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德镇发展乡村农业特色产业中的村集体利益联结机制对策
务德镇在乡村振兴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业传统产业、培育壮大农业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目标,需注重探索建立市场主体与村集体及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这个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方案与对策。
一、指导思想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基本方略,坚持把农业特色产业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帮助村集体建立“造血”机能、稳定增收长效机制的关键措施,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龙头带动、政策扶持、资源整合、加快发展”的思路,紧紧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强化政策扶持,培育和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政府主导推动、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组织互动、能人大户联动等促动措施,引导市场主体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广泛参与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各个环节生产经营活动,分享收益,实现稳定增收。
二、基本原则
(一)产业带动,主体联结。坚持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稳步增收作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发展和壮大优势产业、培育和扶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盘活和流动社会资源,引导村集体组织农户以土地入股、联户经营、劳务协作等方式参与发展,建立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最大限度地带动产业发展,探索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产业发展新路子。
(二)突出特色,融合发展。结合乡村资源优势,充分发展农业产业特色产业,加大扶持力度,做强特色产业基地,壮大龙头企业,延伸农产品加工、冷链仓储、物流运输、电子商务等农业产业链条,着力构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接二连三复合业态发展,创新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
(三)市场导向,注重筛选。结合农业供给侧改革,坚持以新型经营为导向,着重筛选一批基础好、产业强、产业链条长、与村集体联系紧密、发展积极性高的市场主体为合作对象,运用市场化方式聚集资金、人才和技术,培育和壮大区域特色主导产业,通过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推进,实现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市场主体盈利、村集体得利、财税增收“四赢”目标。
(四)长短结合,持续发展。坚持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稳定致富,持续发展。根据农村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选择优势特色主导产业,确定可靠合作对象,建立互惠共赢合作方式,重点防控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资金风险,搭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向农业特色产业,通过农业产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实现产业兴旺目标。
三、实施范围
务德镇全镇范围内的18个村社区,187个村民小组;对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有带动作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及其他新型市场主体。
四、目标任务
(一)增加农业特色产业项目效益。逐年把涉农惠农项目向产业聚集地村集中、倾斜,优先扶持具有产业基础的村及其他新型市场主体。
(二)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围绕务德特色,长短结合,“造血”发展,快速形成支撑乡村特色的主导产业,打响镇域农业品牌。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科学规划布局长短产业,推广应用新技能,力争使每个村至少有1 项乡村特色产业,确保乡村振兴产业快速迈出坚实步伐。
五、主要内容
(一)培育农业产业带动模式
围绕玉米、烤烟、红薯、辣椒、雪莲果、蔬菜、生猪、肉牛等等短频快增收产业和核桃、板栗、花椒、水果等新型中长期特色主导产业,按照现代农业模式,延伸农户、基地、市场主体广泛参与的农业产业发展链条,构建特色产业发展新型经营主体与村级组织紧密协作关系,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兴旺发达。
1、做大农业产业基地。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整合村集体经济、农户土地、林地资源,结合市场主体资金、技术、管理、市场优势,按照年度规划,逐年分批建设一批规模化、高质量的短快和中长结合的农业产业基地,加快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有机农产品基地认证,提高村集体资源收益,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2、扶强农业产业龙头。扶优扶强一批基础好、产业强、产业链条长、与农户联系紧密的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运用现代生产组织方式,围绕循环农业、山林经济加速生产要素聚集,完善生产示范、物流加工、生态旅游、教育培训等功能,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接二连三、良性互动的复合业态,辐射带动当地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各个环节生产经营,实现稳定致富致富。
3、着力开发农业产品。紧紧围绕镇域农业资源优势,搭建起科研对接、企业研发、各级推广的农业产品开发体系与平台,加大农业产品开发力度,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切实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务德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核心竞争力,为农业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探索“ +农户”双赢同富合作模式
围绕“+农户”模式,针对不同合作主体,着力探索创新不同方式带动农户参与产业发展相关环节生产经营活动,帮助农户获得稳定收益,实现增收致富。
1、龙头企业带动型。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或“龙头企业+农户”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模式。以“产业”为主导,由龙头企业流转农户土地资源发展适度规模产业基地,进行集约经营,农户通过流转土地、参与发展和优先务工从龙头企业获得多项收入实现“产业致富”;以“订单”为联结,由龙头企业和村集体、农户签订农产品购销协议,农户按照合作企业要求,提供生态优质原产品,合作企业托底收购,合作共赢,实现“订单致富”;以“技能”为支撑,由龙头企业根据业务需要对农户进行技能培训后签订用工合同、安排上岗就业,在龙头企业取得劳务收入,实现“技能致富”。
2、合作组织互动型。推行“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农户以土地、山林等资源组成合作社或入股合作社,参与产业发展,在合作社产业发展中取得劳务、股权收益或分工协作经营收入,帮助农户稳定增收致富。
3、能人大户联动型。推行“能人大户+公司(合作社)+农户”或“能人大户+农户”产业精准扶贫模式,鼓励本地群众创业兴业、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外来人员投资兴业,鼓励能人大户通过合作、入股、劳务等方式流转土地、组建合作社、成立劳务组织,吸收、组织、带领农户增收致富。
(三)拓展“ 电商+”现代经营销售模式
大力推进“电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改善村集体网络基础设施、搭建电商平台、开发电商产品、培养电商人才、畅通物流渠道等措施,帮助农户把资金、技术、管理“引进来”,把资源、产品、服务“卖出去”,帮助农户稳定增收致富。
1、培育电商经营主体。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吸引国内知名电子商务企业为我镇特色产品搭建电商展销平台,鼓励电商配套服务企业入驻务德,积极培育建设集商品贸易、平台运营、物流配送、融资支持、软件开发、人才培训等多功能、多业态为一体的电子商务园区;大力培育区域电子商务骨干企业,支持我镇品牌企业、商贸企业、个体商户利用第三方平台开设网店,创建有特色的网上零售品牌,集中展示、宣传推广务德名优特色农产品;推动镇、村建立网络商品自提点。
2、开发电商产品。围绕优势特色产业,重点打造适宜网络销售的辣椒、红薯、林果、蔬菜、野生菌、板栗核桃等农特产品,大力开发生态、绿色、休闲、养老等旅游产品,通过电商企业运作,使网络平台成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培育一批集商品销售、交易支付、售后服务于一体的商品销售服务综合平台,积极与知名电商平台寻求合作,开设务德特色分平台,集中展示、推介、销售我镇特色资源、特色农产品,以电商销售拉动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农户增收。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统筹做好全镇乡村特色产业开发工作,镇政府成立农业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由镇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财政、交通、水利、农业、科技、国土、人社、乡村振兴、供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任办公室主任。
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确保乡村特色产业开发工作有序、有效推进。要建立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定期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矛盾问题。各村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统筹谋划好区域内农业特色产业攻坚工作,研究解决具体问题,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快速发展。
(二)落实扶持政策。各相关部门要把涉农项目重点向乡村特色产业集聚区倾斜,发挥集约效应,逐年度、逐项目地投入建设。财政部门要做好乡村振兴产业资金的调配和全程监管,切实发挥产业资金的杠杆作用;金融部门要扩大财信担保、小额信贷扶持范围和扶持额度,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能人大户、村集体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相关部门要对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建设实行前置规划审批,对达不到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要求的,不予有关项目扶持。各村要落实主体责任,根据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选准发展产业;要对各类自主创业主体,落实相关产业扶持政策,提供优质服务;同时,还要创建优良的投融资环境,积极引导乡村振兴产业开发,真正实现产业兴旺目标。
2022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