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曾是割草郎

在七十年代初,村子里生产队的饲养室里养了很多的牛,足足有六十多头,它们是我们队里农民种地的主要帮手,每天让它吃饱肚子,很不容易。

冬天的时候,这些牛的饲料主要靠收完麦子以后留下的秸秆,大人们用大铡刀把它切成一厘米左右的小段,然后给它拌一些麦子的麸子皮,搅拌搅拌,就做成了它们的一日三餐。但它们个个都是大胃王,饲料的消耗量巨大,光靠这些秸秆是远远不能满足它们的需要。

到了夏秋季节,地里的青草生长旺盛,尤其是像牛尾巴草之类,由于它富含多种维生素,水分含量较高,粗蛋白质含量丰富,粗纤维含量较低,而且对牲畜来说,适口性很好,因而它就成了牛在这个季节里主要的饲料,同时可以节省麦秸秆,以弥补牛饲料的不足和缺口。

大人们每天忙于田间劳动,割草的任务主要由我们这些十五六岁的孩子承担。那时候我们上学并不是全天都在学校,往往下午三点多就放学了,我们给牛割草主要就在放学后这一段时间进行,如果遇到暑假,那整个假期里,给牛割草成了我们主要的任务。

我们割回来的青草,都要交到队里的饲养室,经过称重,可以换取一定量的工分。称重的时候,好大的杆秤被两个人用一根棍子抬起,它的挂钩上勾着装满草的背篓,饲养员扶着长长的大秤杆,前后拨动着套在秤杆上的绳子,而绳子下面系着一个巨大的大秤锤,等到秤杆处于平衡状态,他就一边大声地给我们报着称重的结果,一边在自己的账本上记下草的重量,之后他会给我们一个写着斤两的纸条,上面盖有饲养员鲜红的印章,凭着这个凭证,我们可以到队里换取工分,能为家里挣一点收入。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干任何一件事情都是这样,何况磨刀不误砍柴工,也是同样的道理。去割草以前,我们要做好必要的准备,首要的工作就是要把镰刀的刀刃磨得足够锋利,否则,工具不行,割草的速度就会很慢,草也割不了多少的。

磨刀的时候,我们坐在小凳上,微弯着腰,双手各持刀片的一端,先在磨刀石上撒点水,然后将刀刃贴在磨刀石上一前一后的推拉,磨磨停停,不时地用大拇指在刀刃上轻轻的横向划一下,听到清脆的声音时,刀就磨好了,然后把它装在镰刀的刀架上,这样我们就可以出发割草去了。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割草都是在离村子不远的地方,在梯田的缓坡上、小河边,在撂荒的土地上,渐渐地,附近的草越来越少,我们的足迹离家里也越来越远。

由于我们年龄还比较小,刚割草的时候,技术不熟练,有时还会划伤脚趾头,往往割了整个一下午,也装不满一背篓。要知道,背着没装满草的背篓回家,走在路上,被大人们看见,是要被笑话的,虽然我们年纪不大,自尊心却极强,受不得一点伤害。

于是有些孩子,小脑袋一机灵,在给背篓里装草的时候,故意在背篓的里面装少量的草,蓬蓬松松的,而把草集中竖装在背篓的上口处,挤压得紧紧的实实的,别人看起来,也是满满一背篓草,也会觉得这小子挺能干,自己也不显得难堪。

更有甚者,为了让饲养员给自己多称点重量,有些小孩在草里混入了一些小石头,以致后来饲养员给牛铡草时,这些小石头崩坏了铡刀,迫使饲养员后来称重完之后,专门增加了一道检查手续,让我们把草就地散开,看看是否存在掺杂使假,防止我们这些小人物投机取巧。

狗尾巴草是我们这儿长得最多的草,在它的上端长着毛茸茸的穗,很像狗的尾巴,它不仅是杂草,其实也有很好的饲用价值,它的叶和杆作为饲料,是牛、驴、马、羊等动物都爱吃的绝佳食物。

割草去的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背着背篓,手持镰刀,说说笑笑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由于我们年龄不大,个头很小,脑袋大都不超过背篓的顶部,因而你如果远远地从背后看过去,仿佛几个长着腿的背篓在路上前行,很是可爱。

到了割草的地方,我们根据草的多少,协商后给每人划一小块地,这样我们就在不同的地块摆开了战场,同时开始挥动着镰刀,咔嚓咔嚓地割了起来。割草时我们必须蹲下来,或者圪蹴在地上,要么是单膝跪地,一只手抓住一撮草的上端,另一只手手持镰刀,把它扳向一边,尽力拢住它,然后贴着地面往后一拉,咔嚓,草就顺势倒下,顺带着把它整好堆起来。

割草过程中,人不停地往前移动着,闻着新鲜的青草香,身后留下了一个个小草堆。估摸着有五十个左右的小草堆时,大约可以装满一个大背篓,这时我们就会停止割草,准备把它往背篓里装。

在割草中间,我们也会适时地休息一会儿,大约三十分钟左右。说是休息,实质上我们还要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为第二天寻找新的割草的地方。我们几个人,四下里散开,看哪里的草长得茂密,看地势是否便于操作,看草的面积是否足够大,能否保证我们几个人都能割满各自的背篓等。

每当有人找到好的地方时,他就会撒腿跑回来向大家报告,激动的心情不亚于探险者在沙漠里找到了一滴水,考古学家在一堆废墟里找到了珍贵的文物宝藏,此时,大家会给他一个与众不同的奖励,一起把他高高地抛起,然后又落回用臂膀搭建的床上,反复好几次,他好似足球赛上进球的功臣一样,被大家顶礼膜拜。

怎么样把草装进背篓也是很有讲究的,首先需要将那些凌乱的,短一点的草装进背篓的底部,一边装一边用脚踩踏,踩得扎实了就好,否则蓬蓬松松,是装不了多少草的。同时也不能装得太满,必须与背篓的上沿留有足够的距离,以便装背篓顶部帽子部位的草时,草就不容易坍塌或倒下。

接着,该给背篓戴帽子了,我们把背篓放倒,平放在地面,先把长一点的草在地上理顺摆好,然后开始往背篓的上开口部位装草。装的时候,草的根部要向里,顶部毛茸茸的穗向外,一层一层地从下往上摞,压得实实的,靠得紧紧的,直到把背篓顶部圆形的开口全部塞满,背篓的帽子就戴好了。

然后扶起背篓,它的顶部的帽子就像是一个绿色的皇冠,我们把背篓背在背上,两只胳膊套在背篓的两个大耳朵内,依靠我们肩部和背部的力量,驮着背篓往回走。

随着我们的走动,背篓跟着一起晃动和起伏,它顶部帽子上的草穗也在左右前后摇曳,狗尾巴草好像扭着细细的腰身,翩翩起舞。这时的我们,个个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心里充满了自豪。

心情固然不错,但回家的过程却更加艰难。回家的路有好几里,崎岖不平,我们弓着身子,眼睛盯着坑坑洼洼的路面,背着沉重的背篓,迈着缓缓的脚步,气喘吁吁,汗滴模糊着双眼,累得满头大汗,不得不走走歇歇。

回到村口的时候,大人们也干完了农活,正在陆陆续续地往回走,我们一个个孩子每人背着满满的一背篓草,也浩浩荡荡地进村了,大人们赶紧跑过来接应,卸下了我们沉甸甸背篓,背到了他们的背上。

这时的我们又像是打仗归来的战士,既疲惫又兴奋,听着大人们的夸奖和赞美,尽管每个人的脸上都留下一道道黑色汗水的痕迹,但心里仍是美滋滋的,一切辛苦都抛到了脑后。

往日里,每当看到田间拉犁的牛,个个膘肥体壮,它们似乎浑身有着使不完的劲,我的心里充满了自豪感,觉得军功章里也有我们的一半。

生在那样艰苦的年代,我们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我们没有做不完的家庭作业,没有上不完的辅导班,却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坚韧的毅力。

图片来自网上,侵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126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254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445评论 0 3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185评论 1 27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178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970评论 1 28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276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27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00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883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997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646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1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0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2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423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2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村北头老井的北侧是我们一大队饲养牲口的地方。我们村里的人称它为槽上。为什么这样称呼,我也不大清楚。 村民之间每天是...
    水墨丹青A阅读 267评论 2 5
  • 黄堡文化研究 第200期作者:史济民编辑:秦陇华 一九五五年~一九五八年,是全国农业合作化时期,农村各户都加入了...
    primates阅读 428评论 1 5
  • 割草,旧寨村的60后都知道割草是什么意思,是给牛或猪弄吃的,我们一般大多是给牛割草。 有一首儿歌唱道:...
    雄年必浪阅读 1,142评论 2 3
  • (一) 一个六百多人口的村庄竟分为四个生产队。依附在山坡上二十多户人家被一条又长又深而毫无水迹的大沟齐刷刷的隔开,...
    纤辉映雪阅读 4,530评论 77 145
  • 牛耕,是一个时代的印记,而耕牛,则伴随了我整整15年。 谨以此文致敬逝去的牛耕时代。 生活大多数——割牛草 打从我...
    石笋阅读 847评论 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