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参加了小校的校庆,原来母校已经有60岁了。说起我的小学同学,真是一群有趣的童年伙伴,关键是他们越老越有情趣。大家都是年近40的人了,说话仍是稚气童声,个个都是装嫩高手。
原本毕业多年了,许多同学都没有联系了,但近几年因为网络越来越发达,借助微博和微信的力量,同学们逐渐找到了“组织”,在前年“相识30周年小学同学聚会”的影响下,当年57位同学,竟然有54位同学联系上。自此以后,小学群成为我微信群里最活跃的同学群,也是人员最完整的班群。
一般的班群,一年聚一次很正常,半年一次已经算是很高频了,而我们的小学群,平均一个月聚会一次,每次都有新鲜的“往事”挖出来,一般2小时的聚餐,往往都能调侃半天,搞到我每次参加聚会,都要找借口跟老板解释为什么下午这么晚才能公司。而且每次聚会后,嗓子基本上哑了一半,笑哑了。。。
披着40岁的皮囊,回忆着30年前的往事,岁月如烟,但飘过之处总会留下味道,虽呛却有人性味,那是你存在过的痕迹
与其说参加校庆是为了回忆,不如说是为了聚会。那天参加的同学不算多,只有11位。但对比于其他班级,我们又是最多人次的,许多同级的91届只有两位同学过来。
现场的我们一边找老师“集邮”拍照,一边相认同级不同班的同学,然后又是一轮又一轮高声带笑的调侃。
当年的小学校长依然硬朗精神,虽然岁月痕迹已深深印在她的脸孔上。当年的班主任更厉害,像个大小孩一样招呼我们,而且都能够叫出我们的名字。一边拉着我们拍照,一边说当年你怎样怎样,哈哈哈。
还有我们可爱的英语老师,当年还特意利用假期将我们几个英语差的同学招呼到家里帮我们免费实习,还给我们煮好吃的下午茶,想想能有这样的好老师,当年成绩还这么渣,想想都觉得不好意思。
我现在是一名培训师,虽然每天都站在台上演绎课程,但自问是一个很内向很安静的人。这种内向,在小学阶段尤为严重。按我过往的风格,同学聚会这种活动,我是一定不会参加的,因为过往在学生时代的性格,我基本上很少有谈得来的朋友,而成长后又习惯独处,所以一般不会参加这种活动。
但现在不一样了,我虽不是同学群的活跃份子,但至少在活动的参与上是相当的积极,而且聚会时,也会主动与同学谈起毕业后的变化,以及当年学校里的一些往事。
记得在前年30周年同学聚会上,我担任了活动主持,其中有同学在台上问我,我到底是不是吃了什么特效药,为什么性格与小学时相差这么大。
其实,自从从事了培训工作后,我的行为风格就已经开始有所调整了。作为培训师,在舞台上也太内向吧。但那只是表面的调整,内心其实仍是有抵触。而从内在产生变化的,应该是从我前年参加DISC培训后开始的。
我在很多场合都表达过,DISC在技能上对我的帮助不是最大的,但在思维上的冲击是最强的。甚至改变了我多年根深蒂固的想法。
例如:一个人过得好就行,不需要理会其他人。还有:道不同不相为谋,不喜欢一个人就不需要将就。
这些话好像都很有道理,但是从生活和工作的角度来说,未必是合适的处理方式。一个人过于自我,往往会陷入盲区,看不清自己的问题。
DISC之前,我觉得一个人不需要与太多人相交,独处也是一件很好的事。
DISC之后,我觉得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精彩,身边人也有身边人的趣味。将你世界的快乐与他人世界上的有趣结合起来,未必不是一件乐事。
DISC之前,我觉得一个人如果难以相处,就不会主动再去沟通与联系。
DISC之后,我觉得一个人再难相处,也会有好朋友,你觉得难相处可能只是你不懂她。我或许不一定要和她成为最好的朋友,但至少可以尝试成为可以合作的伙伴。
DISC之前,我觉得人生凡事总有定数,随遇而安就好
DISC之后,我觉得人生确实有定数,但争取的过程有时候比结果更有趣,哪怕不知道结果,但努力的时候,你的嘴角是上扬的,内心是喜悦的,灵魂是有力量的
有时候心态的改变只需要一点点行动,当天决定出发,改变过程中最困难的部分已经解决了。
打开自己的心窗,接纳更广阔的天空,不仅让你眼界更远,还可以更好的照亮你的内心,让你的“房子”充满更多阳光
只是知易行难,我有时候也会遇到挑战,很想恢复“原厂设置”的自己,人嘛,总有想逃避困难的冲动。
所以我定期也会回去DISC进行“充电”(复训),数一下指头,我借各种机会回去复训的次数已经有7-8次了,摊分成本嘛:D关键是每次回去都能将课程的内容重新梳理一次,同时因为DISC的班务工作实在太棒了,所以每次参加都会带给我新的感动与力量。
当然了,最主要的力量来源也是来自DISC社群的同学,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故事,在别人的故事中,总能带给自己一些启示与鞭策。
2017年快将结束了,DISC的惯例是在新一年的元旦也会开班,而且还是充满彩蛋的三天班,比一般班次多一天的培训时间。
还记得去年元旦的F40,我担任了助推教练,然后竟然完成了一项创举,连续写作43天,拿下微信原创公众号。对于一个读书时期作文经常被老师批评的差生,竟然能够克服拖延并坚持每天一篇公众号文章,到今天我仍是不敢相信我当时是什么力量在支撑我前进,反正每天的文章是从F40结训后开始的。或许,这就是DISC的吸引力,你总能借助它,获得“自己+1”的力量。
母校60岁了,我也到了不惑之年,但我依然希望用20岁的心境去不断挖掘自我,看看一副不年轻的躯体里,是不是还有让人惊喜的“朱古力”,然后像个婴儿一样,每天努力地“长大”。
2018年的元旦快到了,又到了充电的日子了。那是一个让人充满期待的日子。