主运中的初运。“正”字表示正角,以示与客运中的“太角”相区别。

“太羽”右下方的“终”字,表示主运中的终运。主运在运行中没有太少之分,因此表中这一行就表示主运来说,应读成“角、徵、宫、商、羽”。由于原文是把主客运两个表省略为一个表,因此必须注意读法,才能领会表的含义。

二、岁火太过之年

【原文】

太阳 大徵 太阴 戊辰 戊戌(1)同正徵(2)。其运热(3),其化暄暑郁燠(4),其变炎烈沸腾(5),其病热郁(6)。太徵  少宫 太商 少羽终少角初(7)

【讲解】

(1)太阳,太徵,太阴,戊辰,戊戌

本表的读法与前表一样,首先读出“戊辰,戊戌”,然后再读“太阳、太徵、太阴”。戊辰、戊戌年,年干都是戊,戊癸化火,戊是阳于,所以戊辰、戊戌年是岁火太过之年,亦即“太徵”之年。戊辰、戊戌年,年支是辰,是戌,辰戌太阳寒水司天。太阳司天,太阴在泉,因此戊辰年,戊戌年是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

(2)同正徵

“正徵”,即火运平气之年。这就是说,戊辰、戊戌年,从岁运来看虽然是火运太

过之年,但是由于从岁气来看是太阳寒水司天,太过的火运,受到了司天之气的克制。根据“运太过而被抑”仍可构成平气的原则,所以戊辰、戊戌年实际上构成了火运平气之年,所以原文说戊辰、戊戌之年,同“正徵”。

(3)其运热

“热”,即气候炎热,火气偏胜。“其运热”,意即戊辰、戊戌年,属于岁火太过之年。在这两年中,特别是在这两年的夏天里气候偏热。但是由于这两年同“正徵”,可以成为平气之年,所以气候也可以属于正常。

(4)其化暄暑郁燠

“暄暑”,指炎热。“郁燠”,指郁蒸。“其化暄暑郁燠”,意即戊辰、戊戌这两年,在夏天里气候炎热,暑热郁蒸。

(5)其变炎烈沸腾

“变”,指灾变。“炎烈沸腾”,指气候酷热。“其变炎烈沸腾”,意即戊辰、戊戌这两年,由于岁火太过,可以出现暴热现象。

(6)其病热郁

“热郁”,即热郁结在里。“其病热郁”,意即戊辰、戊戌年,人体疾病以里热症为主。

(7)太徵,少宫,太商,少羽终少角初

此表是指戊辰、戊戌年的主运和客运的运行次序和变化。

根据此表,戊辰,戊戌年的客运是:初运火运太过,亦即“太徵”二运土运不及,亦即“少官”;三运金运太过,亦即“太商”;四运水运不及,亦即“少羽”;终运木运不及,亦即“少角”。主运仍然同其它年份一样,初运是角,二运是徵,三运是宫,四运是商,终运是羽,按木、火、土、金、水顺序依次运行。

这里需要解释两点

其一,按照五音建运、太少相生的规律,总是太生少,少生太,交替往来,但本表列的顺序却是太徵、少宫、太商、少羽、少角。最后两步中少羽和少角连接起来。这与太少相生的规律不符。如何解释?这是因为戊辰、戊戌年的值年岁运是火运太过,太徴之年。太徵之前,按规定必是“少角”,如果是“太角”,那就会成“少徵”,与实际情况不符。因此戊辰、戊戌这两年,客运的终运必须是少角才能符合规定。这就是说,一年中的五运以初运为准。

其二,表中所列“少羽终,少角初”,作者为了省略一个表而采取的一种写法。“少羽终”,是指主运的终运,意即主运的终运是水(羽)。“少角初”,是指主运的初运,意即主运的初运是木(角),主运仍然是木(角)、火(徵)、土(宫)、金(商)、水(羽)依次运行不变。

三、土运太过之年

【原文】

大阴 太宫 太阴 甲辰岁会同天符甲戌岁会同天符(1),其运阴埃(2),其化柔润重泽(3),其变震惊飘骤(4),其病湿下重(5)太官 少商 太羽终  太角初 少徵(6)

【讲解】

(1)太阳 太宫 太阴 甲辰岁会同天符 甲戌岁会同天符

读法如前。全句意即甲辰、甲戌年是土运太过之年,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甲辰岁会,甲戌岁会”,意即甲辰、甲戌年在计算上虽然是岁土太过之年,但由于甲辰、甲戌年的年干是甲,甲己化土,属于土运;年支是辰,是戌,辰戌丑未的固有五行属性属土,大运与年支的固有五行属性相同,所以甲辰、甲戌两年又是岁会之年。还应该指出,甲辰、甲戌两年,大运是土运太过,其在泉之气的五行属性也是土,根据本篇下文所讲的“太过而加同天符”,因此,甲辰、甲戌两年又可以是同天符之年。

(2)其运阴埃

“阴埃”,张隐庵注:“云雨昏瞑埃,乃湿土之气,后节曰:其运阴雨。”《新校正》亦云:“详太宫三运两曰阴雨,独此曰阴埃,疑作雨。”因此,“其运阴埃”,可以作“其运阴雨”来理解。意即甲辰、甲戌之年,属于岁土太过,所以雨湿偏胜。

(3)其化柔润重泽

“柔润”,指滋润。“重泽”,指水多。“其化柔润重泽”,意即甲辰.甲戌这两年,由于土运太过,气候偏湿,所以雨水较多。

(4)其变震惊飘骤

“震惊”,指雷声大作。“飘骤”,指狂风暴雨。“其变震惊飘骤”,意即甲辰、甲戌年,土运太过,如果雨湿过盛,就可能因雷雨大作而成灾变。

(5)其病湿下重

“湿”,指人体在病因作用下而发生的液体潴留现象。“下重”,指下肢酸重或浮肿,也是属于“湿病”。“其病湿下重”,意即甲辰、甲戌年,岁土太过,气候偏湿所以在临床上也以湿病为多。

(6)太宫  少商  太羽终  太角初  少徵

这是指甲辰、甲戌两年的主运和客运运行次序。甲辰、甲戌年的客运,初运为太宫,二运为少商,三运为太羽,四运为太角,终运为少徵。主运初运为角,终运为羽。读法如前

四、岁金太过之年

【原文】

太阳  太商  太阴 庚辰 庚戌(1)其运凉(2),其化雾露萧(3),其变肃杀雕零(4),其病燥,背瞀胸满(5)。太商  少羽终  少角初  大徵  少宫(6)

【讲解】

(1)太阳 太商 太阴 庚辰 庚戌

此表说明庚辰、庚戌年是岁金太过之年,亦即太商之年,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

(2)其运凉

“凉”,即气候清凉。“其运凉”,意即庚辰、庚戌年,属于金运太过之年,凉气偏胜,所以在这两年,特别是在这两年的秋季里,气候偏凉。

(3)其化雾露萧飋

“雰露萧飈”,是指秋气清凉的自然景象。“其化雾露萧飋”,意即庚辰、庚戌年,秋天里气候偏凉;西风萧瑟,雾露早降。这是对前句“其运凉”的具体描述。

(4)其变肃杀雕零

“肃杀”,指肃清杀灭,此处是指秋季里的一片荒凉景象。“雕零”,指树凋叶落。“其变肃杀雕零”,意即庚辰、庚戌年,金运太过,气候凉而过甚,就会过早地出现树凋叶落、一片荒凉的自然景象。

(5)其病燥,背mào胸满(瞀本义:眼睛昏花)

“燥”,即干燥。“背瞀mào”,指背部闷满。“胸满”,指前胸满闷。全句意即庚辰、庚戌年,由于金运太过,气候偏凉、偏燥,因而人体容易发生肺病而在临床上出现干咳无痰、口燥咽于、胸背闷满等症状。

(6)太商  少羽终  少角初  太徵  少宫

本表说明庚辰、庚戌年的客运是,初运太商,二运少羽,三运少角,四运太徵,终运少宫。主运仍是初运角,二运徵,三运宫,四运商,终运羽。“少羽终,少角初”,解释同前。

五、水运太过(太羽)之年

【原文】

太阳 太羽 太阴 丙辰天符  丙戌天符(1),其运寒(2),其化凝惨漂冽(3),其变冰雪霜雹()。其病大寒留于溪谷(5)。

太羽终  太角初  少徵  太宫 少商(6)

【讲解】

(1)太阳,太羽,太阴,丙辰天符,丙戌天符

此表说明丙辰、丙戌年是水运太过(太羽)之年,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由于丙辰、丙戌年,年干是丙,丙辛化水,丙为阳千,所以丙辰、丙戌年属于水运太过之年,即太羽之年。丙辰、丙戌年的年支是辰,是戌,辰戌太阳寒水司天。岁运是水,司天之气也是水。岁运与司天之气的五行属性相同,所以丙辰、丙戌又是天符之年。

(2)其运寒

“寒”,即寒冷。“其运寒”,意即丙辰、丙戌年,水运太过,因此这两年中,特别是这两年的冬季里,气候十分寒冷。

(3)其化凝惨溧冽

“凝惨溧冽”,描述天寒地冻、万物闭藏的严冬景象。“其化凝惨溧冽”,意即丙辰、丙戌之年,冬季里气候十分寒冷。这是对前句“其运寒”的具体描述。

(4)其变冰雪霜雹

“冰雪霜雹”,是指冬季里过度寒冷。“其变冰雪箱雹”,意即丙辰、丙戌年,冬季特冷,冰雪成灾

(5)其病大寒流于溪谷

“大寒”,即气血凝泣之病。“溪谷”,《素问·气穴论》谓:“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肉分之间,溪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这就是说,所谓“溪谷”,就是人体肌肉的会合处,是气血流行之处。“其病大寒流于溪谷”,意即丙辰、丙戌年,由于水运太过,再加上司天之气又是水,系属天符之年,因此人体容易感寒而使气血凝泣不通发生各种疾病。

(6)太羽终,太角初,少徵,太宫,少商

此表说明丙辰、丙戌年的客运是初运太羽,二运太角,三运少徵,四运太宫,终运少商。其主运如常不变。

六、太阳寒水司天的十年中都是岁运太过之年

【原文】

凡此太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1),天气萧,地气静,寒临太虚,阳气不令(2)永土合德,上应辰星镇星。其谷玄卦(3),其政肃,其令徐(4)。寒政大举,泽无阳焰(5),则火发待时(6)。少阳中治,时雨乃涯(7),止极雨散,还于太阴(8),云朝北极,湿化乃布,泽流万物(9),寒敷于上,雷动于下,寒湿之气,持于气交(10),民病寒湿,发肌肉痿,足痿不收,濡泄血溢(11)。初之气,地气迁,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疠,温病乃作(2),身热头痛呕吐,肌腠疮疡(13)。二之气,大凉反至,民乃惨,草乃遇寒,火气遂抑,民病气郁中满,寒乃始(14)。三之气,天政布,寒气行,雨乃降。民病寒(15),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mào闷(16),不治者死。四之气,风湿交争(17),风化为雨,乃长乃化乃成(18)。民病大热少气,肌肉痿足痿,注下赤白(19)。五之气,阳复化,草乃长乃化乃成,民乃舒(20)。终之气,地气正,湿令行(21),阴凝太虚,埃昏郊野,民乃惨凄,寒风以至,反者孕乃死(22)。故岁宜苦以燥之温之(23),必折其郁气,先资其化源(24),抑其运气,扶其不胜(25),无使暴过而生其疾26),食岁谷以全其真(27),避虚邪以安其正(28)。适气同异,多少制之(29),同寒湿者燥热化(30),异寒湿者燥湿化(31),共同者多之,异者少之(32),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33)。有假者反常(34),反是者病所谓时也(35)。

帝曰:善。

【讲解】

(1)凡此太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

“太阳司天之政”,指太阳寒水司天之年。“气化运行先天”,句中的“先天”字,在运气学说中一般作“太过”或“早至”解,指气候“先天而至”,即“未至而至”,气候比季节来得早。这也就是《气交变大论》中所谓的:“故太过者先天,不及者后天。”全句意即六十年中属于太阳寒水司天的十年中都是岁运太过之年,所以原文说:“凡此太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

(2)天气肃,地气静,寒临太虚,阳气不令

这儿句是对太阳寒水司天之年自然气候特点的描述。“天气肃”,指自然界一片清肃。“地气静”,指大地上生长现象相对安静而不活跃。“寒临太虚”;指气候寒冷。阳气不令”,指阳气不足。全句意即太阳寒水司天之年,气候偏于寒冷,自然界生物生长现象相对低下而不活跃。

(3)水合德,上辰星镇星,其谷玄jīn

“水”,指司天之气为太阳寒水。太阳寒水司天必然是太阴湿土在泉“土”指在泉的太阴土。“合德”,指在司天之气与在泉之气的共同作用下所出现的气化和物化现象“辰星”,即水星。“镇星”,即土星。“上应辰星镇星”,意即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之年,这一年的气候变化特点是上半年偏寒,下半年偏湿。这种气候变化被认为与天体上的水星和土星运行密切相关。“玄”,指黑色谷物;“黅jīn”,指黄色谷物。“其谷玄黅”,意即太阳寒水司犬,太阴湿土在泉之年,全年气候以寒湿偏胜为特点,因此,玄谷、黅谷在生长上相对良好,因而玄谷、黅谷也就是太阳寒水天之年的“岁谷”。所谓“岁谷”,亦即当年生长较好的谷物。张隐庵注此云:“其谷主玄黅jīn者成熟,感司天在泉之气,所谓岁谷是也。”即谓此义。

(4)其政肃,其令徐

“肃”,即清肃。“徐”,即缓谩。“其政肃,其令徐”,意即太阳寒水司天之年,上半年气候偏冷,下半年气候偏湿,自然界一片清肃,植物生长拥对缓慢。

(5)寒政大举,泽无阳焰

“寒政大举”,太阳寒水司天之年,气候相对寒冷。“泽”,指水。“阳焰”,

即火焰。“泽无阳焰”,形容太阳寒水司天之年,气候寒冷,好象有水无火一样。

(6)则火发待时

此承上句而言。“发”,指发作,与“郁”相对应。“火发时”,意即太阳寒水

司天之年,上半年气候偏于寒冷,主气的初之气厥阴风木、二之气少阴君火均为寒气所郁,应温不温,应热不热,因而“寒政大举,泽无阳焰”。但是,运气学说认为,有“郁”就有“发”,郁极乃发。这就是说,到了一定时候,被郁的火就要发作出来,所以说“火发待时”。至于什么时候才发,张介宾谓:“寒盛则火郁,郁极必发,待王时而至也。”什么时候是王时?张隐庵认为是五之气,因为太阳寒水司天之年,三之气是太阳寒水,四之气是厥阴风木,五之气才是少阴君火。他说:“待时者,至五之气,少阴间气司令而后发。”这就是说,太阳寒水司天之年,上半年气候偏冷,但到了五之气、亦即到了秋分以后至小雪,也就是约在农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一段时间中,又可以出现较热的气候以及相应的物候现象。这也就是下文所说的:“五之气,阳复化,草乃长,乃化,乃成,民乃舒。”

(7)少阳中治,时雨乃涯

“少阳”,指六气中的少阳相火。六气六步主时中,初之气为厥阴风木,二之气为少阴君火,三之气为少阳相火。因此,这里所说的“少阳”,亦即主气中的三之气。“中治”,指客气中的司天之气。因为客主加临时,司天之气总是加在主气的三之气上,亦即少阳相火的位置上。三之气在六步中居第三步,位于六步之中,所以叫作“中治”。“时雨”,指正常的降雨,此处是指雨季,也就是指主气四之气太阴湿土所属的节气。“涯”,指边际或尽头处。“少阳中治,时雨乃涯”,是紧承上句而言,意即太阳寒水司天之午,上半年天气偏冷,主气的初之气厥阴风木,二之气少阴君火为司天之气所郁。应温不温,应热不热。三之气少阳相火,正好是司天之气的位置,所以也仍然偏冷,应热不热。

由于司天之气主要管上半年,因此太阳寒水之气要到三之气以后才终止,到了四之气太阴湿土主时的时候,寒水之气的作用才结束。这也就是原文所谓的:“时雨乃涯”。张隐庵注此云:“此言四时之主气而为司天之所胜也。少阳中治者,少阳相火主三之气,而又为寒水加临,是以时雨乃涯。此言四时之主气而为加临之客气所胜也。岁半之前,天气主之,岁半之后,地气主之,而加临之三气主寒水,四之主气属太阴,是以寒水之气,至三气止,而交于四气之太阴也。”即属此义。

(8)止极雨散,还于太阴

“止”,指作用终止。“极”,指终极,此处指三之气终结时。“雨散”,不好理解,注家多不解释。我们疑为“寒”字之误。“太阴”,指主气的四之气太阴湿土“止极雨()散,还于太阴”,意即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司天之气主管上半年,寒水之气至主气的三之气为止。至四之气以后,下半年则由在泉之气主事。所以张介宾注云:“岁半之后,地气主之,自三气止极,雨散之后,交于四气,则在泉用事,而太阴居之。”

(9)云朝北极,湿化乃布,泽流万物

“云朝北极”,指雨水很多。“湿化乃布”,指气候潮湿。“泽流万物”,指自然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受湿的作用和影响。这是对太阴湿土在泉时自然界的气候和物候变化特点的概括。

(10)寒敷于上,雷动于下,寒湿之气,持于气交

“寒敷于上”,指太阳寒水司天之年,上半年寒气偏胜。“雷动于下”,张介宾注:“雷动于下,火郁发也。”张隐庵注:“雷动于下者,少阴之火气,在太阴之右,至五气而始发也。”这就是说太阳寒水司天之年,上半年虽然偏于寒冷,但到了下半年五之气时,由于此时客气的间气是少阴君火,所以此时可以出现偏热的气候变化。“寒湿之气,持于气交”,指太阳寒水司天之年,由于太阴湿土在泉,所以从总的来说气候特点仍以寒混为主。这也就是王冰所注的:“岁气之大体也。”

(11)民病寒湿,发肌肉痿,足痿不收,濡泻血溢

“民病寒湿”,指太阳寒水司天之年,气候变化以寒湿为主,因而人体疾病在性质上也以寒湿为主。“发肌肉痿”,指肌肉萎弱无力。“足痿不收”,指肢体瘫痪不用。“濡泻”,指大便溏泻。“血溢”,指出血。这些症状,从病位上来看多与脾肾有关,从病的性质来看多与寒湿有关。全句意即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太阴湿土在泉,因此在疾病定位上要首先考虑脾肾,在疾病定性上要首先考虑寒湿。

(12)初之气,地气迁,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疠,温病乃作

以上所述的是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在气候及物候变化上的大体情况。以下所述的则是太阳寒水之年六步主时中每一步的具体气候及物候变化情况。为了便于讲解,兹将太阳寒水司天之年的司天在泉四间气图示如下:

“初之气”,指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其客气加临之间气的初气为少阳相火。“地气迁”,指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初之气为少阳相火是由上一年在泉之气迁转而来。太阳寒水天之年的上一年是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太阳寒水司天之年,上一年在泉之气的少阴君火迁于本年的五之气上,所以少阳相火才能由上一年的二之气上迁转到本年的初之气上。“气乃大温”,指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初之气为少阳,少阳主火,所以在初之气所属的这一段时间,亦即在本年大寒以后至惊蛰节以前,大约在农历十二月下旬至二月上旬这一段时间内,气候很暖。“草乃早荣”,指植物荫芽生长较平常提早。“民乃疠,温病乃作”,指由于气候反常,疫疠流行,容易发生温病。

(13)身热头痛呕吐,肌腠疮疡

这是指温病的临床症状。“身热头痛呕吐,肌腠疮疡”,意即在太阳寒水司天之年中,从全年来说,虽然疾病以寒湿类疾病为主,但在初之气所属的这一段时间中,由于初之气是少阳,所以也可以出现身热、头痛、呕吐、疮疡等热病症状。

(14)二之气,大凉反至,民乃惨,草乃遇寒,火气遂抑,民病气郁中满,寒乃始。

“二之气”,指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其客气加临之间气二之气为阳明燥金。“大凉反至”,指由于阳明主凉,主燥,所以在二之气所属的这一段时间内,亦即在该年春分以后至小满以前。大约在农历二月下旬至四月上句这一段时间中,气候偏凉。“民乃慘,草乃遇寒,火气遂抑”,指这一段时间正值春夏之交,应温不温,应热不热,草木生长缓慢。“民病气郁中满”,指人体因气候影响,肝气疏泄不及而发生气郁中满症状。

“寒乃始”,指太阳寒水司天之年,上半年气候偏于寒凉,但由于初之气为少阳相火,所以实际上并不太冷,因此真正的偏寒现象还是从二之气才开始。

(15)三之气,天政布,寒气行,雨乃降,民病寒。

“三之气”,指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其客气三之气为太阳寒水。“天政布”,“天政”指司天之气,意即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其客气六步的三之气,正是司天之气的木位所在。

“寒气行”,指由于太阳主寒,加上这一步是司天之气所主,所以在三之气所属的这一段时间,亦即在该年小满以后至大暑以前,大约在农历四月下甸至六月上旬这一段时间中,气候特别寒冷。“雨乃降”,指天比较冷,雨水也比较多。“民病寒”,指疾病的性质以寒病为主。

(16)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mào闷

这是承上句“民病寒”而言。“热中”,指里热症。“痈疽”,指皮肤生疮。“注下”,指腹泄、下痢。“心热瞀mào闷”,指头目不清,心中闷满。全句意即太阳寒水司天之年,上半年气候偏寒,尤其是三之气这一段时间特别寒冷,所以这一段时间中人们容易感寒,但是由于这一段时间中正是春夏季节,气候应温应热,人体阳气也相应偏盛,因此在感寒之后,就容易出现寒郁于表,热结于里的表寒里热症。因而在临床上出现上述热中、痈疽、注下、瞀mào闷等里热症状。

(17)四之气,风湿交争

“四之气”,指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其客气加临之间气四之气为厥阴风木。“风湿交争”,指由于厥阴主风、主温,所以在四之气所属的这一段时间,亦即在该年大暑以后至秋分以前,大约在农历六月下旬至八月上旬这一段时间中,气候偏温,风气偏胜。四之气从主气来说,又属太阴湿土,雨水较多,加上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太阴湿土在泉,湿气偏胜,所以在这一段时间中,风气与湿气均可偏胜或互有胜复,因此原文谓“风湿交争”。

(18)风化为雨,乃长乃化乃成

这是承上句“风湿交争”而言。“风化为雨”,意即“湿”在“风”的作用下,由于风可以胜湿,所以湿就不致偏胜而成为正常的降雨现象。“乃长乃化乃成”指在正常的降雨情况下,自然界的植物就能够正常地生长和成熟。之所以能够“风化为雨”这是因为风可以胜湿的原因。六微旨大论中指出:“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

“风化为雨.乃长乃化乃成”,正是这一理论在气候及物候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体现。

(19)民病大热,少气,肌肉痿,足痿,注下赤白

这仍是承上句“风湿交争”而言。“民病大热”,指在这种气候变化中人体容易发生热病。“少气”,指气短。“肌肉痿”,指肌肉痿弱。“足痿,指下肢瘫痪,运动障碍。“注下赤白”,指赤白痢疾。全句意即在四之气这一段时间中,由于客气为风为温,主气为湿,为热,因此容易出现湿热交争的现象而在临床上表现为发热、少气、肌肉萎、足痿、赤白痢疾等湿热内蕴的症状。其中肌痿、足痿、注下赤白,总的来说,均属湿病。可以见于寒湿情况下,如前述之“民病寒湿,发肌肉痿,足痿不收,濡泻血溢”,也可以见于湿热情况下,如本节所述,因此在临床上还必须进一步加以区别。不能执一而从。

(20)五之气,阳复化,草乃长乃化乃成,民乃舒

“五之气”,指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其客气加临之间气,五之气为少阴君火。“阳复化”,指因少阴主君火,主热,所以在五之气所属的这一段时间,亦即在该年秋分以后至小雪以前,大约在农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这一段时间中,气候偏热。“草乃长乃化乃成”指植物成长又趋于活跃。“民乃舒”,指人体內郁积的阳气由于气候转热得到发泄而不致怫郁在里,因而感到舒畅。这也就如张隐庵所注:“火郁发之,故民乃舒。”

(21)终之气;地气正,湿令行

“终之气”,指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其客气终之气为太阴湿土。“地气正”,指这也正是在泉之气的位置所在。“湿令行”,指太阴湿土在泉,这一年的下半年湿气偏胜。

尤其是在终之气所属的这一段时间,亦即在该年小雪以后至大寒以前,大约在农历十月下旬至十二月上旬这一段时间中,湿气尤其偏胜。

(22)阴凝太虚,埃昏郊野,民乃惨凄,寒风以至,反者孕乃死。

“阴凝太虚”,指天空阴云密布,“埃昏郊野”,指郊野雾雨迷濛。“民乃惨凄”,指在阴晦绵雨之中,人们的凄凉感觉。这是对前句“终之气,地气正,湿令行”时白然景象的具体描述。“寒风以至”,指寒冷的北风吹米。终之气正在严冬季节,从主气来说,终之气也是太阳寒水主时。严冬之时,寒风以至,是一种正常的气候变化。以上儿句加以串解,意即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太阴湿土在泉,这一年下半年偏湿。在冬令这一段时间中,除了偏湿以外,同时也很冷。“反者孕乃死”。一句,历代注家多数把这一句和“寒风以至”一句联系起来注解。张介宾认为“反”是指风胜湿,并且把“孕”宇直接理解为人的胎孕。他说:“以湿令而寒风至,风能胜湿,故曰反。反者,孕乃死。所以然者,人为倮虫,从土化也。风木非时相加,故土化者,当不育也。”张隐庵(名志聪,生于1644年至1722年间,清代医家,浙江钱塘县人)认识与张介宾(字会卿,号景岳)大致相同。他说:“土主化育倮虫,而人为倮虫之长,如寒风以至,是土为风木所胜,故主胎孕不成。此谓非时之邪而胜主时之气。”高士宗的看法与二张不同。他认为太阳寒水司天之年,若无寒湿之化,而有火热之气,这就叫“反”,反则胎孕不育不成。他说:“太阳塞水,主终之气,故民乃凄惨,而寒风以至,此加临之气,合在泉之气;主时之气,合司天之气,无有偏胜,民当无病,若无寒湿之化,而有火热之气,反胎孕不育不成,故孕乃死。”我们基本同意高士宗的看法。窃以为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太阴湿土在泉。这一年在气候上以寒湿为特点。凡是能适应这种气候特点的生物,如农作物的玄谷、黅jīn谷等,就能生长能孕能育。反之,不能适应这种气候特点的生物就不能孕不能育不能生长或生长孕育不好,即使孕了也要死亡。这就是原文“反者孕乃死”的涵义。张介宾、张隐庵所作注解,把“寒风以至”,当风胜湿来理解,并且认为这就是“反”,是“孕乃死”的原因,窃以为这与《内经》亢害承制的理论不符,与前述之“风化为雨,乃长乃化乃成”的精神相反,因此不能同意。

(23)故岁宜苦以燥之温之

以下是谈太阳寒水司天之年的一般治疗原则。“岁”,这里指太阳寒水司天之年。

宜”,指药物及食物之所宜。“苦”,即苦寒药物。“燥”,指燥湿药物。“温”,

指温热药物。“故岁宜苦以燥之温之”,意即凡属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太阴湿土在泉这样的年份在气候上上半年偏寒偏凉,下半年偏湿偏热,因此人体疾病在性质上亦以偏寒偏凉、偏湿偏热为特点。其偏于寒凉者,治疗选药上宜用温热药。这也就是后世所谓的“温可散寒”。其偏于湿者,则又需区别寒湿和湿热而选药不同。偏于寒湿者,治疗选药上则宜用温热燥湿药;偏于湿热者,治疗选药上则宜用苦寒清热燥湿药。这也就是后世所谓的“温中燥湿”和“苦寒化燥”。值得提出的是由于这句原文提的是“故岁宜苦以澡之温之”,因此后世注家多从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寒湿为主,治疗选药以苦为主,并以苦为火之味,可以温中散寒燥湿来注解。例如张介宾注:“寒水司天,湿土在泉,湿宜燥之,寒宜温之,味必苦者,苦从火化,治寒以热也。”张隐庵注“苦乃火味,火能温寒,苦能胜湿,凡此太阳司天之岁,乃寒湿主气,故宜燥之以胜湿,温之以胜寒。”高士宗注:“故辰戌之岁,宜食火味之苦以燥之而治其湿,宜食火味之苦以温之而治其寒。”我们不能同意把苦味药物作温热药来解释。因为苦味药一般多属于寒凉药物。“苦可燥湿”,是指湿热内蕴、湿由热生者而言,并不是说苦味药物可以治疗一切湿症,寒湿为病也用苦味药来治疗。因为临床经验证明,寒湿之病在治疗上应以温热燥湿药物为主。原文“岁宜苦以燥之温之”一句,疑有错简。

(24)必折其郁气,先资其化源

“郁气”,指致郁之气,亦即偏胜之气。“必折其郁气”,意即气有余而出现偏胜时,常使其所胜之气被郁于里。例如寒气偏胜时,火气被郁于里。火气偏胜时,清气被郁于里。清气偏胜时,风气被郁于里。风气偏胜时,湿气被郁于里。湿气偏胜时,寒气被郁于里等等。因此在治疗时,必须首先处理这种偏胜之气。只有在这种偏胜之气得到纠正以后,其所胜之气才不致于被郁于里而恢复正常活动。张介宾注此云:“折其郁气,泻有余也。……如上文寒水司天则火气郁,湿土在泉则水气郁,故必折去其致郁之气,则郁者舒矣。”张隐庵注此云:“折其郁气者,折其致郁之气也,如太徵之岁,太阳司天,则火运受郁矣,太羽之岁,太阴在泉,则水运受郁矣。故当燥之以折太阴之土气,温之以折太阳之寒邪。六气同义。”均属此义。“化源”,即生化之源。“先资其化源”,历代注家解释不一。王冰注“化源,谓九月迎而取之,以补心火。”这就是说,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为冬三月,气候寒冷。寒气太盛就可以使心火被郁于里。因此在冬令未到之前就先补益心火,使心火不致为寒邪所束。《新校正》虽就王冰注而加以解释,但含义却与王注相反。《新校正》说:“详水将胜也,先于九月逛取其化源,先泻肾之源也。盖以水王十月,故先于九月迎而取之,泻水以补火也。”这就是说,王冰认为“先资其化源”,这里是指补心火,《新校正》则解释为“泻肾水”。南辕北辙。张介宾注:“化源者,化生之源,如木年火失其养则当资木,金失其养则当资土,皆自其母气资养之,则被制者可以无伤,亦化源之谓。”又注:“资其化源,补不足也。”高士宗注:“郁者复之基,若欲折之,当先资其化源,如欲折其火,先资其木,欲折其水,先资其金,以为生化之源。”这就是说要折什么,就要先补什么。以上诸注,窃以为王冰原注及张介宾注比较符合实际情况。这就是说,岁气偏胜时,一方面固然要“折其郁气”,但另方面也要支持被郁之气。例如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寒气偏胜,火气被郁。因此在对人体疾病治疗时一方面要折寒邪,另一方面要补心火。在补心火时,或者直接补火,或者间接补其所生。这都叫“先资其化源”。以后,《难经》和《金匮》中所提出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等治则,窃以为基本上就是从此演化而来。至于高士宗注欲折什么先补什么实际上没有这样的治疗方法也不符合临床实际情况窃以为没有什么意义

(25)抑其运气,扶其不胜

“抑”,指抑制。“其”,此处指太阳司天之年。“运”,指岁运。“气”,指岁气。“扶其不胜”,即扶持其不胜之气。全句意即太阳司天之年,从岁运来说,太阳司天的十年都是岁运太过之年。从岁气来说,太阳司天之年,太阳寒水司天,寒气偏胜。太阴湿土在泉,湿气偏胜。因此,在疾病的治疗上,就要“折其运气,扶其不胜”。从岁运来说,例如太角之年,岁木太过,其不胜为土,因此在治疗上要疏肝健脾。从岁气来说,太阳寒水司天,寒气偏胜,寒可以胜热。因此在治疗上要散寒、温中。太阴湿土在泉,湿气徧狴,湿可以胜寒,因此在治疗上要燥湿清里。这些都叫作“抑其运气,扶其不胜”。张介宾注云:“运言五运,气言六气,如太角岁脾不胜,太征岁肺不胜,太宫岁肾不胜,太商岁肝不胜,太羽岁心不胜,此五运也。六气者,如上文十年,寒水司天则心火不胜,太阴在泉则肾水不胜,诸太过者抑之,不胜者扶之。”其义同此。

(26)无使暴过而生其疾

此句是总结前句“必折其郁气,先资其化源,抑其运气,扶其不胜”而言。意即

前述治疗原则的提出,均是为了和调全身,使无偏胜。“暴过”,即突然偏胜失调之意。

(27)食岁谷以全其真

“岁谷”,即与当年气候特点相适应,生长较好,质量较佳的谷物。这里是指玄谷

和黅jīn谷。“真”,即正气,也就是人体正常的生理调节代偿防御能力。“食岁谷以全其真”,意即太阳寒水司天之年,人们在养生方面应该多食玄谷、黅jīn谷类谷物,因为这类谷物在太阳司天之年中,质量较好,对保持人体健康有利。

(28)避虚邪以安其正

“虚邪”,即“虚风”,《灵枢·九宫八风篇》谓:“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人者也,主杀主害者。谨候虚风而避之,故圣人日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谓也。”什么叫实风?什么叫虚风?张介宾“气海其正者,正气王也,故曰实风。所以能生长,养万物。冲者,对冲也。后者,言其来之远,远则气盛也。如太乙居子,风从南方来,火反胜也。太乙居卯,风从西方来,金胜木也。太乙居午,风从北方来,水胜火也。太乙居酉,风从东方来,木反胜也,气失其正者,正气不足,故日虚风。”这就是说正常的风,例如春天吹东风,夏天吹南风,秋天吹西风,冬天吹北风等,就是实风。不正常的风,春天吹西风,夏天欥北风,秋天吹东风,冬天吹南风,或风从相反的方面来,如面对南方吹北风,面对北方吹南风,面对东方吹西风,面对西方吹东风,这就是所谓从“冲后”而来的风,就是虚风。“避虚邪以安其正”,意即太阳寒水司天之年,气候变化以寒湿为主,但亦应根据各个季节中的一些反常变化,注意起居调摄,才能保持人体健康。

(29)适气同异,多少制之

“适”,张隐庵注:“适,酌所宜也。”有酌量之义。“气”,指岁气,亦即司天之气。“同异”,指岁运与岁气之间在气候推算中是相同还是不同。“多少”,指同异的多少。“制”,指治疗上的原则或规定。全句意即太阴司天的十年中,除了要根据岁气方面的特点来采取治疗措施以外,还要注意岁气与岁运之间的关系。太阳司天之年,从岁气来说,气候特点以寒湿为主,人怵疾病也以寒湿为主。但是,这十年中在岁运上,有的与岁气相同,有的又与岁气不同。在太阳司天的十年中,如太宫之年,即甲辰、甲戌年,属于土运太过,湿气偏胜;太羽之年,即丙辰、丙戌年,属于水运太过,寒气偏胜。其与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寒湿主岁结合起来分析,岁运与岁气在性质上是相同的。有的则不同。如太角之年,即壬辰、壬戌年,太徵之年,即戊辰、戊戌年,太商之年,即庚辰、庚戌年,其中太角之年,属于木运太过,风气偏胜,太征之年,属于火运太过,热气偏胜,太商之年,属于金运太过,凉气偏胜。其与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主岁之气为寒湿来说,岁运与岁气在性质上不尽相同或相反。因此在治疗上就要区分同异,或同异程度多少,探取不同治疗措施。这就是原文所谓的:“适气同异,多少制之。”

(30)同寒湿者燥热化

此承上句言,意即太阳司天的十年中,岁运与岁气相同,气候特点都是以寒湿为主

的,例如太宫、太商、太羽等六年,在治疗上用药则应以温热燥湿为主,以热胜寒,以燥胜湿

(31)异寒湿者,燥湿化

此句也是承上句而言。意即在太阳司天的十年中,岁运与岁气不同,不是属于寒湿而是属于湿热的例如太角、太征等四年,则要区别情况分别处理。在治疗上用药则应以清热燥湿为主,以寒胜热,以燥胜湿。

(32)故同者多之,异者少之

“多少”,是指用温热燥湿药物的多少。意即岁运与岁气完全相同的,温热燥湿药

就用得多;不相同的,由于岁气寒湿的原因,也不能完全不考虑寒湿的问题,但由于不同,所以温热燥湿药物就用得较少。

(33)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用寒远寒”,前一个“寒”字作寒凉药物解,后一个寒字作寒凉季节或寒症解。“远”,指疏远,亦作回避解。意即在寒凉季节中或疾病是属于虚寒者,在治疗用药上要禁用或慎用寒凉药物。以下“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解释一样。质言之,即寒症不能用寒凉药,热症不能用温热药。“食宜”,指饮食之所宜。“食宜同法”,意即上述治疗原则,不但用药如此,在饮食上也是如此。质言之,即寒症不能食用具有寒凉作用的食物或冷食,热症不能食用具有温热作用的食物或热食。

(34)有假者反常

“假”字,在此处应有两种解释:一指假借,亦即借用;一指假象,亦即不真。“有假者反常”一句是承上句而言。上句“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是指常,此句则是指变。从“假借”之义而言,这里是说在确具适应证的情况下,治疗用药也并不一定受季节气候的约束,即任何季节中都可以假借寒凉药物来治疗热证,假借温热药物来治疗寒症。如王冰注:“时谓春夏秋冬及间气所在,同则远之。即虽其时,若六气临御,假寒热温凉以除疾病者,则勿远之,如太阳司天,寒为病者,假热以疗,则热用不远夏,余气同例,故曰有假反常也”。从假象之义而言,这里是说,寒热温凉可以出现假象,或者是气候不与季节相应,因此在治疗用药上也不要受季节或表面现象的约束,而要根据症候的本质来作针对性的处理。本篇后文云:“帝日:假者何如?歧伯曰:有假其气,则无禁也,所谓主气不足,客气胜也。”张介宾注云“假者反常,谓气有假借而反乎常也,如夏当热而反寒,冬当寒而反热,春秋亦然,反者病,以其违于时也。”张隐庵注云:“假者反之,通治四时不正之气也。”高士宗注云:“其有假者,似寒而实热,似热而实寒,似凉而实温,似温而实凉也。如是则反于常理,又当从其反以治之。”以上所述虽然是从两个方面来说,但实质上仍是治热以寒,治寒以热,并无区别。只不过强调了一切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拘泥于季节气候及表面现象一个方面而已。

(35)反是者病,所谓时也

这是承上句“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而言。“反”,指违反。“是”,指上述治疗原则。“时”,指时令季节。“反是者病,所谓时也,”意即前述治疗原则,是不能随意违反的,因为疾病性质与季节气候密切相关,所以上述治疗原则仍应遵守,不能因变废常。

(天意学古文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393评论 5 46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790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391评论 0 33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703评论 1 27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613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003评论 1 27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07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158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300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56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274评论 1 32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984评论 3 31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569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662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99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268评论 2 34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840评论 2 33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