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房子车子票子都不如塑造孩子一身的好品质。那该怎么塑造孩子的好品质呢?我们常常走进哪些误区?
当孩子表现出缺乏某种品质时,如撒谎,不诚实的时候,我们通常去打骂他,批评他,然后再去给他讲道理,告诉他要诚实云云,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这些都是错误的打开方式。打骂,批评,严重的伤害了孩子的自尊,一个没有自尊的孩子是不会有自信的,也不会自律。讲道理是最无效的教育方式。肯定有人会说,打他是让他长记性啊!不打他,他怎么知道自己做错了,打了之后再跟他说怎么是对的。你想想,我们小时候做错了,被打了一顿,你除了委屈还学会了什么?孩子被打骂之后,他已经严重缺乏安全感,心里是焦虑不安的,智商几乎等于零,你讲什么,他都听不进去,纯粹为了讨好你,附和你,为了你不再生气,他不再被打。永远不要忘记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这句话:一个行为失当的孩子是一个失去信心的孩子。
那如何塑造孩子良好的品质呢?就是在孩子做对了的时候,表现出某种品质的时候肯定他,鼓励他。但请不要说“你真棒!”,这是最糟糕的表扬方式。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把一班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拼图游戏,第一组做完后,表扬“你们真棒,拼得真漂亮”。第二组被肯定“你们有创造能力,有探索精神”。完后继续进行第二轮拼图游戏,第一组这次选了更简单的拼图,而第二组被表扬有探索精神的则选择了更高难度的拼图。这个我深有感触,以前我儿子用积木,雪花片拼出漂亮的模型的时候,我表扬他真棒,拼得真漂亮,完后,他一直不肯拆,一直放到积满灰尘也不愿意拆了重新玩。现在直接套用换成表扬有创造能力,有探索精神,他很开心的跟妈妈说,我喜欢探索精神,于是把过去不舍得拆的全部拆下来,不断的重组,这就是言语的威力。
樊登老师讲了一个例子。一家长问怎么让孩子坚持弹钢琴?樊登回答,那就让他爱上“坚持”啊!当孩子表现出坚持的时候,你就去肯定他,鼓励他,告诉他这就是坚持。醍醐灌顶,我怎么以前不懂呢?看来学习的作用是巨大的。我打算套用一下。
昨天姐姐不满弟弟中午玩平板,要求大家中午都不玩平板,我去征求弟弟的意见,弟弟说他明天中午开始不玩平板。我表示支持相信他。自从使用了这套情感引导,正面管教的方法后,孩子建立起对他们自己的信心比我想象得还快,每天都有惊喜。今天中午放学,回家的路上就跟我说,他昨天说的,今天中午不玩平板。我听了马上肯定他,说他说到做到,守信用。他很开心,说以前不知道什么是守信用,原来说到做到就是守信用。
话说孩子是我们父母的复印件,所以树立榜样是很重要的。作为父母你都经常哄骗孩子,然后就期待培养一个诚实的孩子,这是思想和行为的分裂,是不可能的。孩子是我们的孩子,孩子的任何问题我们都有责任,“我跟他说了无数次了,他就是不听”,这只不过是在推卸责任,划清界限,因为我们的内心没有得到成长,依然还是当年那个小孩子,我们让潜意识给控制了,只有认清事实的真相,然后不断学习,学习摆脱曾经我们的父母给我们的错爱枷锁,才能不把这把枷锁再传给我们的下一代。
《哈佛家训》里提到的优秀品质有自信,自立,乐观,勇敢,勤奋,负责,自制,宽容。我觉得需要再加诚实,守信,坚持……。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经常被肯定,鼓励,他的能力能发挥70%,反过来,一个人总是被批评,打击,他的能力只能发挥30%。经常被肯定的孩子会自然的流露出自信。不控制孩子,不包办孩子的生活,多鼓励孩子自立,孩子才能慢慢学会自立。父母自己乐观,勇敢,孩子多半都能模仿到,别自己连个蟑螂都怕,就希望孩子能勇敢到可以打死老虎,这也太为难孩子了吧!勤奋,需要引导,可以套用樊登老师的方式,当孩子表现出“勤奋”的时候,赶紧去肯定他,鼓励他,把他的这个行为固定下来,记得做二级反馈,巩固再巩固。负责,首先得告诉孩子,什么是责任,我们家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责任,大人负责的事做好了,鼓励孩子为自己的事情负责。自制,也就是自律,一个人的自律性取决于他的自尊水平,多肯定鼓励孩子,孩子才能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才会有自信,才能有高自尊,高自尊才能自律。宽容,孩子不小心摔破了个东西,都不能被宽容,那他也学不到什么是宽容。只有父母宽容了,孩子感受到了无条件的爱,孩子才能真正学会宽容。
这些我们都懂,依然在育儿路上遇到那么多问题和烦恼。我想是因为我们的目光太过于短浅了,急功近利,虚荣,焦虑……于是,我们放不下对孩子的唠叨,控制,包办……然后这一切方法都是废话。最好能一招见效,藤条就又被拿起来了……
为什么要坚持写作,也是在不断的提醒自我,别再错下去了,要警醒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