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上了一节课,剩下来的时间都在因为课题的事在忙着答辩,尽管答辩十分钟,但准备的事情很多。
昨天准备了ppt,电子屏,座签等等,今天因为还有一个答辩任务,几乎什么也顾不上。要说紧张,其实也紧张,要说不紧张,其实也还好。今天的答辩过程虽然顺利,但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认真准备的人一定比那些准备不充分的人表现的要好。尽管这不是一次打分的过程,但答辩完以后,一定会有人觉得有人是惊艳的,有人是一般的,我今天属于那个一般的。用领导的话说,我今天负责的课题属于说的不如写的,写的不如做的,也就是我们课题做了很多,没有写出来,更没有说出来。反而今天比较惊艳的是夏梦欣老师,她的表现我也没有想到,台风很稳,内容很翔实。
专家也提出了很多的建议。首先说的是格式,准确的来说是标题,几级标题几级标题要弄明白,不要用的太混乱。也谈到了关于课题的一些改进的方法,比如我们的问卷调查报告中,得出来的结论有些太浅显,再比如预期结果中写的有点小了,毕竟是省级课题,要敢于发挥,敢于创新。还提到了,存在问题,主要是结合着自己的目标谈谈在做课题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不是说课题有什么问题。还提到了社会影响,要提高层次,是对社会有什么影响,要写的大一些,不是简单的对学生,对老师有什么影响。总的来说,也学习了很多东西,从前期的准备,到这次的答辩,包括接下来一两天的修改,我认为我可能还要再次接触新鲜事物。
答辩完之后,如释重负。三天假期,有两天都来单位整理,不管怎么样,算是暂时告一段落了,不管是丢人了还是说给中规中矩,这件事算是过去了。下午基本上都是在修改中期报告。
最后一节课,上了一节课后服务,发现学生的问题还是在计算上,计算是个大头,我觉得应该重视起来了。不管学的再多,如果计算能力上不来,讲再多也得不了分数。很多学生不会约分,约分约不彻底,分数乘法约分分数加法也约分……也发现了抄作业现象比较严重,尽管这是高年级中存在的一个现象,但这么普遍还是第一次感受到。我们班学生在学习数学上还有点不够灵活,不会举一反三。今天上午讲的,班里一共有40名学生,女生占五分之二,男生有多少人?下午遇到题目一个整体分三份,其中两份给出了占比,求剩下来具体是多少,学生居然不会写,如此简单的举一反三,学生愣是想不出来。感觉好多孩子都还没有走向数学这条道上,师傅还没有领进门,他们自己的修行还没有开始。
放学后,问了有没有谁觉得哪不会,让老师给辅导辅导的孩子,有两个孩子主动举手让老师给教教,算是感受到的一缕安慰的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