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父亲的角色力
角色力是指一个人在对自己的角色功能认知清晰、情感认同的前提下,去践行角色的权利和履行义务时所必需的能力。
“你做了人家的丈夫和爸爸,不代表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他们的尊敬,你每天还是要通过努力赢得他们的尊敬。这个,也是一个让我不懈怠的理由。”——李安
当代的爸爸有六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力:
1.把孩子从妈妈身边拉开的能力——担当力;
把孩子拉开,意味着投入,而不是拉开之后就放手不管,那样的话,孩子非但没有获得安全的体验,反而会陷入更深的不安。
2.给孩子超越自己的机会,和被超越后的承受力—示弱的能力;
从孩子小时候“主动”向孩子示弱,到真实的超越,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是“外面的世界有序竞争”的规则感。
3.给女孩生活的模板,给男孩解决问题的方案—榜样力;
爸爸组建家庭的模式,会成为女儿将来选择亲密关系的模板。爸爸给予男孩的则更多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4.阻止创伤延续,给予孩子选择命运的机会——自我觉察力;
爸爸也可能有自己的创伤。要想阻止自己身上的创伤传递到孩子身上,这需要爸爸具有自我觉察的力量。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然后才是在面对孩子时,选择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爸爸。
5.重建爸爸形象的能力——耐挫力;
爸爸也是人,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一个爸爸的形象在孩子面前坍塌时,爸爸需要有勇气和能量去重建自己的父亲意象。
6.展示真实自己的能力——自我接纳力。
爸爸需要放下脸谱化的面具,还孩子一个真实的爸爸。爸爸是女儿寻找伴侣的重要模板。过于理想化的爸爸会导致女儿在遇到伴侣时,把他们过度理想化。当真正靠近这个男人时,就会有幻灭的感觉,而总是把所有的潜在伴侣都过度理想化,那是找不到“理想”伴侣的。
09 看见爸爸
一、完整家庭的隐形爸爸
隐形爸爸是没有发挥应有作用的爸爸,表现在全程不参与孩子的养育,甚至经常不回家;回到家也只顾着自己玩,不帮妻子照顾孩子。
隐形爸爸其实就是父亲功能不健全的爸爸。
隐形爸爸的分类:
1.女强男弱,被隐形的爸爸;
虎妈很可能会收获一个跟自己一样的女儿,和一个懦弱的、被“阉割”的儿子。
危害有三:首先,孩子在父权丧失的家庭,会导致孩子不仅不能从爸爸身上学到尊重权威、而且还会认为男性就是爸爸这样的。
其次,男孩难以男性化。
第三,强势的妈妈会导致“恋母情结”。
2.只想追求自我成就的爸爸;
原因有二:一、爸爸的不健康自恋。二、爸爸跟孩子和妻子之间的情感隔离。除了真实的忙碌,还有不愿亲近,甚至害怕亲近的成分。情感隔离的爸爸可能正处于不健康自恋之中。
3.贪玩、退行为“男孩”的爸爸;
这些男人即使成了爸爸,依然非常在意自己的社交群体,或者说,他们在家庭之外还需要伙伴。
心理学把人从婴儿时期到成人的心理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不能顺利发展到下一个阶段的人,都只能退行到前一个阶段,或者更早的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依赖,第二个阶段是控制,第三级是健康和成熟。
贪玩的爸爸往往人格发展不成熟,不具备父亲这个角色所需要的能力,承担不了父亲的责任。他们就只能退行。
4.回避夫妻关系的爸爸;
夫妻关系很紧张,总是充满张力,冲突背后的心理动因主要是愤怒。这种隐形爸爸是主动隐形的,他们想要回避妻子。
5.妈宝男爸爸;
表现:一是情绪控制不好,对事物的看法过于偏激,并且他要享有绝对的权力。他们在身体上已经是一个成熟的男性,但在心理上更像一个处在偏执分裂期的婴儿;二是妈宝男没有和妈妈完成分离,一辈子处于只有自己和妈妈的二元关系之中,因此,妈宝男跟妻子建立的还是一段母婴关系。
非此即彼的二分法让他无法处理成人世界的人际关系,这让妈宝男很痛苦,他们大多选择退缩。
他们跟妻子的关系,就像婴儿和妈妈的关系一样,带有近乎偏执的绝对占有欲,同时还要享受妻子“无条件的照顾”。
对待妈宝男伴侣,只能用对待儿子的技巧去引导这个隐形爸爸。
6.不知道如何参与的爸爸。
在角色变化的时候,他们短时间内仍然停留在上一段关系的角色中,没能意识到新增的角色,以及新旧角色之间的关系的转化。
二、缺失的爸爸+焦虑的妈妈=失控的孩子
爸爸帮助妈妈建立权威,妈妈把父职还给爸爸,要走出“缺失的爸爸+焦虑的妈妈=情绪失控的孩子”这个怪圈,爸爸和妈妈应该分工合作:爸爸教会孩子求同存异的规则感,借助父性的力量,帮助妈妈建立权威。
与此同时,妈妈要做的不是用焦虑的情绪去淹没家庭的其他成员;她们要做的是欢迎爸爸回家,把父职还给爸爸。
三、被边缘化的爸爸怎样挤进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中
孩子出生后,爸爸需要跟家人重建关系,母职向内,很多时候把孩子留在身边陪伴,通过言语和情绪的传递就能完成。父职向外,是供养、保护、规训,是必须通过“身教”才能被孩子接纳的。
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让边缘化的爸爸重新“挤进”家庭呢?
一是要做一个真实的爸爸,拒绝符号化;二是以积极的姿态进入家庭。
1.放下手机。对孩子而言,20分钟高质量的专注陪伴远胜于60分钟漫不经心的在场。
2.坐到地板上。对孩子而言,身处一个平面的感觉才是对爸爸真实的体验。
3.玩一些带有肢体冲撞元素的游戏。孩子可以从你身上学到竞争与规则的边界。
4.拥抱孩子和妻子。用原始的肢体语言表达情感。
5.目光接触、用心倾听、谈论情感。这些都是爸爸可以给予孩子的最好礼物。
如果父母觉察到了自己对孩子的情感忽视想要弥补,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1.确定孩子的感受。
2.准确理解孩子的情绪产生的原因。
3.表达支持。
4.告知孩子他的局限性。
四、“看见”爸爸:看到存在,见到内心
有多少父母在等孩子说一声“谢谢”,就有多少孩子在等父母说一声“对不起”!
父母值不值得原谅是一个伪命题,我们对父母的要求越来越高,忘记了父母在他们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也有他们自己的不足,也仍然需要自我成长。
无论值不值得原谅,他们都是父母,如果一个人一直纠结要不要原谅别人,恰好说明这个人并没有真的走出那段不愉快的经历。
有时候,恰恰是由于我们过分在意,才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上面,反而失去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可能性。
一个孩子需要的是成为自己。一直等待父母的“对不起”,其实是一种自我惩罚,惩罚自己不能离开一个场景,去往下一段关系。同时,这还有可能是一个借口,一种用于逃避自己性格缺陷的隐形“获益方式”。
我们要学会跟自己和解。
五、孩子的问题,很可能是父母自己的问题
结束语
《如果父爱缺席:父爱如何左右我们一生的工作、情感和生活模式》作者:胡慎之,全书12.5万字,本书从父亲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父爱缺席的原因和应对方法,帮助人们重塑内心支柱,活出完整的自己!
从10月19日开始读本书到11月14日,全书已读完,为人父母不易,我们也是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才成为父母,我希望成为成长型的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
不管原生家庭好与坏,我们都可以选择做一个好爸爸或者好妈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面对孩子时,能够自我觉察到这些创伤体验,意识到自己作为父母的角色职能,然后做出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