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立秋,今日凉风至。
早上完成“万步有约”的任务,买了早点回到家,天降小雨,凉气袭人,女儿练车回来最晚的一次。
我独自在阳台上坐着小板凳读郝晓东老师的《教师成长力:专业素养发展图谱》一书。我给自己规定任务,今天读完一二章。
我如饥似渴,当代教育家、著名教育文学家傅东缨老师写的序令我眼睛一亮,不禁反复朗读了好几遍:
在新教育实验这个平台上,一支为新教育理想殚精竭虑,为自身修炼啄羽再造的梦之队,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他们以笔为锉刀,把思想磨砺得更睿智更快捷;视阅读如呼吸,让思维的触角直逼卓越的朝向和崇高的担当,他们身藏灵蛇之珠,手握和氏之璧,思想论剑,践行赛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云蒸霞蔚,气象万千。
智慧改变命运,学习塑造人生。郝晓东的生命实验本身,就成了新教育实验有血有肉的一本书。人书合一,书人一体;书助人长青,人靠书常新。郝晓东的发展史就是《教师成长力:专业素养发展图谱》的形象图解。
这段文字非常美妙,读郝院长就是读新教育,就是读教师成长。
读完第一章《认知决定职业境界》“专业教师与业余教师”我进行了自我对照,感觉自己既有专业教师的特质又不能脱离业余教师的表现,属于中介。
虽然我的教师职业认同较高,但是职业幸福指数较低,态度没的说,但是业绩不长脸。
通过读书比照,发现我的教学问题根源:
一 在于缺乏强大的知识背景和系统的知识结构,仅仅依赖经验,缺乏章法;
二 是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没有系统规划,效率低下。
三 公车工作人员的专业流程对我管理班级纪律卫生很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四 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学说”爱与归属、得到他人的尊重是人的根本需求。从教育角度考虑,每一名教师对学生也应力求做到个别对待,及时鼓励和肯定,让每一个孩子感到自己被关注、被重视、被呵护。
教育学就是人学。这一点我践行得很不好,总是欣赏不足,批评打击有余,甚至对某些屡教不改的孩子心生抱怨厌烦。今后我要尽最大努力公平公正对待每个孩子,欣赏鼓励很定每个孩子,哪怕做出喜欢他的样子,鼓励优秀学生,发掘学习榜样。
看书时间长了,眼睛严重抗议,晚饭后,我下楼坐在小区的长椅上,花灯如昼,享受秋风送爽,树叶微响,跨过围墙刮过来的风,轻柔地带走了夏日的燥热。放松地聆听喜马拉雅郝晓东老师的《未来教师》我的眼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